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指津】
笔者曾参加央视“师说”访谈,其间,主持人代学生抛出一问:请问刘老师,打造高档作文的硬件是什么?我放慢语速回答:一是吸纳积累材料,二是加工备用材料。数十年作文教练实践告诉我:一篇文章能否顺利铺展完成,主要看材料的积累程度和加工程度。如果我们把文章喻为一座美观的房屋,那么,“吸纳积累材料”和“加工备用材料”则是其两大柱石。如下图所示:
积累、加工材料就像居家过日子,橱柜里的米面油盐菜等储存得丰足了,做饭时就不会发慌,就容易把饭做好、做香。 人的头脑亦如一个橱柜,同学们只要不断朝里面积贮材料尤其是加工过的材料,譬如眼观的鲜花,耳闻的鸟语,鼻嗅的芳香,舌品的美味,身感的冷暖;或读到的一首诗,唱过的一支歌,学到的一条名言警句,悟出的一点感想道理,得知的攸关处世立业、家国情怀、中华文化、科技强国、新质生产力等信息,作文时就不会为“无食材做饭”而犯愁,也就容易写出受人称道的好文章。
为此,老师例说几点经验,相信能成为你笔出佳作的“金拐杖”!
经验之一:持恒凝缩事实材料。 “凝缩”,就是对过长的事实材料进行提炼压缩,使之简练精彩而合于议论文的论据需求;平时善于“凝缩”,用时“方便多多”。事实材料如恒河沙数,古今中外,天上地下,自然奇观,人工智能,无所不有, 这就需要同学们以持恒之心搜聚积累,凝缩加工,日久天长,积贮的材料定然丰足,融入作文的“精材优料”定然厚重,而以厚重“精材优料”铺就的文章,定然让读者感到是一顿难得的饕餮大餐 。示例如下:
【凝缩事实①】历史上,刘邦与项羽都有称王天下的野心。在险象环生、剑拔弩张的鸿门宴上,面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危险处境,刘邦在张良、樊哙等文臣武将的帮助下,巧与周旋,敏以应对,最终逃离虎口,顺利归营;反观项羽,则优柔寡断,沽名钓誉,放虎归山,从而坐失除掉刘邦的良机。
【凝缩事实②】吴天一院士是高原医学事业的开拓者,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救治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他奋战在青藏高原,数十年的高原科考活动险象环生,多次车祸导致他有14处骨折,但他始终把青藏高原当作科研事业的基地。
【凝缩事实③】黄旭华,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他竭诚赤子之心,为打造国家利器隐姓埋名、默默工作,60多年来潜心技术攻关,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捐赠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奖励有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勇攀高峰。
【凝缩事实④】60年间,塞罕坝人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半个多世纪的坚守,三代人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的奉献,只为履行为首都阻挡沙源的神圣使命;爬冰卧雪,风餐露宿,只为追寻那个让荒原变林海的伟大梦想。
经验之二:持恒评点论据典例。 常言道:“不动笔墨不读书。”“评点”,既是一种读写互促的好方法,又是一种积贮论据典例的过硬功,为古今很多读写名家所常用。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红楼梦》;毛泽东主席读书时常常一手拿笔,一边阅读,一边评点。所谓“评点”,就是对论据典例的思想内容、情感价值等作简明扼要的评价议论,指明其大致适用的话题、论题或论点,文字可长可短,见解具有新意。 同学们平时若练就了这一过硬功,作文时便可精准取材,恰当用料,成就雄文 。示例如下:
【评点论据①】荀子《宥坐》篇中曾讲过一个故事:攲器是一种体型斜而又易于倾覆的器皿,空着时歪,装满时倒,装得不空不满时端端正正。因此,古人将其放在座位右边以做警戒之物。孔子知道后,便让弟子灌水一试,果然是“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攲”。于是喟然长叹:“哪有自满而不倾覆的呢?”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古今文章祖,历代帝王师”,就在于他谦虚好学,心细善悟。该论据既可论证空虚不可取,自满必导致自损,又可论证不能轻率下结论,要多思细察,才不至于被表象迷惑。
【评点论据②】我国南朝的智永和尚是一位享有盛名的书法家,他住在永欣寺,成年累月坚持不懈地练字,把写坏了的毛笔头拔下来丢进瓮子里,再换新笔头用。结果,这种秃笔头竟积了10多瓮。后来,他把这些笔头埋起来,称之为“退笔冢”。由于他的字写得好,请他写字的人接踵而至,把门槛都踏破了。
◆智永和尚能成为一代享有盛名的书法家,正在于他能坚持不懈。不难看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坚持力是万不可能的。该论据可用于“发愤与成功”“贵在有恒”“做事要有毅力”等话题或论题。
【评点论据③】蔡元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知识界的卓越先驱。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夏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一生繁忙的工作和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他从未停止过读书。晚年他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满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因此,蔡元培被誉为“学界泰斗”。
