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8.闲篇:古代为什么抓周?

讲了那么多字,熟悉了《说文解字》。喘口气,允许我讲个闲篇。

有人问:玩耍的“耍”是在“女部”还是在“而部”呢?都不在。《说文解字》没收这个字,但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猜出这个字的本义。“而”字咱们前面讲假借字时讲过了,现在我们也会查了,而,六画,第454页,《说文解字注·九篇下·而部》: 而,须也。象形。《周礼》曰:“作其鳞之而。”凡而之属皆从而。 而,就是胡须。段注: 各本作颊毛也,象毛之形。……而,须也,须谓颐下之毛。……盖“而”为口上口下之总名。分之则口上为髭,口下为须。 也就是嘴巴上边的毛叫“髭”,嘴巴下面的叫“须”。而“而部”只收了一个字“耐”,我们也讲过了,就是忍受拔去胡须的痛苦。“耍”字上“而”下“女”,其字之本义应该是女子装扮上胡须戏耍的样子,为什么不可以理解成用胡须戏耍女子呢?这就需要看我们怎么理解“玩耍”和“游戏”这两个词了。

在古代,中国的学问分“大学”和“小学”两种:大学是学性命义理之学,一般从15岁开始;小学是启蒙教育,从8岁开始。这两个时间段的安排,不是古人随便制定的,而是从人身体发展及心智发展角度制定的。那家长就好奇了,8岁之前,孩子以什么为主呢?以玩耍和游戏为主啊。

1岁至7岁,人最重要的是感知,这时候学表达比学认字重要,这时候,“玩”才是最大的学习,更何况,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此时不玩儿,将来就没机会玩儿了。没玩儿够的人会怎样?会缺少联想、缺少性情,智商、情商都会受损,会在青春期时沉溺于游戏,会在中年时“不务正业”。总之,被压抑的天性总有一天会冒出头来,给我们猝然一击。相反,没爹没娘、没人管束的孙悟空却是从小玩儿了个够,玩心被充分满足后,才知在花果山当大王的日子也不过如此,没啥意思,于是突然生起了“道心”,不仅开始远足求学,最后历尽千辛万苦,还修成了佛。所以我们必须鼓励孩子尽情地游戏玩耍,在玩耍中他们可以学会如何躲避危险、如何戛然而止;学会坚持;学会体面地认输;学会被驱逐出局的坚强;学会被接纳时的感动……

《说文解字注》中“玩”字在玉部,第16页。《说文解字注·一篇上·玉部》: 玩,弄也。从王,元声。 段玉裁解释“弄”字,上面是“玉”,下面像两只手在摆弄玉器。也就是说成人的“玩”,也要玩儿好东西,用好东西来养自己的性情。《尚书》有言: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而天下唯有小孩子的“玩”,不会丧德,也不会丧志,因为这时他还没有“德”,也没有“志”,只有天性。

古代有抓周的习俗,就是在小孩儿周岁那天,摆上笔墨纸砚、算盘、脂粉、元宝、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以及胭脂、吃食、玩具等诸多东西,看孩子抓什么以期许孩子的未来,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虽说只是个游戏,但真考验的不是小孩儿,而是大人稀奇古怪的心理。

记得《红楼梦》里的宝玉抓的就是胭脂、钗环,从而被贾政厌弃。果然宝玉也是在姑娘堆儿里混了一生,但他爹还是没看出宝玉会在与姑娘们生离死别后大彻大悟、遁入空门。有人会说,他怎么没抓本佛经呢?唉!每个人悟道的方式不同,不是只有读经书这一种方式才能悟道。

为什么有抓周的习俗呢?为什么只有抓周,没有抓三抓四呢?因为周岁时,孩子还没有太多的分别心,一切凭天性而为,所以用这个游戏可以预测孩子的前途和性情,所以这个习俗也叫“试儿”。虽然只是一种民俗,但至少有两点:第一,从中也可以看出生母、保姆等对小孩儿的日常熏陶及启蒙教育。第二,古人认为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人世间的吉凶祸福,在其发生之前还是有征兆的。至少,可以从小看大,不是有那句话吗,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谈的不只是智力问题,还涉及智慧、天性等问题。

所谓“三岁看大”,就是从小看孩子的天性吧。而“七岁看老”,则是指人至七八岁时,阴阳为之一变,性情也变,但天性是根,性情是枝杈,性情会随际遇而变,随气血阴阳而变。七岁左右,人必须开始启蒙学习,这时所学的东西若与根性相和,一生便有所依、所成。若不得所学,就会终老散漫,一生际遇不随所愿。

《说文解字注·七篇上· (yóu)部》: 游,旌旗之流也。 甲骨文的“游”写作“斿”,左上方是飘动的旗帜( ),右下方是一个“子”字,后来又加了个“辵部”,变成“遊”,于是其本意是一个人扛着旗帜走,奔向自己的目标。后来简化字选择了三点水的“游”,其实我本人挺喜欢“遊”的,在陆上总比在水里更好找目标吧。所以导游拿着小旗子在前面引路的形象是最恰当的对“游”字的解读。

游 甲骨文

再说“戏(戲)”。《说文解字注·十二篇下·戈部》: 戏,三军之偏也。一曰兵也。 许慎的这个解释有点莫名其妙,三军之偏大概是指三军之中附设的特殊兵种,专门负责挥舞旗帜的。段玉裁解释了后者“兵”的意思 :以兵杖可玩弄也,可相斗也。故相狎亦曰戏谑。 其实,“戲”字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虎头面具,一个戈,还有一个“豆”,这个“豆”在古代是食器,或祭祀器皿,大概总盛五谷豆类吧,后来就引申为大豆小豆的“豆”。所以“戏”字的意思是:在祭祀或进餐时有人头戴虎头面具,持戈舞蹈。因此“耍”和“戏”都有戴上面具的意思。

所以,无论是执旗前行,还是戴上胡须、面具或持戈舞蹈,都告诉我们,游戏就是模仿,和真实生活相比,它有规则,但无功利性,属于内驱自主行为,而且会获得精神或肉体的愉悦满足。

懂得了汉字,会查《说文解字》,真的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乐趣和人生感悟。 sjaqvj8z+Gr+vczeaUwbp+wQez9EVnrpYotzKacJMy7o4gJVMLvn6TTKoHfomqp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