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明末理学家朱柏庐曾在《朱子治家格言》中告诫子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朴素一直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优良传统,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不挥霍浪费,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合理消费,是成为新时代优秀大学生必备的品质。

(一)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

大学生在消费时,面对不同的情况会产生不同的消费心理,会发生各种心理共存的现象。

1.依赖与独立的心理共存

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中,依赖与独立往往是掺杂在内心中的矛盾心理,而产生这一心理的主要原因,还是由于大学生所处的人生和年龄阶段。

不难看出,高校大学生的年龄普遍集中在18~25岁。这个时间段是大学生从青少年走向青年的阶段,其心理认知和行为已经逐步向成人化发展,内心基本已经摆脱父母的约束。在日常的消费和生活当中,大学生更加倾向于按照自身的喜好和意愿行事。但是较为矛盾的是,这个阶段的大学生往往无法实现经济独立,日常的生活费用多数还是来自父母,因此在消费方面又不得不考虑父母的意见。同时,大学又是很多学生初步远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起点,部分大学生在消费时往往缺少全面的考虑,因此也容易受到不良消费观念的诱导、同学意见的影响、他人目光的左右等。

2.个性化与从众化的心理共存

大学生的消费需求、购买动机与购买行为等既具有个性化的一面,又具有从众化的一面。

一方面,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加强及消费经验的不断增加,为了突出自我、表现个性,会追求标新立异的购买行为。此外,由于每个大学生的生活经历、家境状况、生理和心理需求、审美情况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消费需求、购买动机与购买行为也会表现出个性化的一面。

另一方面,大学生同其他群体的消费一样,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在面对消费潮流和市场导向时,部分大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引导,为了得到群体的认同和足够的归属感,往往会跟从或模仿其他人的消费行为与方式,以保持自身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的一致性,避免承受不合群所带来的压力。同时,相处时间长的大学室友、同学也会互相影响,产生相似的购买行为。此外,部分大学生缺乏生活和消费经验,无法主动辨明消费陷阱,也会选择从众消费。

3.奢侈和节俭的心理共存

当前,在大学生群体中,共同存在着奢侈和节俭两种消费观念,其中节俭观念占据主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就是崇尚节俭、反对奢侈,这种观念也很好地体现在当今的消费市场和大学生群体当中。从每年的新闻报道和相关调查来看,多数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开支处于正常范围,一方面是源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但更多还是由于许多学生长期形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节俭心理,他们多数都能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生活需要,来选择价格合适的产品进行消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现今片面追求享受、娱乐、攀比的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不断蔓延。

4.冲动和理智的心理共存

由于年龄和成长阶段的影响,大学生当前的兴趣爱好、思想状况、个性特点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购物经验也不丰富,往往更加注重商品的美观性。在丰富的想象力影响下,大学生在购物时很容易受到心情和外界环境的影响,选择商品时可能会忽略对细节的观察,也很少货比三家去全面地分析和比较商品的实用性。

不过,多数大学生在消费时还是保持着较为理性的态度,在面对各类商品时,他们还是会考虑产品质量、价格因素、是否实用等问题。而且随着大学生日常生活阅历和购买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的消费观念会更加理性。

拓展阅读

据匈牙利专家一项涉及3万多人的数据分析显示,在具有代表性的成年群体中,强迫性购物的总患病率为4.9%,以大学生群体居多。“强迫性购物俗称为‘购物狂’,和一般的‘买买买’有很大区别。这区别总结起来就是:你买这个东西为了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说。

现在有些人确实购买欲望非常旺盛,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并因此负债。但如果他们购买的那些东西,的确是他们需要的,或者喜欢的,那么这只能说是个人消费理财观念的问题,并不属于强迫性购物范畴。相比之下,强迫性购物者的购物初衷是标准的“只重过程,不看结果”,买什么不重要,购买的过程才是他们更看重的。这种强迫性购物在心理学上属于“冲动控制障碍”,是一类疾病。关于强迫性购物出现的原因,目前有人认为和抑郁症有些相似——都和人类大脑的神经递质紊乱有关。因为神经递质分泌和水平紊乱,不仅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情绪,诱发抑郁症,也可能影响到人的认知和行为,导致强迫性购物等情况出现。严重时,他们需要配合专业医生进行治疗。

