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苍穹之上 伴梦翱翔

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上,有这样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用一生的时间,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崛起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就是中国航空科技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新中国飞机设计大师、歼-8系列飞机总设计师顾诵芬院士,也是上海交通大学的杰出校友。他的人生轨迹,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生动写照。当我翻开这本充满力量的《筑梦苍穹——顾诵芬》时,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爱国者面对面,深入了解这位航空界巨擘的非凡人生和卓越贡献。作为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我深感荣幸能够为这本书作序,并借此机会向这位杰出的学长表达崇高的敬意。

在《筑梦苍穹——顾诵芬》中,我们可以看到顾诵芬学长如何从一个对航空充满梦想的少年,成长为我国航空工业的领军人物。他的成功,不仅源于其卓越的专业才能,更源于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热爱,以及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当时年仅7岁的顾诵芬学长目睹了日本轰炸机从头顶飞过的情景,那震撼人心的画面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先进的国防技术,而航空工业正是其中的关键。从此,他立志要成为一名飞机设计师,为中国打造属于自己的蓝天卫士。

顾诵芬学长的学术生涯始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交大航空工程系,从此踏上了航空报国的道路。在大学期间,他接受了严格的学术训练,特别是在应用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毕业后,他毅然投身刚刚创建的新中国航空事业,先后参与主持了歼教-1、初教-6等机型的设计研发,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初,为了响应我国空军对高性能的高空高速战斗机的迫切需求,中国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开始了歼-8战机的研发项目,顾诵芬学长担任总设计师。这是一段艰难而充满挑战的研制历程,在解决歼-8飞机的跨声速抖振问题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地面试验条件,顾诵芬学长毅然选择冒着极大风险,亲自登上飞机进行空中观察。三次飞行中,他不顾个人安危,详细记录了飞机的振动情况,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经过多年的努力,1969年歼-8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款超声速战斗机诞生了。

除歼-8系列飞机之外,顾诵芬学长还主持或参与了多项重大航空工程项目,如运-10大型客机、国产大飞机专项等。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整体水平,也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顾诵芬学长深知人才对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终不忘关心和支持青年一代的成长。除了直接带教学生外,他还非常重视科普教育和社会服务。多年来,他多次回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举办学术报告会和讲座,分享自己的科研心得和人生感悟。2009年,他欣然接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邀约,担任“大飞机出版工程”丛书总主编。丛书至今已出版200余种航空航天类高端学术图书,为培养我国航空人才及技术更新提供参考,真正推动了产业发展。正如顾诵芬学长自己所说:“每当想到母校所给予我的一切,都会满心激动,满身暖意。总想着能取得一些成绩,来回报母校!”

《筑梦苍穹——顾诵芬》不仅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一部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史和科学家精神的真实写照。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顾诵芬学长的成长历程、学术成就和精神品格,感受到他对中国航空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无私奉献。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广大读者了解中国航空工业的重要窗口,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航空事业,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苍穹之上,承载着顾诵芬学长的梦想,书写着中国航空工业的辉煌篇章。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始终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科技人才。顾诵芬学长的事迹,是对我校“双一流”建设的有力推动,是对我校教育成果的最好证明,也是对我校学子的极大鼓舞。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肩负着更加艰巨的任务和使命。希望大家以顾诵芬学长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育人之道,勇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0/XSO6qCnt4xiATs3gXb2w8LR+/m2AyFW49zQXluhWMrvXTFD1KdEYMHj7hggDu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