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三个月时起名

在古代,人们什么时候给孩子取名呢?《仪礼·丧服》中说:“子生三月,则父名之。”就是孩子三个月的时候抱出来给父亲看,然后由父亲给孩子取个名。为什么三个月才取名呢?因为古代孩子存活率低,活过三个月就基本没问题了,就有命了,也可以取名了。

具体怎么取名呢?基本是父亲看孩子第一眼,按孩子的长相特点取名,比如孔子生下后被发现头顶很特别,是凹下去的,即所谓“圩顶”,故取名“丘”。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从名字上看,老子的耳朵一定很特别。比如晋成公名黑臀,因为他的臀部有块黑色胎记;孔子的哥哥叫孟皮,孟是老大的意思,要么他可能有点皮肤病,要么可能有点跛脚,所以叫作孟皮。屈原的爹是比较有文化的,所以按照屈原的生日起了名字,屈原生于寅年(属虎)、寅月、庚寅日,这日子太大了,所以他爹给他起名“平”。相比之下,现在人取名都愿意往大了取,叫“天一”、叫“天凤”,叫“天宸”“震宇”……殊不知,名号太大了,娃扛不住啊!

每个人的名字里都有时代的信息、家族血统的气息,以及父母的深情和期望。而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喜好,不同时代就有了取名的特色,比如殷商人崇尚天干,主要以天干命名,所以殷商的君主就叫天乙、太丁、盘庚等名;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起名讲究高雅,盛行以“之”命名,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画家顾恺之,科学家祖冲之等。

而近现代取名,时代感就更加强烈了,比如: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给孩子起名,叫“解放”“胜利”。抗美援朝时出生的小孩儿,叫“援朝”或“卫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叫“跃进”“红旗”“革新”“卫东”等名字,一般一看名字,就知道他是什么年代出生的了。

未来取名字,可能会诗意任性一些,比如有人叫“何叶青青”“于翁陶陶”等。

再者,起名字还有地区风俗之喜好。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女孩子长得好的叫“娥”,宋、魏一带长得漂亮的女孩儿叫“ ”,函谷关以东的叫“姣”,赵、魏、燕、代之间的女子则叫“姝”,函谷关以西的叫“妍”,江南的美女叫“娃”,等等。

鲁国大夫申繻曾提出取名选字的“五原则”: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就是起名要真实、有意义、有美好意象,有假借,有类比。比如古人喜欢用“玉”字给自己命名,《说文解字注·一篇上·玉部》: 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絜 (通“洁”) 之方也。象三玉之连。丨,其贯也。凡玉之属皆从玉。 其五德为仁、义、智、勇、洁。君子爱玉,故用其五德来熏陶自身,激励自己。《礼记·聘义》: 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康熙字典》引《白虎通》说: 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轻,湿不重,是以君子宝之。 所以古人喜欢用“玉石”来寄予孩子美好的品德。

名,是婴儿三个月时起的,古人认为还要有个“字”。而且在人的一生中,“字”可能比“名”还重要。《礼记·檀弓》中记载: 幼名,冠字。 意思是出生三月由父亲为其取名,成年加冠时要取字。所以,取名这事啊,最好还是父亲或祖辈取才好,因为“命”这个事,还得看祖德。

如果名字不好改,给自己取个“字”,倒不失是一个好办法,还可能弥补名里面的一些缺陷。 aIm5dzw9E5dm+nvMeLgPzCiWsUtCoCv3EsfUiqGudmjeMmkM0mRYRNlf0qBgDYD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