◆“学界泰斗”,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读书使人睿智,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快乐;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贤达对话。该论据可用于“不读书无以广识”“勤奋”“持恒”“开卷有益”等话题或论题。
【评点论据④】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青年时应征入伍,在同土耳其的海战中,他三次负伤,被截去左手,成为残疾人。但是他没有消沉,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写出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从此享誉世界。
◆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身体残疾;精神最能动人心者,莫过于身残志坚。史铁生、霍金、保尔·柯察金等,他们的故事耳熟能详,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此典例可用于“身残志坚”“意志”“与逆境抗争”等话题或论题。
经验之三:持恒类归理论论据。 “类归”即按照类别分条归并;理论论据包括:领袖人物的金句典言;科学上的原理法则;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等。领袖人物的金句典言,经过实践检验,属于客观真理,具有令人信服的权威性;科学上的原理法则,经过事实证明,揭示了事物规律,具有不容置疑的严肃性;格言警句,富含人生哲思感悟,经过历代流传考验,具有发人深省的启示性。 作文时妙引一些金句典言、格言警句,能让阅卷者感叹你视野之开阔,钦佩你积累之丰厚,服膺你认识之深刻,你的作文也就稳拿高分了 。示例如下:
(一)治国、报国类。
①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
②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
③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④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二)意志、励志类。
①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宋·苏轼《晁错论》)
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格言)
③意志力无非是肉体潜能的精神表现。(奥地利·茨威格)
④日日行,不怕万里路;时时做,不怕事不成。(格言)
(三)求知、勤奋类。
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东晋·陶渊明《杂诗》)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谚语)
③信念比黄金更重要,勤奋比天赋更能决定命运。(格言)
④对永远辛勤不懈的人,命运也一定加以垂青。(印度·谚语)
(四)修身、处世类。
①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荀子·乐论》)
②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中庸·第二十章》)
③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识。(警句)
④一个“朋”字,“二月”相照;朋友之交,互取光芒。(格言)
经验之四:持恒卡记格言警句。 “卡记”,就是把格言警句抄于卡片,随身携带,每天利用零头时间,牢牢记在心间。古来读书人,无不重视熟读强记。原因何在? 因为知识再多,如果不记住,就不是你的;学问再好,如果不记住,就不是你的。那些学富五车者,靠强记而成;才高八斗者,凭强记而就 。同学们若能用卡片持恒地抄记名言警句,积以时日,华美的辞采会闪耀于文章的字里行间,雄健的笔势会赢得阅卷者的惊叹叫好。示例如下:
卡片一:
①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汉·刘向)
②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提高警惕!(毛泽东)
③坏事之可怕,还在于它会继续产生坏事。(德·马克思)
卡片二:
①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②马行软地易失蹄,人图安逸易失志。(格言)
③昨天唤不回来,明天还不确定,你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天。(李大钊)
一位高考北京理科状元,语文喜获142分,她在介绍学语文心得时说:日得佳料一二则,不辞长作积材人。上述四点经验,其核心就是积累加工材料,并将其有序存放在头脑的“橱柜里”。作文时,同学们只需放飞健劲的想象、联想,便可按需输出取用,使之成为打造一类作文的“金拐杖”。
【金题必练】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以文会友”兴趣小组活动中,导师让大家说说对“霸气”的理解 :
甲同学认为“霸气”就是勇武、雄壮之气;
乙同学认为“霸气”就是强悍、刚毅之气;
丙同学认为“霸气”就是蛮横、霸道之气。
