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做过___(选填一件事),人生是不完整的!”
这句话当然也有别的表达方式,比如“人这辈子一定要__”“一定要___,这才是人生”。我少年时被这类话忽悠得焦虑过。当时刚流行图书加腰封,我看见了几本“人一生必读的书”,自己居然还没读过,不由得如芒刺背,如坐针毡:这样下去,人生岂非很不完整,留下了莫大遗憾?我赶紧买来读了,书本身倒是不坏,但读完之后,好像我也没怎么脱胎换骨,也没有立刻产生人生完整了的感觉。
但转念一想,人家只是告诉我,不读这本书,人生不完整,并没说读完了,人生就完整——用我中学老师的话说,读这本书是完整人生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好吧……不较真了。
后来我时不常遇到类似的说辞。久而久之,也有了些许发现:人生真正必要的事物,比如氧气、水与食物,很少有人特意指出。没有人会贴着脸告诫你:“没有饮食与氧气,人生不完整。”大概再糊涂的人也知道,没了饮食与氧气,人生何止不完整,直接就没了。也只在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上,才有人强调其重要性。
名剧《我爱我家》里,贾小凡想忽悠傅明老人让她出国,说自己想出去学习,好写东西。傅明老人有理有据地反驳道:“曹雪芹没留过洋,不照样写出了《红楼梦》吗?施耐庵没留过洋,不照样写出了《水浒传》吗?猪八戒没留过洋……当然他写不出来喽……”最后猪八戒这个包袱,是本段的核心笑料,但老爷子的逻辑是对的。当然,这也可以反向使用。我一个朋友,大学读一半,退学写东西了。他跟父母吵架,就说:“狄更斯从来没接受过高等教育,不也写出了世界名著《双城记》吗?”我一个搞音乐的朋友,每次被家里人叨叨,就先说“瓦格纳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就能作曲”,真急了,就提醒长辈:“你们别跟我说一定要有学历才完整——你们自己没学历不也好好的?”
细想来,好像每一代人,都有其所谓完整的人生。比如我父母那代人年轻时,就有长辈吹嘘:没上过高中,人生就不太完整;结婚时没辆凤凰牌自行车,没块上海牌手表,人生就不太完整。到了新世纪,亲戚们就已经觉得,没在城里有套房子,人生就不完整;新人结婚时,没在新郎新娘老家新家各摆上几十桌喜宴,人生就不完整……似乎完整的人生还挺与时俱进,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人生完整的难度也随之提高了。
话说,完整的人生,又是什么体验?
希腊有位大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少年美貌,才华横溢,十六岁就在希波战争的庆祝胜利会上当朗诵队领队。一辈子赢得过二十四次戏剧竞赛的胜利(希腊另两位大悲剧宗师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加起来得了二十二次奖)。当过将军,当过财政总管,活到八十三岁还当选了雅典的“十人委员”之一。于是他年至九旬去世后,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说他“生前完满,身后无憾”。
当然,按我某些远房亲戚的标准,他们大概会抱怨说索福克勒斯(因为传闻不好女色)子孙不够繁盛,实在不完整。
但索福克勒斯自己,哪怕知道我远房亲戚们的抱怨,估计也不在乎。
丹纳先生在《艺术哲学》里,提过一个例子。古希腊人崇奉运动健将,所以一直开奥运会。有位先生叫提阿哥拉斯,他两个儿子同日得了奖,于是抬着他在观众面前庆贺。观众都觉得这样的好运真是完美,朝提阿哥拉斯喊,说他的凡人人生完美了,简直死都可以瞑目了,再往上就得成神了。提阿哥拉斯大概的确太高兴了,觉得人生完美了,真就这样欢乐地死在两个儿子的怀抱中。
所以,有两个冠军级儿子,人生就完整得可以登天了?
至少古希腊人是这么认为的。
大概每一个人,各有自己的完整甚至完美人生。但总有人喜欢给别人规定完整或完美的人生必需的元素,激发焦虑,让本来可以安稳度日的人忙着去追求那本虚空的完整。
我有个小小的观察:一般爱跟你强调“没有___,人生不完整”的人,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人是打算说服你,让你买点什么。比如你活得好好的,甚至还有点小开心,忽然就有人提醒你,非得用哪款产品,去哪个地方,看一堆书一堆电影,明白点什么道理,人生才完整。这时候,你就得怀疑一下:这些人是不是有提成。
第二类人就是过于善良以至于人云亦云,被第一类人忽悠的人。第一类人宣传说人生非要怎么怎么,说得大家都信了,总有些老实人付出代价去追求完美人生,觉得付出代价,人生就完整了,就不会显得另类了,总得继续宣扬一下……
第三类人则复杂一点。我有位远房长辈爱抽烟,而且酷爱在酒席之上对着别人脸喷烟。每次有同席人掩面咳嗽,他就一脸的不以为意:“人这辈子不抽烟,多没劲啊——会抽烟这辈子才算有意思!”也是这位长辈,不肯上班,家里亲戚费力安排好,让他去跟人面谈,结果前一天晚上他喝得大醉,次日急匆匆开车赶去,路上出了车祸,被拘留了,事当然也黄了。出来之后,还一脸的不以为意:“人这辈子要被关进过,才算活过了!”
我觉得,这类人,喜欢将一些并不健康的习惯、个人走过的弯路,说成人生的必需。乍看很江湖气,甚至还有点酷。但仔细一想,还是经不起琢磨。恶意一点说:有许多人,自己有些相对负面的体验,他们自己也知道这玩意不太好,但已经有了这点经验了,怎么能缓解呢?就不停跟人念叨,说这是人生必需的经验。说着说着,自己就信了,心态也放平了;说着说着,甚至还觉得,可以拿来当作资本吹牛。
最后一类人,他们有种诡辩逻辑:
“你现在不___,那什么时候_?”
“你们看别人都__,我到现在也没强制你们__,你们就不懂主动一点?”
他们的逻辑,仿佛___是人生的必需项,而非可选项似的。仿佛那真的是福利,而非负担。这类人通常就是想要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的老板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