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的“字”

那么,普通人之间是怎样相互称呼的呢?这里最重要的就是“字”。成年人有字是普遍现象,未成年人也可能有字。女性同样有字,例如三国时期的张夫人(钟会的母亲)字昌蒲,而步夫人的两个女儿鲁班和鲁育分别字“大虎”和“小虎”,意在象征威猛。朋友之间就是用字或“姓+字”来相互称呼的。

秦朝末年称王的陈胜(字涉)与年轻时的同事重逢,对方就称他为“涉”。 东汉末年曹操拉名将文聘入伙的时候,为了表示亲密,特意以文聘的字相称:“仲业,卿真忠臣也。” 在原谅违背命令的脂习时,曹操也用字称呼对方。

取名和取字的方法多种多样。名大多为父母所取,字则可能来自父母、亲戚或自己。出身卑微的人会根据自身特点来称呼自己,骑白马的张白骑、身手敏捷的张飞燕、声音洪亮的张雷公、胡子茂密的于羝根、眼睛大的李大目等,都属于这一类。 这类称呼的性质与字相近。取名者的文采和教养缺一不可,这一点古今相同。

以三国时期的天才军师诸葛亮为例,诸葛是姓氏,亮是名,孔明是字。“亮”意为“明亮”,“孔明”意为“格外明亮”,着实是个含义美好、闪闪发光的名字。孔明的主君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备”意为准备周到,“玄德”意为“崇高的道德”,可以一窥取名者的教养之高。与此相反,乡下人刘邦的父母似乎没受过教育,他的字“季”意为老四,实在太过直白。不过话说回来,一旦名或字的含义过于美好,当事人若有负自己的名字,反而会遭到耻笑, 取名还是适度为好。

时代不同,流行的名和字也不同。以《三国志》为例,能够确认的字有千例之多,其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子”,且大都出现在第一个字的位置上。其次是文、伯、公、元、仲、叔、季、德,出现的次数也不少。这些字通常在第一个字处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既定模式。而在第二个字的位置上,字的类型更加丰富,与他人重复者不在少数,如子远、子正、子明等,都是热门选项。

与三国时期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虮虱、犬子、狗子等名字。这在当时并无不妥,却惊掉了后人的下巴。 这大概是源于刻意使用鄙陋之字以辟邪的说法。丰臣秀吉就曾给期待已久的孩子取名为“弃”。

取好的名和字,日后也是可以更改的。邓艾在十二岁时受到一篇碑文的影响,自行决定更名为范,字士则。后来同族有人取了和他一样的名,他便又改名为艾。东汉末年的英雄关羽原本字长生,逃亡在外后将字改为云长。诸葛乔原本字仲慎(“仲”意为次子),是诸葛瑾的次子,后来被诸葛亮收为养子,成了长子,便将字改为伯松(“伯”意为长子)。

在古代中国,人们改名、改字是相对随意的,让现代人难以理解。随时随地可以改变姓名,也就意味着本书主人公的名字可以自由变化。因此,还请诸位读者自行命名,各有所思。 zwYacYCVxSGVaMFNQ8hLaMUB4N7Xjh6bhCceVOz+r71GowMcqp1VhWAjCVc72o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