作为小组成员,你对“霸气”有着怎样的理解和认识,请以“霸气”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借此与笔友交流 。自拟题目,明确角度;论述充分,有逻辑性;不得套作或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把脉】
本次作文,既给定话题,又给定文体,写作时,同学们须注意几点:
首先,把准概念的褒贬。 “霸气”之褒义,可指义无反顾的勇气、永不言败的豪气、舍我其谁的胆气、执着进取的锐气等。“霸气”之贬义,可指蛮不讲理的傲气、专横跋扈的戾气、唯我独尊的狂气、不可一世的骄气等。
其次,想好论述的角度。 建议同学们从议论文的“三问”入手。一问何谓“霸气”?阐述其内涵外延。二问为何要有“霸气”或为何不可有“霸气”?阐述其原因理由。三问怎么样拥有霸气或避免霸气?阐述其途径办法。如此以“问”拓思,由“问”领写,可使行文流转自如,论述循序渐进。
再次,锁定论述的方法。 为了把观点阐发得充分,具有说服力,就需要锁定论述方法。紧扣观点,怎样例理结合;突出正意,怎样进行对比;深化论述,怎样巧用假设;打造亮点,怎样构置佳段。
最后,明确论述的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主要有“对比结构”“扇形结构”“进层结构”“综合结构”等,但不管选用哪种架构布局,都要做到章法清晰严谨,逻辑无掉链断裂。
文章在展开的过程中,思维要呈广角,飞驰想象、联想,引燃头脑风暴,尽可能把平时积贮的优质材料调遣出来,用心写出一篇“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陆机《文赋》)的大气之作。
【学霸范文】
从小学开始学习历史,便知道“一超多强”这么个词汇。这一“超”,便是从军事、科技、国防等诸多方面称霸世界的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国力急剧衰微,终至四分五裂,“两极”格局开始解体,美国就更加“理直气壮”、肆无忌惮地当起了世界老大:一方面以维护人权和“共同民主价值”为借口干预别国内政,遏阻他国发展;另一方面以反恐、维护世界和平为幌子发动了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等一系列战争,大有武侠小说中武林盟主的霸气。而这种“霸气”,却遭到国际社会的诟病与否定。
中国自古以来也并不缺少霸气。这霸气,是秦始皇一统九州而成“千古一帝”的壮举;这霸气,是勾践十年卧薪尝胆而一朝东山再起的雄心;这霸气,是李广镇守边陲“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虎威;这霸气,是苏轼老当益壮而吟“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胆魄;这霸气,是毛泽东主席意气风发而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勇力!这些中国特有的霸气,与美国的霸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因而赢得国内外人士的称道与肯定。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儒气绰绰有余,霸气显得不足。正因为如此,才招来了觊觎已久的文化盗贼。他们一手抓住流传千古的药方,一手擎着辉煌千年的陶瓷,身上斜披流光溢彩的丝绸,身后千万国民等着过“自己的”端午节,口中还大言不惭道:“孔子是我们的祖先!”严峻的现实警醒着中国人:不能再一味展示君子之气,而应大大增强特有的霸气。我们要拿起手中的笔墨,铸就本属于自己的文化辉煌;要挥起手中的刀剑,刺破盗贼无耻掠夺的行囊;要奋起龙的利爪,给无理狡辩的强盗们一记响亮的耳光。否则,那些文化盗贼必将更加放纵无敛,盗掠不已。
当然,捍卫中华文化,除了需要足够的霸气之外,我们还需要有过人的智慧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唯有抢先一步获得世界的认可,提前一步取得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才能有过硬的手段与文化盗贼交战,才能有足够的底气说:属于我们的,谁也拿不走,谁也不敢抢!
综之,千方百计地发展壮大自己,不遗余力地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在国与国的交往中,既不失温婉的君子之风,又彰显刚性的霸者之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当好灿烂中华文化的守护者、弘扬者。
【法眼赏鉴】
手捧本文,品读再三,禁不住为作者点赞:胸中有丘壑,笔下天地宽!文章采用进层结构,起承转合,一气呵成,取材丰赡,具有很强的雄辩力;假若没有平时的细心积贮,很难有如此丰足的材料笼于笔端。
开头,列举美国充当世界“老大”“武林盟主”,任意发动战争,实行强权政治,企图“称霸”世界的事实,为下文亮出论点提供依据。由“超”及“霸”,再及“霸气”,善于扣题,起笔不凡,颇有气势。
第二段紧承上文,强调“中国自古以来也并不缺少霸气”;继而打造例证排比,兼以巧妙嵌引,信息密集,气势如虹,撼人心魄;段尾指出“这些中国特有的霸气,与美国的霸气有着本质区别”。行文书香四溢,文采斐然。
第三段笔锋一转,拓展一层。先指出眼下中国“霸气显得不足”;再揭露“文化盗贼”的无耻行径;进而以三个“要”打造一组排比,铺陈彰显“霸气”的应有表现;段尾一句,反面强调不彰显“霸气”的严重危害。运笔老到,落墨大方,讲究措辞,能见出作者良好的语文功底。
第四段再拓展一层,深化论述。先指出“捍卫中华文化”所需条件,继而归纳具备这些条件所产生的良好效果;体现出作者思维之深邃、说理之严谨。
结尾,归纳中心观点,点明写作意图;可谓铁肩道义,妙笔华章,一腔爱国情怀洋溢于字里行间;读来特受震撼,特长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