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创业典型】高山牧场养牛难,无人机放牛新出路

唱斗村位于四川省阿坝州茂县富顺镇,全村 123 户共 502 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共 22 户 82 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驻村干部的努力下,该村贫困户已于 2018 年实现全部脱贫。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使老百姓从脱贫到致富,在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经过多方考察、多次论证,唱斗村建立了茂县首个航空生态牧场,利用无人机技术开展生态养牛。

茂县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牧场地势开阔、草木繁茂。之前,山上的牛都是放养的,经常走失或被其他野生动物吃掉。但由于山路险峻难走,牧民们根本没那么多人力去寻找丢了或死了的牛,导致养牛的损失率极高。直到成都航空职院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唱斗村驻村扶贫干部李吉带领学校师生研发了一套无人机放牛系统,提出一种新型、科学的放牧方式,才解决了传统野外放牧人力成本高、难以有效管理及监控牛群的问题。

2018 年,航空生态牧场项目开始启动。2019 年 4 月,“成都航院—唱斗村产业扶贫基金理事会”正式成立。成都航院向基金会捐赠了 10 万元,以市场机制引导和鼓励村民与市场对接,发展产业。吴万全作为以前唱斗村贫困户中的一员参与了航空生态牧场项目,这也是“成航基金”支持的第一个产业项目。此后,成都航院的专业教师每季度都会来到吴万全的牧场,指导、教授他无人机飞行技术及用手机App实时监控犏牛运动轨迹。

航空生态牧场项目团队成员黄世杰介绍,目前使用无人机放牛系统的牧场已有 3个,共养牛两三千头,但该系统目前还在试验阶段,并非所有的牛都套上了该系统配套的特制项圈。对于这些合作的牧场,这套系统是完全免费提供的,还会有专业的人员教他们使用。

黄世杰全程参与并见证了这套无人机放牛系统的研发、试验过程。据他介绍,李吉老师在唱斗村当扶贫干部时了解到了牧民们面临的养牛难题,于是就打算结合学校的通航优势,以技术手段弥补传统生态放牧方式的不足。2018 年,航空生态牧场项目成立,项目团队研发出了初代无人机放牛系统。但当时开发的特制项圈只有定位功能,现在逐步增加了测速、监控牛的生命体征等功能。

这套系统的试验过程并不简单,黄世杰说:“在海拔三四千米的牧场上,手机都难有信号,更别提用牛身上的项圈传输数据了,但这个问题很快就被我们团队攻克了。”项目团队成员要先驱车到山脚下,然后背上实验仪器徒步走 3 小时的山路去牧场,待给牛安装好项圈后,再骑 1 个小时的马到山顶安装信号发射装置。做好这些工作,再利用GPS卫星定位、无人机技术,牧民就可以在手机上看到每头牛的身体情况了,比如心跳、体温等。如果牧民发现某一头牛的生命体征有问题,就可以通过定位用无人机先飞过去看一下情况,如果发现牛生病了,就可以精准找到这头牛并对其进行医治。

为了验证无人机放牛的成果,2021 年 2 月 4 日,航空生态牧场试宰了一头用无人机放了两年的牛,竟宰出了 322 斤牛肉。要知道,传统野外放牧的牛要三四年才能出栏。屠宰场的师傅一看就知道这些牛肉的质量比传统放牧的牛更好,因为这些牛肉更红。除了自留的部分,牧场将剩余的牛肉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售卖,一斤 50 元,两百多斤牛肉很快就被抢空了。

这次首售的结果证明了无人机放牛的方式是一种更好的放牧方式。航空生态牧场解决了农牧民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高、产出低等痛点问题,利用科技的便捷,以较少的劳动力创造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引自:戴佳佳。“无人机放牛”迎来首售[N]. 成都商报,2021.02.14.有删改) vb+5YHcn50tAVeShOdwa7VGCGck04qZeh5MusDvl5N6k/PiVMd5802IvuthyD0T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