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通过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技能型劳动者,为我国制造业规模的快速扩张和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持,也为大量年轻人提供了稳定的就业机会和多元的成才渠道。
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已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从关注数量的“规模扩张”转变为关注质量的“内涵提升”。十余年间,“示范校”“骨干校”“优质校”等高职教育国家战略部署先后推出,打造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样板间”。2019年“双高计划”启动,这一堪称我国高职教育迈向高质量引领的“龙头工程”,带动了高职院校培养千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支撑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力量。
同时,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逐渐完整,内部的进阶结构愈加清晰。党的十九大以来,为了更有力地支持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型,也为了推动普教职教协调发展,职业本科院校应运而生。2019年,教育部正式批准首批15所本科职业教育试点高校更名结果,它们由“职业学院”正式更名为“职业大学”,同时升格为本科院校。截至2025年3月,已有60所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大学。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纵向贯通,构建了崭新的高职教育发展格局。
为回应广大读者对高职教育发展质量的关切,软科依托“高职360度数据监测平台”的大数据支持,于2023年首次推出了“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2025年持续推进,并坚持分类评价的原则,按照办学层次将高职院校分为职业技术大学和高职专科院校两大类,按照学校性质将高职院校分为公办和民办。其中,公办高职专科院校数量最多且类型差异明显,因此软科将公办高职专科院校按照学校类型又进一步细分为综合、理工、师范等9类。根据学校性质和学校类型将10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分别纳入到其中一个对应的排名中,针对不同性质和不同类型高职院校特点,采用差异化的指标体系分别排名,以期为不同类型高职院校探索更为立体化、更具科学性的评价方案。
此外,“2025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力求全面评价,评价体系设置立德树人、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培养条件、学生发展、服务社会6个评价模块,细分28个评价维度,内嵌62个评价指标,采用201个评价变量,力求全面反映中国高职院校各个方面的状况。其中,特别突出人才培养。指标体系中与人才培养相关的指标数量达到80%以上,包括双师型教师比例、学生技能竞赛获奖、产教融合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指标,贴合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也对考生择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软科中国高职院校排名”以鲜明的类型特色,多角度呈现高职院校差异,诠释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厚度,为广大考生、家长提供择校参考,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分析提供依据。我们真诚欢迎广大读者和专业人士向我们反馈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不断提升排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