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王导:自我吞咽的能力

《资治通鉴》对王导有这样的四字评价:善处兴废。

不管局势好坏,王导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当年,司马睿靠着王导、王敦辅佐,刚刚开创东晋王朝,但他已经意识到这两兄弟将成为皇权的掣肘,于是援引其他家族,打压王导。

他的这个举动是如此无情,以至于朝臣都看不下去,纷纷上书为王导打抱不平。但身处风暴中心的王导却平静如水: 任真推分,澹如也

任真者,听其自然;推分呢,则是安守本分。

王导听其自然,安守本分,平静得像是没有波纹的湖面。

不过历史记载下来的,大概率只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那一点点痕迹。王导不是感受不到苦涩,或者狼狈,他只是善于吞咽,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当年南渡之初,为了让南方士族接受司马睿,他曾经觍着脸去跟陆逊的侄孙陆玩联姻,但却被生硬,或者说近乎羞辱的方式呛了回来。他没有发怒,反而继续跟陆玩等南方大族保持联系,家里有上好的奶酪,也会邀请陆玩来吃。

作为一个在乱世中生存的人,一个在朝堂上历经风雨的人,他真正仰仗的是一个敏锐的头脑,一颗强大的心脏。他很少做意气之争,或者像堂兄王敦那样霸王一怒。这种自我吞咽的能力,让他面对危局时能像一个旁观者一样抽离出来,不动声色地观察局面的趋势演变,以及其他角色的内心世界。

事实上,自堂兄王敦三月发难以来,他就一直在静观局势变化。对他来说,堂兄王敦的这次逼宫,与第一次作乱不同,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令人遗憾的。

站在一般意义上来说,王敦这次是不得不反,因为造反从来是没有回头路的。当他第一次举兵攻打建康,并逼死皇帝司马睿后,他就已经背负上逆臣贼子的声名,即使他后来退回武昌也不能改变这个事实。上自皇室,下至朝野,恐惧于他的兵威或许会暂且隐忍,但在他势弱,露出破绽的时候,一定会报复回来。

那么对王敦这种强人来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彻底取代皇室司马氏,建立自己的合法性和绝对权威。

但在魏晋这个独特的时代,事情并不是非往这个方向发展不可。东汉末期,皇权衰落,世家大族崛起。从曹魏到西晋,理想的政治模式已经演变成皇帝与世家大族的共治。进入东晋,则愈演愈烈,按照田余庆先生的说法,已经是“皇帝垂拱,士族当权”。皇帝近乎傀儡,朝政大权尽在大族手中。

司马睿登基后试图逆流而行,压制以琅邪王氏为首的大族,提振皇权。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王敦悍然兵变,并得到了其他家族的默许。因为他们都需要王敦举兵,破坏司马睿重振皇权的努力,将政治重新拉回大家族与皇室共治的局面。

王敦回到武昌后,朝野也没有出现讨伐王敦、为死去的皇帝报仇的气氛。大家都闭上嘴,扭过头,对刚刚在京都上演的流血和谋逆不做任何评论。他们自己就是同谋者,又怎么会把王敦的这次行为定义成犯上作乱呢?

即使是新登基的司马绍也明白这一点,他在后来准备讨伐王敦时,将王敦第一次作乱的行为称作矫正当时不合理政策的“义举”,将他与春秋时期骨鲠直谏的忠臣鬻拳相提并论:

刁协、刘隗立朝不允,敦抗义致讨,情希鬻拳,兵虽犯顺,犹嘉乃诚,礼秩优崇,人臣无贰。

刁协、刘隗这些人当年执政不允,王敦你举兵声讨,有鬻拳之风。虽然举兵建康是不好的,但忠心可嘉,应当奖励。

刁协、刘隗是他父亲司马睿的心腹,他们打压琅邪王氏等大族,都是出自司马睿的授意。司马绍让这两人背锅,也是迫不得已。其中苦涩,就是外人也能感受得真切。

面对这样的局势,王导若是处在王敦的位置,应该是绝不会选择二次举兵的。他根本不用担心会招来朝廷的报复。

他要做的就是在武昌稳扎稳打,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继续与京都朝堂的王导内外互助,文武相济,就像他们当初打造东晋江山时一样。

如果新皇帝还是准备报仇,那就让他先出手好了。其他家族不会平静地看着皇帝重翻当年的旧案,也不会接受他像他的父亲一样提振皇权,挤压豪门。那时候的王敦,或许可以再度举兵。

但遗憾的是,他偏偏选择了率先出手。

不仅时机不对,目标也不对。

王敦的这次作乱,很可能不会像第一次那样只是控制朝廷,而是会取皇帝而代之。这也错了。南渡十几年来,王导苦心孤诣所做的,就是调和南北大族与皇室的关系。他要营造的,是豪门与王室的共治。任何一头的独大,都会打破平衡,引发整个局面的崩盘。

真正的权力,是制定游戏规则,并守护游戏规则。王导正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他对权力的理解。但大多数人,比如他的堂兄王敦,追逐的都只是权力表面那令人炫目的光晕,而看不到权力的本质。

王敦本可以凭借强大的武力,帮助王导守护游戏规则,就像他第一次兵变时做的那样,但他若要破坏游戏规则,王导和其他家族则不能同意。

很多史家还分析说,王导不能接受王敦成为坐在御榻上的那个人,可能还有不方便透露的个人理由。当孱弱的司马氏为帝时,他们都离不开王导的辅佐和协调,王导就是实际上的掌权者。但王敦取司马氏而代之后,他能分享到更大的权力吗?

