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备战:英国(人)和外语

“我们居住在一个孤岛上,无法与其他不懂我们语言的民族建立密切的联系”(Leathes 1928:17),现代研究委员会(Modern Studies Commitee)主席斯坦利·莱瑟斯爵士(Sir Stanley Leathes)如是说。该委员会由英国政府于1916年7月成立,旨在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揭示的英国教育制度的缺陷。人们普遍感受到,英国缺乏理解其盟国和敌国的能力,也无法与这些国家进行有效的交流,因此对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准备严重不足(Bayley 1991)。莱瑟斯爵士的研究所强调的观点是,文化上的孤立可能会阻碍一个国家发动有效战争,在一定意义上,英国人对盟国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英国人说“其他民族”母语的能力有关。当世界在大约23年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同样面临着如何在战争中与外国人交流的问题。对英国人来说,了解敌情、与盟国沟通以及制定欧洲大陆作战计划等战争活动都必然与外语有着密切联系。在这些活动中,掌握关于其他国家的文化知识对于打赢未来的战争可能至关重要。

本章从以下三个方面考察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与外国的关系: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以及英国人对“外国”持有的观念。这几个方面构成了英国备战的关键因素,并且在英国的战争外语发展史中被反复提及。首先,英国人针对各欧洲国家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是不均衡的。英国现有对外机构绝大多数是与法国构建文化联系网的机构,所普及的外语教育也大多是法语教育,而鲜有涉及其他所有潜在的敌国和盟国及其语言。其次,英国人对语言持有较为传统的观念,也在语言技能方面长期持有等级观念,这种观念还具有明显的性别化特征。例如,与(男性所擅长的)读写能力相比,(女性所擅长的)口语能力的地位过于低下。最后,“外国人”往往被驱逐到英国社会的边缘:既是在大众迷信层面,也是在外语教学的核心乃至整个英国社会层面。 ifhqbnlGB0sa1/b8WdXiAaIsCxxBjM5DRhWWxkcdxVWDuB4H8txyUxsJMg2lxt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