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十一章
陪叔叔看病时的惊险

父亲病倒的这个夏天,二叔很关心父亲,每天都要来看父亲,帮我想着一些家里重要的事情,此时,我打心里十分感激二叔对父亲和家里的帮助。

二叔的个子和父亲差不多,虽然没有父亲俊秀,兄弟两个总有相像的地方,皮肤比父亲略黑,话语犀利,必要的时候不留面子,二叔眼睛比父亲小,看上去不是父亲那般慈眉善目,是精明能干、会持家过日子的类型。二叔是很会过日子的人,处处精打细算,比父亲更在意眼下的生计及对孩子们生活的规划,虽然一母所生,但是两个人性格完全不同。记得奶奶也提起过,二叔小时候聪明异常,特别淘气,脾气大,没有父亲这般老实和对亲人的大方体恤。兄弟两个对待他们的妹妹们,态度也是完全不同,二叔可能会因为生活中的小事与妹妹们吵架或是发生冲突,不知礼让。而父亲对自己的妹妹们一直很疼惜,没有发过什么脾气,但是过日子方面又没有二叔懂得精打细算,大大咧咧,憨憨实实。父亲自从去北京上班后,每每回家都给妹妹们带回很多好吃的和不少大城市里流行的礼物。早在父亲14岁的时候,我的爷爷便在去县城开会回家的路上突发急性阑尾炎去世了,父亲在爷爷去世后的两三年便承担起了外出打工养家的责任。那时候二叔还小,父亲上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了,父亲那时候想让二叔多学点知识,于是父亲在外打工的日子里一边给母亲和弟弟妹妹挣钱养家,一边供弟弟读书,就这样,叔叔读书也很用功,他天性聪明异常,学习特别好。后来兄弟两个都比较喜欢看书,学习知识,后来二叔喜欢研究易经风水等,给需要的人家看风水。而我父亲对这些略有浅读,但是好像不是很感兴趣,他似乎更在乎人生旅途中真正的慈悲善良与心性的修养。父亲喜欢的书籍涉略范围广,中华经典丛书喜欢读,《读者文摘》《特别关注》等杂志也很喜欢看,父亲总能从书里面学到的智慧与四大名著的经典故事中,总结出很多人生经验与智慧,与母亲还有我一起分享。印象里,父亲对中国及世界历史,还有民间故事都很喜爱,中国四大名著以及俄国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有所了解,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给我讲这些书里的故事及所传达的精神与道理,所以在我很小的时候,自己还没有读过中国四大名著的时候,每天晚上睡觉前,父亲躺在大炕上给我讲四大名著里经典的故事情节。我也真的就当故事听得津津有味,每每在他意味深长且富有智慧的解读下,在我的心灵深处颇有收获。

二叔与自己最小的妹妹,也就是我的老姑换亲成家,在20世纪70年代,农村还会有少数“换亲”的现象,那什么叫“换亲”呢?自古以来,结婚成家都是人生大事,只是对于家境好的家庭来讲,成家并不难,不管从相亲的角度,还是从结婚的难度来说都要比家境贫困的家庭好很多。农村在20世纪70年代相对来说还是有不少贫困家庭的,家里的儿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尤其是男孩子,很可能因为贫困,婚事也会耽误了,鉴于此,一些孩子在两个以上,儿女双全的家庭中,迫于生活与现实的无奈,会有两个家庭互换儿女,匹配姻缘,比如张三家的儿子和李四家的女儿正好年纪相仿,能组建家庭,这个时候恰好张三家还有个女儿未嫁,李四家的儿子也未娶,为了节省成本,会将两家中各自剩下的儿女继续结成夫妻,匹配姻缘,两家的关系也更是亲上加亲。

二叔在成家后很能干,娶的正是一个离家10多里外换亲的媳妇,也就是我的二婶,于是老姑也嫁给了二婶的大哥,二婶个头不矮,一米六左右的样子,青年头,黄皮肤,小眼睛,颧骨高,话少,干活儿多,家里的家务活儿和田地里的麦子、玉米,大都是二婶为主力操持家里的生计,二叔负责在外赚钱。他们夫妇过日子都很积极努力,家里的日子过得积极努力,日子也是眼看着蒸蒸日上。婚后育有两个儿子,也是我的两个哥哥,二叔结婚比父亲早不少年,所以我的年纪反而最小。叔叔婶婶很爱自己的孩子们,他们努力给两个儿子也都准备了院子,盖了房子。但是也正是在给第二个儿子盖房子的时候,也许因为积劳成疾,二婶突发脑出血去世,事情极为突然,我们知道的时候都很震惊。这件事也给二叔很大的打击。二叔至此也算经历了继自己的父亲去世后,最大的人生坎坷,心性好像与以往的性格相比柔和了不少。自从二婶去世后,他与父亲的相处显得比往日异常亲切珍惜,也许血缘亲情就是如此吧!

