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做出系统部署。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我们在充分进行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精心编写了这本《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

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以自身的活动来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是人的生存条件和存在方式,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指出,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本教材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写作手法,以合理的篇章结构和清晰的内容布局,对大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所需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展现出了高度的教育实效性。通过学习本教材,大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掌握必需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与其他教材相比,本教材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一、编写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作为具有鲜明特点的特殊青年群体,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与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紧密相连。基于此,编者精心挑选了劳动教育的内容,并巧妙编排了教材体例,以凸显该教材专为高等学校大学生服务的特色。

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本教材在陈述和分析劳动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调了劳动教育技巧和方法的运用。本教材包含大量的案例阅读、实践活动、学习思考等内容,并且通过创设生动的劳动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劳动知识,达成提高学生劳动文化素养的目标。因此,本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本教材在讲解大学生劳动教育知识的同时,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主旋律中的思政元素,从专业知识角度做到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本教材由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阮红芳和副校长吴敏启共同担任主编,胡玉君、宋卫军、王文涛、徐晶晶担任副主编。此外,张好徽、周密、贾鹏臻、林乔轩、蒋梦园、孙鸽鸽、姚沁妤、梅雪等老师也参与了教材的策划、构思、写作及统稿工作。

本教材既可作为高等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的指定教材,也可作为企业职工劳动教育培训的学习读物。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阅了国内外同行的众多文献,多位专家也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对他们的帮助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虽经多次推敲核证,但由于编者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读者朋友可以将意见发至邮箱389691080@qq.com,我们定及时回复。

编写组
2024年10月 VeEDmhx/jN8sY0QJeqC00/3zg/KHwmrUR8lE8mASIXLgrwW6O+PYh1A3DzgJbwu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