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把部首和我们的生活相关联呢?先看“页部”。繁体的页(頁)九画,在《说文解字注》“部首检字”里九画中找到页部,下面小字说在九篇上,415页。
《说文解字注·九篇上·页部》:
页,头也。从
,从儿。古文
首如此。凡页之属皆从页。
甲骨文的“页”字,就是象形字。人头特大,眼、耳、口、鼻、额、发,无一不全,构形与线条凝练而简朴。像人头之形,跟头部相关,凡从“页”部的字都与头面相关。
页 甲骨文
跟头部相关的“页部”字有:
头
(頭)
,
也。从页,豆声。
顶,颠也。从页,丁声。
颈,头茎也。
项,头后也。 现在就是前面的脖子叫“颈”,后脖颈叫“项”。
领,项也。从页,令声。 段注: 按项当作颈。……领字以全颈言之。不当释以头后。 这是“领”与“项”的区别。又说: 衣之曲祫谓之领。 衣领可以统领全身,所以,段注: 领,理也。皆引伸之义,谓得其首领也。
硕,头大也。 段注: 引伸为凡大之称。
颗,小头也。 段注: 引伸为凡小物一枚之称。珠子曰颗,米粒曰颗是也。
颅,指头颅;额,指前额等。
颁,大头也。从页,分声。一曰鬓也。
烦,热头痛也,从页,从火。 是火上头,所以烦就为心病;而“躁”呢,从足部,即腿乱动的意思,所以“躁”就是肝肾病。
颤,头不定也。从页,亶声。 颤字之本义为头摇摆不定,故引申为颤动之颤。现在有这种病的人很多,都是从生大气、有寒邪和惊恐而生。
顾 (顧), 还视也。从页,雇声。 就是回头看。
显摆的“显”,繁体字也从页部。
显
(顯),
头明饰也。从页,
声。
段注:
头明饰者,冕弁充耳之类。引伸为凡明之称。
指头上戴的帽子、耳上戴的耳钉等很明显的样子。
顿,下首也。从页,屯声。 “屯”指卷曲、包裹,所以“顿”是把上半身连头向下卷曲着地叩首的意思。
而有些字,虽然有“页”,但不是“页”部字,比如“颖”。《说文解字注·七篇上·禾部》: 颖,禾末也。从禾,顷声。《诗》曰:禾颖穟穟。 所以“颖”的本义就是指禾穗的末端,借指禾穗。但为什么这个字有“页”呢?“颖”也是禾穗出头的意思。
脸上有哪些字呢?
颊,面旁也。 段注: 面者,颜前也。颜前者,两眉间两目间已 (同“以”) 下至颊间也。其旁曰颊。……凡言颊车者、今俗谓牙床骨。
题,额也。从页,是声。
其中,“是”也有意味。《说文解字注·二篇下·是部》:
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属皆从是。
,籀文是。从古文正。
段注:
直部曰:正见也。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左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所谓文章的“题目”,就像文章的额头,要明亮,且有正见。
頞 (è) ,鼻茎也。从页 , 安声。 段注: 鼻谓之准。鼻直茎谓之頞。 其实就是两眉之间的“山根”,又叫“祖窍”。《黄帝内经》胃经就是“起于鼻之交頞中”。
颜,眉之间也。 字面意思是眉毛和眼睛之间的部位。段玉裁认为“颜”的本义是指两眉之间,俗称“印堂”的部位,而把《说文解字》的说解“眉目之间也”改成“眉之间也”。段注: 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目之间不名颜。……若云两眉间、两目间,则两目间已是鼻茎,谓之頞,又非颜也。面下曰“颜前也”,色下曰“颜气也”,是可证颜为眉间,《医经》之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
颐,举目视人貌。 段注: “目”当依《广韵》作“眉”,举眉、扬眉也。 所以成语“颐指气使”,指不说话,只用面部表情来指使他人,形容有权势者指挥别人的傲慢神气。另一本解释汉字的书籍《释名》说: 颐,或曰辅车,或曰牙车,或曰颊车。 颐脱,指下颚骨脱臼。
颔,面黄也。 指下巴一带。相学中有“燕颔”,即颔部丰满,有双下巴,古人认为是福相。因为颔部走小肠经,所以小肠病有“颔肿”。
中医讲究望诊,所以对脸部有明确的划分。《黄帝内经·灵枢·五色》: 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明堂,指鼻子;阙者,指两眉之间;庭者,指颜,也就是脑门;蕃者,指颊两侧;蔽者,指耳门。“其间欲方大”,就是明堂、阙庭、颜、脸颊两侧、耳门这些地方都要方正广大,哪怕相隔十步之遥,这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的人,寿必百岁。可见瘦小就不好。
这个,其实是中国古代相术,人,首先要长得堂堂正正。堂堂正正,也是寿相。过去的演员是国字脸居多,现在多狐狸脸,最起码“气”不太足。
咱们再详细解释一下这句: 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
明堂者,鼻也。中国的面相学先看鼻子,也就是先看明堂,就好比看一个家先看客厅、门厅,这里要乱糟糟的,别的就不用看了。中国人的脸通常很扁,只有鼻子鼓溜溜的,所以是面相第一看点。所谓面相学的“三庭五岳”,三庭,就是眉毛之上为上庭,眉毛到嘴唇为中庭。下巴为下庭。五岳,就是好像脸上有五个小山包,鼻子为中岳,外加两颧和脑门、下巴。“三庭五岳”,都以饱满、明润为佳。
阙者,眉间也。阙是什么呢?道路。为什么说两眉相交不好,两眉相交就是这条道被堵了,这条道路通到哪里?冲天,所以就是天道被堵。过去说小孩子聪明绝顶有一个面相学词语,叫“伏犀贯顶”,就是前额好像有一块软骨,从头顶一直接鼻梁,长大后会慢慢消掉,这就是明堂阙庭最好的相。
庭者,颜也。“阙”的两边为颜,就是额头的两边叫作颜。所以颜字是从“页”部的。鼻子是明堂,印堂是道路,两边从眉毛到额头是颜。所谓“笑逐颜开”是指前额发亮外展。额头胃经病的一个表现是“颜黑”,就是额头两边黑。肾水上泛则是额头全黑,尤其是两眉之间的印堂阙庭黑。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继续解释五官: 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六府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五官恶得无辨乎?
相术中,鼻梁代表官运,鼻头代表财运,所以鼻梁高挺,鼻翼宽大,有官有财,自然好命。五藏次于中央,“次”的古意是驻扎之意,五藏依次在脸部中央。古代相术里,人生命最重要的关键节点全在鼻子这条线上,五藏,作为生命的核心,也会表现在这个区域。六腑则表现在脸颊两侧。首面上于阙庭,指天庭饱满,主人少年聪慧;王宫在于下极,指地阁方圆,主人老来安详。下极指下巴,下巴最怕小和后凹,最喜翘翘的,号称能兜住福气。如果五藏安定于内,真色表现于外,全然不见病色,鼻子与两眉之间都润泽明朗,就是好相。最后, 五官恶得无辨乎 ?看人,怎么能不看五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