大概率不能。

以堂兄那强悍的个性而言,王导反而会成为那个最早被忌惮、被打压,甚至被解决掉的人。王敦在与司马绍的几番博弈中对王导权力的侵袭,已经露出了痕迹。

如此分析,局面似乎早已明朗,王导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他应该坚定地阻止堂兄的这次行动。这样既保全了家族,也做了朝廷的忠臣。东晋的江山是他苦心经营出来的,他怎忍心毁于王敦的兵火?

但细翻史书,发现他们这期间依然有书信来往,但找不到他劝阻王敦的证据。从三月到现在的十月,时逾半年,他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只是眼睁睁地看着王敦一步步兵逼京都,将家族和王朝都拖入深渊。

这似乎不是人臣之举。

但站在他的角度看,似乎也有无可奈何的地方。两人虽是同族兄弟,但当涉及权力的讨论时,他们都必须谨小慎微地守住自己的分寸。王敦现在是大将军、扬州牧、江州都督、宁州都督、益州都督,即使入朝面见皇帝,也可以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王导的尚书令、扬州刺史的位置,王敦也可以予取予夺。他如何劝说王敦接受自己现有的位置,不要再越雷池一步?

即使普通人之间,甚至是最亲密的关系之间,都很难说出真正的心里话。身处权力场域的人,更不可能倾心交谈。他们有不能触碰的自尊和骄傲。关于权力的敏感话语,最多只能旁敲侧击,或者微妙地暗示。但如果对方连暗示都不能接受,或者视而不见,那也就再没有说的必要了。

王导这样的人物都熟读历史,他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比如当年晋武帝司马炎执意将帝位传给太子司马衷,朝野上下都知道那是一个不能肩负天下的傻子,但没有人能直言不讳地指出这点。

《晋书·卫瓘传》记载说:太子老师、身居三公高位的卫瓘多次想要请皇帝废掉太子,但都不知如何开口。有次皇帝宴请群臣,卫瓘假托醉酒,走到皇帝面前跪下,说“臣欲有所启”。皇帝问他想说什么,卫瓘欲言又止,张开嘴又合上,合上又张开,如此有三,终究不能明言,只好摸着皇帝的御榻,悠悠叹息: 此座可惜!

皇帝终于明白他要说什么了。

但也只是淡淡说道: 公真大醉耶?

你真的喝醉了吧?

到底谁喝醉了呢?

不过是都在装傻。

权力场中的人,没有说服,只有筛选,因为大多不可说,或者说也无益。每个人,都独自走向早已选好的结局。

当然,王导如果不能劝阻堂兄,要做朝廷的忠臣,也不是没有其他的选择:带着家族,与王敦划清界限,早日站到皇帝这边。

但他也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即使终将跟堂兄王敦分道扬镳,现在也还远不是时候。

站在皇帝,尤其是其他家族的角度,他们当然希望王导站出来质疑王敦这半年来的举动,最好旗帜鲜明地指出,王敦这次的作乱不是第一次行动的延续,而是追逐个人权力的重新出发。这样他们就能长长地松一口气,不用再担心追究王敦,会牵扯出过去默许王敦的污点。

他们会撇开过去,以王朝忠臣的面目重新出现,站在王敦的对立面。

他们还会心照不宣地推举王导作为对抗王敦的领头人,毕竟只有他才有足够的威望和凝聚力。再说了,让琅邪王氏自相残杀也很好。等到战争结束,王敦会被剿灭,琅邪王氏的势力也会被大幅削弱,甚至分崩离析,其他家族再冒上来取代琅邪王氏第一豪门的位置。

何乐而不为呢?

这是王导要竭力避免的局面。

他和自己的家族,应该扮演的,是王室和堂兄的调停者,最终乱局的收拾者,而不是对抗堂兄的先锋。

他要做的,就是像上次一样,静待局势发展,待到两方精疲力竭,都需要一个人来调和利益,制定新的游戏规则时,再施施然地走到众人面前,长袖挥舞,重整乾坤。

不过眼下,在十月的这个夜晚,他的心思还不方便向王舒父子透露。

他们还焦灼地看着王导,等他指示一个明确的方向。

自三月以来,不管是王舒父子,还是家族中的其他人,都处在不安和迷茫之中。而王导清楚,大多数人都难以承受长久的不确定性,会忍不住做出焦虑性的动作,将自己或者局面推向更大的动荡。

因此,今天他应该给出一个明确的指示。

《资治通鉴》载,在王舒父子见王导之后,“ 舒即与导俱启明帝 ”。

王舒与王导将从王允之那里听到的消息都告诉了皇帝司马绍。

这就是王导眼下的指示。

史书没有记载司马绍知道这件事后作何反应,也没说王导后面还做了其他哪些工作,只是简简单单地记录了这么一笔,好像这个动作并不重要。

事实上,这个动作确实也不值得过多书写。它并不意味着王导从此就与皇帝结盟,坚定地站在了王敦的对立面。这不是整个事件中的关键节点。

王导只是把王敦可能作乱的情报告诉了明帝,而这个情报本身也算不上秘密,朝野上下,还有谁不知道王敦可能发兵建康呢?

他这样做,是对王舒父子的一个暂时安抚,让他们知道,自己从大方向上来说是不支持王敦的,而家族未来也有可能站在皇帝和朝廷这边。

这同样也是对皇帝的一个表态,表明在王敦的这次作乱中,他和家族中的其他人没有勾结其中。将来若真的发生什么事情,还希望皇帝您念及我们通风报信的功劳和情谊。

但最多也就是这样了,他不会提出应对王敦作乱的方案,更不会主动请缨。做完这些,他就后退一步,静看皇帝的反应,继续保持一个置身事外的状态。

至于下一步该怎么走,还要看远在于湖的堂兄王敦究竟会走到哪一步。 rMB/PUgDJQ82dDWRC5jP1ctQt9oJGCDzpLDRwltJBpcgjEy032Cj23ev/D89nA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