思绪回到当下,此时,父亲病重,我也必须承担起田地里的农活儿。就在照顾父亲生病的一天早晨,我照顾父亲吃完早饭,便去村南自家的花生地里拔草了。地里的草已经长得很高,早已高到超过了花生秧。叔叔有一天早晨起得早,也帮我一起清理地里的杂草,一边干活,一边鼓励我要抓住上学这个机会,也要把家照顾好,这个时候,我好像和二叔从内心处拉近了些距离,但是不知为何也不敢全然靠近、依赖。平时自己和二叔接触很少,他给我的印象表面严厉、说话犀利,但言谈之间也能透露出他发自内心的亲情,即使如此,我还是不敢与之多交流。只记得自己读初中的时候,有一次父亲给我交不起学费,实在没有办法,凑不出几百元钱,去叔叔这里借,叔叔当时虽然借给了父亲,但是要求父亲务必早点还,父亲虽然穷,但也是个要尊严的人。父亲回家跟我提起此事的时候,我内心也很难过,随即父亲很快交代我去另外一位亲戚家,借了学费很快还给了二叔。自此父亲再没有和二叔借过一次钱,也再不谈论钱的事情。

拔完草的第二天早晨,我正在给家人做早饭,叔叔骑着自行车来到家里,简单向我询问了父亲的病情,便和我提起,想让我陪同他去保定市的一家医院做白内障手术。二叔说,最近政府对白内障患者有优惠补助的政策,他很想赶紧去,但是孩子们都不在家,不太方便,想让我跟着一起去。

如果换在平时,我会很爽快地答应,可现在父亲的病情这么严重,经过细心地调理,好不容易刚有些好转,自己与叔叔一走估计要一整天,眼下父亲还根本无力照顾自己,我本能地特别担心万一这个时候,稍不留意,父亲的病情又会恶化,这时身边没人怎么办?面对这时候二叔提出的要求,我本能地显得很犹豫,可是看着二叔真实无助地相求,我和父亲商量后最终还是忧心地答应了。

我在离家之前,把一天的饭菜给爸妈做好,放在父亲身前,叮嘱父亲什么时候吃药,什么时候吃饭,然后依然不放心地、犹犹豫豫地陪二叔去了保定市。这还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来保定市,在自己的印象里,保定市里好像离自己的家乡感觉比北京还远。

那天,二叔的手术做得很成功,在手术室外又观察了两个小时,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反应,我们爷儿俩便打算早点回家了。我们一起坐市内的公交车到了保定市长途汽车站,我说:“叔儿,我去买车票,您就坐在候车厅的椅子上等我。”说着就拿着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黄色带格子的皮革小包去买车票了。

说起这个小包也很有来由。由于母亲常年在家里烧毁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家里很重要的一些证件和存折,父亲和我都是随身携带,生怕被母亲又损毁了。这次出门,我也带了出来,一方面用身份证也方便,同时家里还仅有二百多元钱,也和这些证件放在了一起,不敢让母亲知道。除了这些,小包里还有宅基地证、户口本,还有对自己当时非常重要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准考证、报到证等。可以说家里所有重要的家当,都在这个比巴掌略大的黄色小格子的包包里了。今天由于要和叔叔出远门,要带上钱,眼下父亲身体不好,不能很好地自理,考虑再三,便决定随身带着了。

很快,我便把回家的汽车票买回来了,顺便从手里递给了二叔一张。二叔一看票,是到家乡市里的,路过自己的家乡镇上,便觉得不如买到自己的家乡镇上更合适,没有必要买到市里的,便说:“兰喜,你去把票退了,这是到市里的,路过咱们家,但是没有必要到市里。”眼看很快就要发车了,我说:“叔儿,要不咱不退了吧,到镇上咱们自动下车就好了,多花几块钱而已,车快开了,怕时间来不及,另外即使退票,也要扣我们3折的车票钱,这样算下来换票没有多大意义了。”二叔听罢,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坚持让我去退票。我拗不过长辈的命令,就说:“那您帮我拿着包,我赶紧去退票,再犹豫怕来不及了。”

