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5.“男”部字

大家肯定好奇,有“女部”字,那有没有“男部”字啊?还真有,只是《说文解字》中女部字特别多。可男部字,就三个字:男、舅、甥。大概是男人尽干大事了,没工夫琢磨自己吧。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他们尽琢磨女人了,所以才造了那么多女部的字。

男,上田下力,所以是七画,在十三篇下,698页。在甲骨文里,男字的写法就是“用耒在田地里耕作”,因为耕作主要是男人的事,所以就用田和力表示“男人”。《说文解字注·十三篇下·男部》: 男,丈夫也。从田、力。言男子力于田也。凡男之属皆从男。 是说“男”还是个部首。下面段玉裁则专门解释了男人为什么叫“丈夫”,他说: “夫”下曰: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一丈,故曰丈夫。 看来女人重视男人个头高矮还是有出处的。高大魁梧至少气量足,有劲儿,能干活。

说完了“丈”,还得说下“夫”。“夫”也是个部首,四画,在十篇下,499页。《说文解字注·十篇下·夫部》: 夫,丈夫也。从大、一,一以象。周制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凡夫之属皆从夫。 古时未成年男子的头发是披发,20岁行加冠之礼,将头发绾成髻子用簪子固定在头顶上,束发加冠后,表示男子就成了“夫”,也就是男子汉了。而下面段玉裁的注释角度很有趣,他从字形上专门分析了“天”和“夫”的不同: 从一、大,则为天。从大、一,则为夫。于此见人与天同也。 从一、大,则为天,所重在“一”,因此“天”在“一”部。《说文解字注·一篇上·一部》: 天,颠也。至高无上,从一、大。 所以,甲骨文的“天”字,正面站着的“人”形上部画了个圆圈,象征头部。后来变成一横,段注: 天之一冒 (超出) 大上,为会意。 即,天是个会意字。而“夫”字上面的一横没有超过头部,从大、一,所以是象形字,也可以说是个会意字。即,男人头上插根簪子,就代表成熟了,为“夫”。

天 甲骨文

男部字里,“外甥”的“甥”已讲。讲一下“舅”字,《说文解字注·十三篇下·男部》: 舅,母之兄弟为舅,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 这个“舅”字用起来太复杂了,比如孩子称母亲的兄弟为“舅”,男人称妻子的父亲为“外舅”(现在叫老丈人),女人称丈夫的父亲也为“舅”(现在叫公公,《尔雅》: 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下面段玉裁有个重要的解释: 凡同姓可称父,凡异姓不可称父,故舅之也。 这里面其实强调的是血统。由此也可以猜测“舅”字为什么用了杵臼的“臼”来发音,谷物放到臼中去皮后才知其真,男人在家族中与自己的关系也要得其真,你的血液里没他的东西,所以不能称公公为“父”。

美国社会学家摩尔根著《古代社会》一书说,人类婚姻初为群婚制,次为伙伴婚制,再次为对偶婚制,即一夫一妻制。群婚制是男方到女方家去住,中国先秦时代传说中的舜到娥皇女英家去住,就是具体例子。伙伴制是兄弟共妻或姐妹共夫,《诗经》有诸父诸母之咏,就其表征。此时期,经济关系表现为家族财产权一般全归女子所有,或者男女各有。到对偶婚制产生时,女子已不再拥有财产权,它全归男子。“家”从宀,豭省声,即屋内有豕为“家”。豕为私有财产之一,又是古代社会家畜的代表。当时打猎,是男人;饲养家畜,也是男人;拥有猎物和家畜,自然也是男人。家畜在氏族社会末期,是财产的主要内容。女子无财产经济权,自然无家,以男子的家为家,所以出嫁即归家,“家”“嫁”音近义同,源于此因。 gG59dKbHFX2ZL6x1hZ7SiSYVhsZdD8kwD4gsy+n1nRrw71yOFEJUDhlutztc+lt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