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早晨开始繁忙的邮递

通向首都的大道上,运送快件的马匹穿梭往来,其中可见手举木棒的使者,木棒的外形仿佛打棒球的球棒。这样的木棒称为檄,上面写有指令。(图2-1)使者骑马举檄,乍看上去是一边向路人展示指令内容,一边在各地巡游。其实行人根本就不可能看清疾驰而过的骑手到底举着什么文章,一切只不过是做出个昭告天下的样子而已。檄的真正作用方式是:经过若干地方官衙后到达最终目的地,途中向各地相关人士公开告知内容,然后在终点用绳子挂起,正式让大多数人阅读。 刚刚从我们面前经过的檄,似乎是要通报西部异族的叛乱。

◇图2-1 木简的样式(左、中为封缄用,右为檄)

还有许多行政文书记录在木简或竹简上,用绳子捆扎,通过驿站运输。驿道沿线每隔几公里就会设立驿站,人员和马匹在驿站内待命。在寄送行政文书时,既有利用驿道各处的驿站进行接力运输的普通邮递,也有县与县之间直接运输的制度。 每种方式都依靠中途不断更换邮递员和马匹来保持速度,将物品运至远方。

让我们来看一下邮递的文书中都写了什么。有一份似乎是邮递记录的确认文书,可以看到邮递员在“人定”(约晚上九点)、“夜大半”(约凌晨两点)和“鸡鸣”(约清晨四点)进行了更换。 也就是说,这份文书是连夜递送的。邮递员也有不骑马的时候,取而代之的是全速奔跑。在若干驿站更换邮递人员,这一点与现代邮政系统几乎相同。

◇图2-2 汉“轪侯家丞”封泥
(湖南博物院藏)

重要的文书会用绳子捆扎,让人无法看到内容。绳结处涂泥,再盖上印章。这里不使用印泥,而是直接将印章按入泥中,让文字浮现在泥上。稍候片刻,待泥干结凝固,文字便会清晰显现。通过印章的痕迹,就能知道文书是谁寄出的。文书一旦开封,泥的部分必会损坏,无法复原。这就是当时的封缄方法,称为封泥(图2-2)。 Strdb/8Bn+8mvQa5pbbmWT7Sn+MVAUx69kAN5+zWjRKqPNVrtqlmtG7VQBcnBJA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