就这样我一路小跑去了售票窗口处,换了两张票,换完后赶紧一路小跑回来。此时车马上要开了,乘务人员一直在催:“去往××市方向的旅客朋友们,抓紧排队检票了,排队上车了,车×点×分就要出发了。”这时候,目的地同一方向的人们都纷纷开始抓紧检票,进站上车。见此情景,我从换票处一口气跑到检票上车的候车座位处,扶起二叔说:“叔儿,车要走了,咱们得赶紧检票了。”说着,我们赶紧检票上车了。

总算赶上了,上车后两个人分别找了座位坐下。二叔坐在最后一排中间的位置,我坐在倒数第三排靠右挨着窗户的位置。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担心父亲,不知父亲现在怎么样了,今天的病情有没有变化,家里没有电话也联系不上,总之一路上都在担忧,心急如焚地想尽快看到父亲。

脑子里想着想着,手机响了,我一看是陌生电话,本能地有些抵触接听,心想这是谁呢?明显是陌生号码,从没有接过这个号码的来电啊?我刚从高中的学校走出来,认识的人有限,大都是老师、同学,还有家里的亲人。

这个陌生的电话打了好几遍,我抱着有点儿不耐烦的心情接听了电话:“喂,您好,您是哪位?”

电话那头一位中年阿姨很有底气地回道:“你先别问我是谁,我先问问你,是不是叫李兰喜?”

我听了很诧异,也很惊讶,回答道:“是啊,您怎么知道我的名字,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对方回答道:“你还问我找你有什么事,你想想你丢没丢什么东西?”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没有丢什么东西啊,您到底是哪位呢?找我有什么事呢?”此时的我感觉有点儿莫名其妙,更是不明白这个陌生电话到底在说什么。

电话那边说:“你是不是叫李兰喜?你父亲是不是叫李奎?你是不是今年要去上大学……你再想想你有没有丢什么东西?”

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更是奇怪透了,自己家里的情况她怎么都知道呢?突然,“轰”一下子……脑子猛地“嗡”了一下,想到了自己的小包。

此时,我拿着正在通话的手机没有挂,赶紧问坐在身后的二叔:“叔儿,咱们没有丢东西吧?”二叔说:“没有丢东西啊,怎么了?”我又问道:“您看看我的小包,还在您那里吗?”二叔坐在车座上,把自己的周围和身上找了一遍,说道:“哎呀,没有,丢了!”天啊,看来我们在上车前换票时,清楚地记得把自己的小包给二叔帮忙看着,会不会因为上车的时候着急,慌乱之间我也忘记自己再确认一下东西是否都带好了。

现在想想《弟子规》中一句话说得真对,“事勿忙,忙多错”啊!这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家里最重要的东西弄丢了,一下子便开始慌张不安起来,怯怯地说:“您好,阿姨,我是丢东西了,丢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东西……”

对方回答道:“那刚才问你半天还说没有丢?你明天来汽车站取吧。”

挂下电话后的自己心里七上八下,心急如焚,又很害怕,心想真是祸不单行啊,家里父亲病得这么严重,自己出来一趟还把家里最重要的包给丢了!自己没有出过远门,考虑到自己又是女孩子,明天去取包,对方会不会要挟自己?会不会遇到坏人?如果真的遇到坏人我该怎么办?可是这么多重要的证件,如果我不去取,不可能在开学之前补齐啊!况且大学录取通知书、户口本、身份证……这些真的太重要了,心里越想越着急。自己回到家里,怕父亲知道着急而病情恶化,我便一个人承受着突如其来的焦急和考验,不让父亲看出任何端倪。

当傍晚我坐车回到家,进屋走到父亲跟前,强颜欢笑地询问父亲一天的病情,紧接着开始给父亲做饭,照顾好父亲,收拾完家务之后,我拿着自己的手机偷偷地躲在堆满杂物的小屋里,然后联系高中时候的同学,他是我曾经的前后桌,想着把自己的情况和同学说明,希望这位男生能陪自己一起去,壮壮胆子。想想那个时候胆子真的小,又是这么重要的证件,第一次有点担心自己的安全,身边有个男生会不会好很多。

