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新时代创新创业

1.1.1 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创业

在当今这个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无疑是引人注目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那么,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造?它们与创新创业又有怎样的关系?下面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创新及创造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中。

创新,顾名思义,是指通过新的想法、方法或技术为现有的产品、服务或流程带来改进及变革。创新可以表现在产品功能的改进、商业模式的创新、营销策略的变革等方面,而创造则更强调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它源于个人的独立思考、想象力和创意。

1.创新和创造的关系

创新和创造之间密切相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创新需要以创造力为基础,而创造力则是创新的源泉。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勇于挑战既有的观念和传统模式,不断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通过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开拓新的市场。

2.时代背景对创新创业的影响

在当前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都为创新创业提供了空间和机遇。例如,科技的迅猛发展不仅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和行业,更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和平台,“互联网+”、人工智能、共享经济等新兴领域成为创新创业的热点。因此,大学生应当紧跟时代的脚步,积极学习和应用新兴技术,以规避市场竞争的压力。党的二十大指出:“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3.培养创新文化

在大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要建立一种鼓励创新、尊重创造力并容忍失败的创新文化。党的二十大要求:“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在大学教育环境中,培养创新文化尤为重要。大学生应当敢于表达独立见解,勇于尝试新颖想法,并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同时,学校也应当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4.多领域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创新创业需要全面思考和综合运用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应当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其他领域,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跨学科的学习和合作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与行业专家、企业家的交流和合作也能够拓宽其创新创业的视野和机会。

5.抓住机遇,实现创新梦想

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和创造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石。大学生通过培养创新文化、跟随时代脚步、拓展知识和技能,可以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创新梦想。

【案例】“祝融”探火、“嫦娥”奔月……这些新名片见证了科技创新的中国高度

2023 年 5 月,在粤港澳大湾区,位于地下 700 米的江门中微子实验这一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取得了新进展,世界上最大的球形主探测器已安装过半,预计 2024 年该装置将全部建成,并开始对宇宙中最古老的基本粒子——中微子进行前沿基础研究。

“祝融”探火、“嫦娥”奔月、“奋斗者号”万米深潜……一项项重大成果不断刻画着科技创新的中国高度、中国深度;最长的跨海大桥、规模最大的 5G网络、最先进的高速铁路……一张张中国新名片见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

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在过去 10 年中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转变,涵盖范围广泛、影响深远。我们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 2012 年的第 34 位上升到 2022 年的第 11 位,成功达到了创新型国家的水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我们科技工作者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我们的光电技术、量子技术转化为国家发展高质量的动能,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作贡献,真正把总书记描绘的宏伟蓝图变成现实。”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效载荷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设计师王亦风说:“中国空间站已完成建造,步入 15 年以上的运营期。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支持好上千项科学实验在轨有序开展,保障重大成果产出,争做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的奋斗者、攀登者。”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育才说:“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我们赶上了最好的时代,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我们要在总书记的掌舵领航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勇毅前行。”

(引自: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擘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3.有删改) sIjOY2EErQYHcys1SMW8Z/rue+RrCYB/DncgZ0qT8p6UWFvIdwtTpd0WVRnyP3n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