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7 船到香港

早餐桌上,服务生走过来,顺手递给罗森一张报纸。隔日刊出的这份船上小报,有时下流行的新闻,有船上的活动安排,以及沿途民俗的知识普及。除此之外,还有上海犹太人赈济委员会的珍贵信息。

罗森展开报纸,一位名叫鲍里斯的上海犹太作家的文章,顿时吸引了他的眼球。

上海,1841年由英国人开埠,从而谱写出小渔村变大都会的惊人传奇。这个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以它的风云际会,光怪陆离,烟火阜盛,令人神往。繁忙的都会景象里,无处不在的古建筑及绿化休憩空间,与欧洲的某些地方似曾相识。

接下来,鲍里斯又罗列了许多有趣的细节,告诫正在前往上海的同胞们:

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务请同胞们注意。比如:在中国不要喝未经煮开的凉水,吃水果前要用热水冲洗。最好随身携带几粒传染病药等。普通中国百姓是没有握手习惯的,如果你向他们脱帽致意,他们很可能对你磕头作揖。在社会文化、宗教礼仪和生活习俗上,中国人与我们相差甚远。不管怎样,中国是一个别样的世界,别样的民族,有惊无险且友善的群体。

这些文字平易亲切,又很实用。罗森回味着,感觉自己跟上海已近在咫尺。

这是个阴郁的早晨,一群海鸥盘旋着追逐大船,嘎嘎的欢叫声不绝于耳。据说,海鸥是航海安全的谍报员。因为它们惯常沿港口飞行,群飞鸣噪,每当大雾弥漫或航行迷途时,不熟悉海域的舵手便将海鸥的飞行方向作为寻找港口的依据,甚至把它们当作流动的灯塔。富有经验的船长更是清楚,海鸥常常着落在浅滩岩石乃至暗礁周围,这对航海者无疑就是提防撞礁的警示。

难不成大船要靠岸了吗?罗森极目远眺,视野内隐隐现出一片模糊的大陆。

维多利亚湾已在眼前。邮轮似乎抖擞了一下,徐徐傍岸,大船上下一片欢腾。

何小姐转瞬间像换了一个人,她秀发盘起,一身银红短旗袍,与理查德道别时,一字一顿地说:我要下船了,希望你远行一路平安!

理查德心下一紧,极力按捺住一涌而起的失落,盯着她问:我们还能再见面吗?

何小姐目光躲闪,飘忽不定。前方的浅水滩,有条红色乌篷船靠向了码头。她预感到,那是迎接她到港的一条摆渡船。于是她大大方方地与理查德拥抱,并借机轻声对他耳语说:把你钱包里的那张照片送给我好吗?

高高的甲板上,罗森如同从山顶俯瞰一场人间大戏——拥塞的船坞,错落有致的建筑,以及乌泱泱前来接船的人群,好似从浮世绘里一下子涌进现实人间。旅客们挤挤挨挨地出舱了。岸上的人群里有出租司机、执事警察、单挑脚夫,还有举着各种文字招牌的接客者。他们扰攘着朝船上做着手势,大声呼喊着亲人或朋友的名字。

罗森从人群里捕捉到了弗里茨·严森的身影,他穿一件咖啡色风衣,刚刚办完了进港手续,动作敏捷地沿扶梯上岸。接船队伍里突然冲出一位中国女子,齐耳短发,一袭绯色短旗袍,扑向了弗里茨怀抱。罗森暗暗称羡,他的天使降临了!

迎接何小姐的是一位中年男子,戴了顶鸭舌帽。他接过何小姐手里的皮箱,殷勤地引领着她登岸。何小姐扭过头来,朝理查德挥了挥手,而后绕过长堤,登舟而去。

呆立船舷的理查德,顿感自己像是航行到了地球的尽头。再次寻望时,何小姐亭亭的背影,荧光般消失在水汽潋滟的海面。恍然间,他觉得自己似乎回到维也纳车站那个没有星光的夜晚,还没来得及体味离别的滋味,心已随斗转星移,刹那间飞向了神秘的远方。夜雾中的瑞娜连同父母那孱弱的身影,一点点被黑暗所吞噬。

汽笛一声长鸣,如泣如诉。铁灰色的天空下,大船踉跄着再度起航了。

不知前方的大上海,将会带给自己怎样的命运?理查德不敢想下去。此刻他悬着的心,仿佛倒映在岸边的灯火魅影,斑斓、飘忽、拥堵、下沉,纠缠厮杀,难解难分。汪洋中陡然升起了一缕白光,在大船的前方闪跃不定。

理查德旋即转身,奋不顾身地朝舱顶攀去。 nxYi7KCH4FAQjMO/iQYZD5IGZWHErCOs+vceJI5HiEBRhOtPx5BKi5LMUKN7v9d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