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大祸将至:挣扎得越厉害,陷得越深

当王允之出现在王导府上的时候,王导应该会有些吃惊。随他一起来的还有王允之的父亲王舒,看来事情有些严重。

今年以来,王导大多时候都深居简出,不轻易见客。琅邪王氏其他族人,当也是如此,闭门谢客,以免惹人注意。去年他的堂兄王敦第一次兵变后,整个家族一直处在风口浪尖,一举一动都受朝野关注。

家族的人虽然都居住在秦淮河沿岸,但应当很少,甚至没有聚在一起宴饮、谈笑过。

现在王舒父子突然登门,要是被皇帝或者其他大族知道,他们很可能怀疑琅邪王氏又有什么密谋。毕竟王导宅院就在宫城的西南角,当时叫冶城,也就是今日的南京市朝天宫一带。从这里出门,沿着秦淮河向东步行一公里左右,就是宫墙的正南门宣阳门。

王导命人关上院门,带着王舒父子一直往里走,直到宅院深处。这或许会让他想起当年家族密谋南渡的场景,距今也只有十多年,但转眼已经发生了那么多事情。

王允之父子的脸上神色紧绷,几乎有灭顶之灾的预感。但王导向来处事不惊,脚步不疾不徐,一边走,一边揣摩两人来意。

堂弟王舒前几日刚刚升廷尉,掌管司法、刑狱,他一直在京都为官,应该没有什么异常。倒是侄子王允之,之前在王敦大营,现在回来,很可能是带回了有关王敦的什么消息。

一想到堂兄王敦,王导只能轻声叹气。

三人进入起居室,坐下,王导把目光转向王允之。

憋了好久的王允之,将几日前的经历和盘托出:那个让整个家族都头疼的王敦又将起兵作乱,家族老小的性命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说完后他们父子一起看向王导,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时候,也只有王导才能给他们指明方向。

去年王敦作乱,王导、王舒等家族几十口人都在京都,成为皇帝的人质,甚至有人劝皇帝“尽诛王氏”。危急关头,是王导救了大家一命。

《世说新语》注引《晋中兴书》说, 导率子弟二十余人旦旦到公车,泥首庙罪

“泥首”最早指在脸上涂满泥巴,以示自辱负罪;后来代指请罪磕头时,以脸触地,极尽谦卑。

王导褪去官服,带着家族二十多人,每日一大早,就来到宫门口跪下,磕头,以脸触地,高高地撅起屁股。其他家族的高官从他们身边走过,看都不看他们一眼,默默嘲讽:没想到你们琅邪王氏也有这么一天。

其实以他们的家族势力,完全可以与皇帝分庭抗礼,但王导说,不要动,只要跪着,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忍受一下呢?

深宫里皇帝没有回应,他们就一直跪着,直至黄昏。

那时的他们狼狈、战战兢兢,随时可能被逐一砍头。但最终一如王导所料,他们活了下来。

如今大祸又至,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来王导这里寻求破解之道。

人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总是急于想办法、讨主意,认为越早跳出泥潭越好。这样做不是因为从理性上讲是对的,而只是因为忍受不了焦灼和不安。殊不知,在看不清局面的情况下,挣扎得越厉害,陷得也就越深。

王导向来深藏不露,即使堂兄弟急切想要答案,他也不会马上表态,做出任何评论。他们虽然出自同一个家族,但其中各门因为仕宦经历不同,所在位置各异,以及每人价值取舍的不同,对族兄王敦的再次谋反可能看法也不尽相同。

就以堂弟王舒来说,以他的条件,原本可以直接去报告司马绍,这样更有助于保全他这一支的安全。

在琅邪王氏几个兄弟中,王舒与当今皇帝司马绍的关系最为密切。司马绍登基前,曾带兵镇守广陵(今扬州市)多年,而王舒就是在那个时候进入他的军府,任职司马。这像极了当年司马睿和王导在下邳时候的情景。

广陵矗立在长江北岸,是河北、山东、江苏等地流亡军队的渡江要地,司马绍镇守此地,肩负阻止他们南下的重任。这个工作并不容易,北方的流亡军队鱼龙混杂,多骄兵悍将,不受朝廷节制。双方之间很可能会短兵相接,那时作为司马的王舒就主要负责带兵作战。

《晋书·元帝纪》记载说,司马绍从313年北上,一直坚持到317年,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王舒都紧随左右。在司马绍以太子身份回到京都后,王舒继续镇守广陵,可见他的工作得到了司马绍的信赖。《晋书·王舒传》说他“频领望府,咸称明练”。夸他敏锐干练的人中,应该就有司马绍。

因为这层同袍情谊,司马绍在登基后不久,就升王舒为廷尉,为王朝最高司法官员,位高权重。

如果说与皇帝没有旧谊,贸然投诚,很可能会遭到怀疑。但王舒没有这层顾虑,他在此时去告发王敦,会进一步加深两人情谊,在即将到来的大乱中,保全自己家门。

但他却选择来找王导。

这让王导不得不去揣摩这个堂弟的真实想法。

根据王导对他的了解,这个堂弟不仅长于军阵,还有敏锐的政治眼光。当年八王之乱时,家族中的王衍、王澄等兄弟都高居要职,但王舒却选择闭门读书,以避战祸。这个举动得到了王敦、王导的一致认可。

他们父子来找自己前,一定有过一番筹划,不可能在完全没有方向的情况下就冒冒失失地来找自己。

仔细推敲,王舒可能会有两种打算:

一、报告皇帝。但事关整个家族,他希望得到王导的支持,或者直接由王导带头来做这件事。在家族那么多兄弟中,就以王导最长于谋略,声望最著。他不能在没有王导的支持下就擅自报告朝廷,引发家族的分裂。

二、对王敦的兵变保持默许。在家族中,王舒和王敦的关系相当亲近,当年永嘉南渡时,王舒没有随王导南下,而是跟着王敦一起去了青州(今山东潍坊淄博一带)。但王舒如果选择支持王敦,必然要试探王导的态度。王敦第一次叛乱时,王导选择了默许。王舒想知道王导这次是否还会采取同样的态度。

两个打算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希望知道王导的想法,并愿意跟随他的选择。 OcUplysUYscEgbs/LSF3tWe5IZqsbXb7m+75VK0yEANDDaHREz7/JpslTxxp2mT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