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较早期的分类是根据气质或情绪的行为模式的观察,但荣格的模型关注的是心理能量的流动,以及一个人在世界里为自己定位时习惯采用或优先采用的方式。
荣格根据这个观点分出八种类型:包括两种人格倾向[内倾型(introversion)和外倾型(extraversion)
]与四种功能或定位方式[思维型(thinking)、感官型(sensation)、直觉型(intuition)和情感型(feeling)],每一种功能都可能以内倾或外倾的方式运作。
接下来几章会仔细探讨这八种类型,详细描述各个功能与外倾或内倾的倾向结合时的情形。本章接下来要简短解释一下荣格的用语。虽然“内倾”(内向)和“外倾”(外向)已成为日常用语,但它们的意义常常被误解。
内倾和外倾是心理的适应方式。前者的能量流动朝向内在世界,后者的兴趣则朝向外在世界。前者最重视的是主体(内在现实),后者则最重视客体(事物和他人,外在现实)。
荣格写道,内倾型“通常的特征是犹豫不决、沉思内省、腼腆离群的性质,紧紧守住自己,回避客体,总是有一点自我防卫”。
相反地,外倾型“通常的特征是容易相处、坦率诚恳、乐于助人的性质,很容易适应既有的处境,快速形成依附感,不理会任何可能的疑虑,常常以草率的自信冒险进入不明的处境”。
在外倾的倾向中,外在因素是判断、知觉、情感、情绪和行动的主要动力,这和内倾型的心理本质截然不同,后者以内在的或主观的因素为主要动机。
外倾的人喜欢旅行,认识新朋友,看看新地方。他们是典型的冒险家,宴会里的灵魂人物,开放而友善。内倾的人基本上是保守的,较喜欢熟悉的居家环境,与少数密友共度亲密时光。对外倾的人而言,内倾的人是落伍、扫兴的,乏味无趣,墨守成规。相反地,内倾的人比外倾的人更自负,可能把后者形容成轻浮、肤浅的享乐者。
实际上,内倾和外倾的特质本身不可能直接显示出来,人的倾向是无法独立显示的。不论是哪一种倾向,只有与四种功能结合起来才会变得明显。这四种功能各自有其专精的特殊领域。
思维功能指的是认知思维的过程,感官功能是通过身体的感觉器官得到的知觉,情感是主观判断或评价的功能,直觉则是指经由潜意识得到的知觉(例如,对潜意识内容的接受力)。
图1 荣格的基本模型示例
荣格的基本模型是四个一组的,包括四个功能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思维功能在此被任意地放在顶端,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把任何其他功能放在此处。可是,其他功能的相对位置(哪一个在底部,哪两个在水平轴上),则由顶端的功能来决定。原因涉及个别功能的本质,接下来我很快就会说明。
简单地说,感官功能会确认某种存在的东西,思维功能告诉我们它是什么,情感功能指出它的价值,而通过直觉我们能感觉到可以用它做什么(可能性)。任一种功能本身都不足以决定我们对自己或周遭世界的经验。荣格写道,全面的认识需要所有四种功能:
对完整的定位而言,所有四种功能应该有同等的贡献:思考会促进认知和判断;情感会告诉我们,事物对我们有多重要或不重要;感官会通过看、听、尝等,向我们传达具体现实;直觉使我们能推测背景中隐藏的可能性,因为这些可能性也是特定处境的整个图像的一部分。 [1]
理想的情形当然是我们能有意识地取用特定环境所需的或适合的功能,但在实际情形里,四种功能在意识中并没有得到均等的配置。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个体身上,这些功能都没有得到一致的发展或分化,总是有某个功能得到了较多发展——称为主要功能或优势功能,其余功能则留在劣势、较不分化的状态。
在这里,“优势”和“劣势”并没有价值判断的含义。没有哪一种功能比其他功能更好,优势功能只是一个人最常用的功能;同样地,劣势功能并不意味着病态,只是指其未被使用(或至少是与受到偏爱的功能相比,较少被使用的功能)。
那些未被有意识地带入日常生活的运用而未得到发展的功能,会发生什么情形呢?
它们或多或少留在较原始而幼稚的状态,往往只被意识到一半,甚至完全留在潜意识。未发展的功能会形成一种特定的劣势状态,这是各个类型的特征,也是这个人整个性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片面强调思维功能的人总是伴随着劣势状态的情感功能,而分化良好的感官功能总是会伤害直觉功能,反之亦然。
类型学上,许多人就像一碗大杂烩,他们根据天气、自己的心情或心态来表现内倾或外倾。他们或多或少随机地使用思维、情感、感官、直觉,并没有哪一个功能比较好或比较差,也完全不知道各个功能造成的结果。
乍看之下,这种人好像面面俱到,可是上述特征是潜意识特有的情形,因为意识意味着行使功能的方式有某种分化。荣格指出:“各种功能处在均匀一致的意识状态或均匀一致的潜意识状态,都是原始心智的标志。”
[1] Psychological Types, CW 6,par.900.
荣格承认四种定位功能并没有包含意识中的每一件事。例如,意志力和记忆就未被包括,理由是它们并非类型的决定因素,不过它们当然可能被一个人类型的运作方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