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给这位男同学拨去电话,边哭边把自己的遭遇和明天要去取包的事情和同学说起来了,最后想请求该同学能否帮忙和自己一起去保定取包。也许都是高中刚毕业,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成熟度也都很担心,那个年纪的同学大多还在家长的庇佑之下,所以那时候做什么事都要和家长汇报。这位男生把我的情况叙述了一遍,对方的母亲也是很担心,怕遇到危险,毕竟刚出校门的学生还是个孩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该同学委婉拒绝了我。

因为自己特别的家境,自己也不太爱交朋友,独来独往的时候比较多,自己的朋友并不多,我走进主屋旁边的小屋,蜷缩着坐在堆满杂物、布满灰尘的炕头上,忍不住大哭了起来。不知道自己该向谁求助,不知此时的自己会在哪个人心里有些分量,能愿意帮自己这个忙。此时,父亲还没有脱离危险期,遇到这么大的事,二叔又刚刚做了白内障手术不能出门,我不由得生出了满心的委屈。

事隔十几年后,回想起来,真的是年纪小吧,此事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没有出过远门的刚从学校毕业的当时的自己来说,的确有些担忧和害怕。当时的我突然觉得活着有种莫名其妙的孤苦与无助。那天下午,我抱着自己的双腿,躲在小屋委屈地哭了好久……

没有出远门经历的我,似乎只有为自己祈祷,勇往直前了。我一边哭着,一边想着明天该如何做。自己暗下决心,谁也不求了,自己小心谨慎,勇敢地去取回自己的东西吧。

于是,第二天,我为父亲准备好饭菜,吃完早上的药,一个人便上路了。我没有和父亲说实话,知道这个时候所有的压力与不安还是自己一个人承受最好,父亲的病刚刚稳定还未彻底好转,不能在这个时候让父亲再有任何压力了。在短短的十来天里,我很快意识到自己可能从此以后便要撑起一个家的担子。父亲真的老了,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而我只有20岁,但是要超越常人成长的速度,尽快成熟,尽量快点适应家中的现状,承担起家庭的责任。

上午十点左右,我一个人坐长途汽车到了保定汽车站,下车后找到了一个相对人流较多、比较安全的地方,开始打电话朝着人群中望去,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正在和自己通话的身影,同时做好准备,如果是坏人也方便求生和选择好逃跑的方向。电话拨过去,听着电话传来的声音和对远方打电话的姿势的人影对比,我终于在汽车站服务咨询台的位置找到了正在和自己打电话的人。我瞬间从她的衣着和神态看出她是一位客运服务人员,穿着汽车站的统一工作服。我看到那个与我通话的身影后瞬间放心了,自己是遇到了一位好心人,内心无比感恩上天的眷顾。那位阿姨通过包里的证件,也知道了我的一些家庭情况,知道我是个很不容易的女孩子。我不但顺利取回了小包,善良的阿姨还请我一起吃了顿饭,吃完饭后,阿姨让我免票坐上了长途汽车。这位慈爱的阿姨姓刘,叫刘俊女,是个爽快善良的好心人。一直到现在,每每想起她也能感受到难得的温暖,我对刘阿姨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我心里自然有着说不出的幸运与感激,小包里面的东西一件没少,钱也一分没有丢,高高兴兴回到了家里,才告诉父亲这些事情。父亲感叹唏嘘不已,既高兴又心疼兰喜,对我说:“人间还是好人多哇!好心人的恩德你不能忘记!”并愧疚地说,“哎,爸爸不应该让你这么小的年纪,承受这么多的苦难。”随后父亲从我这里得知了这位好心人的电话,随即拨了过去,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感恩,两个人开心热情又相见恨晚地聊了好一阵子,父亲说以后不管什么时候都要记得这个阿姨,要一生感恩人家,这样的好心人是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记住一辈子的。

日子继续一天一天地过着,就这样我又继续照顾了父亲大概三周多的时间,父亲的病情竟然奇迹般地有了明显的好转,自己慢慢可以下地扶着桌子、墙壁走路,慢慢大小便可以自理了。此时,我终于意识到自己深爱的父亲有救了,终于慢慢好起来了,自己打心眼儿里高兴! Isp2PY7ky7CKfzFhzi5mo8xexU2uDBQtxn0GNJgtJWOC79ikmbo1d4TcezwafA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