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半岛和黄河中下游,到处都是落叶树林。这样的树林也被称为夏绿林,夏日里绿意盎然,枝繁叶茂。其中多见蒙古橡树和辽东橡树,到了秋天红叶连绵。冬季叶落,阳光极易射入林中,光秃秃的枝干看起来寒意瑟瑟。这样的树林不仅能让人享受到四季各异的风景,还能轻松获取栗子等淀粉来源。林中也有包含皂苷和单宁等成分的树叶,用水焯过后即可食用。因此,落叶林自古以来就是提供四季美景的便利地带。然而落叶林仅仅分布在华北地区,其他地方皆是草原和黄土高原。
◇图1-1 黄河中游的秦汉时期森林分布
(包含现存森林地带。参见史念海,《史念海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3年)
另一方面,长江流域的森林覆盖率更胜一筹,且多为常绿阔叶树(图1-2),叶片光泽明亮,宛如吉卜力工作室的电影作品《幽灵公主》中的风景。
常绿的特征让这些森林地带四季恒常,阳光难以射入,因此一直被视作非人类生命居住的领地,留下了不少旅人遭遇神明或妖怪的传说。
◇图1-2 橡树林带与常绿树林带
(参见佐佐木高明,《常绿树林文化》,中央公论新社,2007年)
◇图1-3 大象的南迁
(参见Mark Elvin
, The Retreat of the Elephants: An Environmental History of China,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4)
其实在长江流域,即使到了汉代,仍有许多大象繁衍生息,彼时的生态系统与现代中国截然不同(图1-3)。犯罪者和不堪忍受地方统治的平民只要逃入这一地区,就很难被抓到。他们被称为“山越”或“夷”,其中有人甚至长年不与平原居民来往。生活在东晋末年(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诗人陶渊明写有《桃花源记》,描写了主人公迷路进入桃花仙境的情形,其背景正是平原居民与山地居民分开居住的历史事实。
人们居住在茂盛的森林地带或大山深处,其中不乏拥有独特思想或倡导独特宗教的个体。例如四川省的山间就有地方被视为禹王的宗教圣域,官府不得逮捕逃入其中的人,
相当于西方历史中提供庇护的宗教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