此外,还有一些人热爱收集,但他们并不是讲究的收藏家。他们可能买来一堆东西,放在家里不用;或者仅购买一样东西,却要收集全套的颜色或型号;或者无论外出旅行还是出门吃饭,都要“顺手牵羊”,把能顺的都顺回来,放在家里,越堆越多。强迫性购物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买买买,但买来不一定囤积,也可能胡乱丢掉或者送人。而囤积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囤积,囤积的东西可能是买来的,也可能是顺来的。所以这两者看起来相似,但实际上是不同的问题,需要医生经过鉴别诊断后再进行治疗。对待囤积障碍,目前主要通过认知行为治疗进行干预。另外有研究认为,焦虑、抑郁者更容易出现囤积行为。

(二)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消费心理使得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出现了各种问题。除正常消费支出外,一些大学生还存在超前消费、享乐消费、虚荣消费等非理性的消费观念。这些不健康的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超前消费,不会理财

部分大学生由于理财观念不强,不知道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很多时候难以控制自己,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而忽视了自己的经济能力。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给自己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以致最后荒废学业、诚信受损。

2.虚荣消费

部分大学生过分追求品牌和个性时尚,追捧炫耀性消费,攀比欲望强烈,加上自我认知能力还不强,理性判断能力还较差,以及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攀比行为。

3.轻视精神文化消费,过于重视享乐消费

部分大学生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浪费在娱乐上,养成了十分浮躁的心态,而忽视了对精神文化的塑造。

(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大学生对社会有着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些未知的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有着自己的消费观念。然而,大学生存在的消费问题早已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它甚至会影响到大学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关系到大学生能否健康成长与发展。因此,大学生要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量力而行

大学生作为消费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做到量力而行、合理消费。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能力,二是消费需求。在制订消费计划时,大学生应考虑到自身的经济状况和家庭负担,避免过度消费和浪费。同时,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消费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

2.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应当树立的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要树立节约意识,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此外,大学生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等。

3.科学消费

在消费过程中,大学生应具备科学的消费观念,理智购物。要了解商品的性能、质量、价格等信息,避免被虚假广告所欺骗。同时,要选择正规的购物渠道,避免购买假冒伪劣商品;在购买商品时,应权衡利弊,考虑自身的实际需求和经济状况,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

4.实用为主

部分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经常存在虚荣消费、享乐消费等问题,这种消费往往是不理智和不实用的。因此,大学生在消费时,应以实用为主,避免虚荣消费。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商品和服务,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避免追求表面的奢华和时尚。

拓展阅读

2021年3月17日,有关部门联合对外发布通知,禁止小贷公司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大学生放贷,要实质性审核识别真实贷款用途等。这些举措,直指当前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乱象。

“有的产品只强调贷款服务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惠,而不提服务费、手续费,不少同学在还款时大呼上当。一些消费贷款产品宣传时有不当诱导,一些同学抵挡不了诱惑,买了超出经济能力的数码产品、高档衣物等,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窘境。”北京某大学的一位大学生对此深有感触。

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必须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

事实上,这不是国家首次整顿大学生贷款市场。过去几年,“校园贷”“裸条贷”等乱象时有发生,监管部门出手,停止了P2P(Peer-to-Peer,互联网金融点对点借贷平台)网贷机构的校园贷业务。此次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再次出手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大学校园金融服务,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Yttn3ZDIXcATSMWEaA8sMtpxV7uFxffpVdFBVOBQk6MDJrWXgg76Ly4XzurEn80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