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不常会琢磨穿越回过去重当儿童的可能性。自然了,要穿越回去当儿童,一定得带着现有记忆回去。不然,岂非只是懵懂无知地重过一遍童年?好,既然如此,就得认真思考:回到几岁当儿童,比较划算呢?
回到十八岁?太晚了,都成年了,没法自称儿童了。
回到初中高中时期?唔,想想那时候就是上课读书、考试排名,初中生研究中考,高中生致力高考。懵懵懂懂,连自己喜欢的女孩子是谁都不知道,知道了也不好意思表白,表白了可能被老师揪出来叫家长,那回去干啥呢?就为了重温每天早起骑车上课、晚上日落骑车回家做作业吗?为了重新做受力分析、总结中心思想、完成方程配平、背诵全文、做完形填空、计算排列组合吗?不要不要。再往前面一点吧。
回到十二岁?嗯,那年好像要考初中了。我还记得那时的小学,六年级小学生为了考上本地最理想的中学,得会点奥数之类的才艺,小学的最后一年,暗无天日(字面意义上的),我好像没怎么见过明亮的天空——早起摸黑上课,晚上摸黑放学。记忆里只剩下学校食堂里发苦的花菜与酸涩的番茄蛋汤。哦,还有一个篮筐完好的篮球场和一个摔伤过好几个同学的沙坑。唔,好像不太值得特意穿越回去……
回到十一岁?那年家里好像连有线电视都没有,只能来回看几个无趣的无线频道,节目到点就停,连深夜电视购物节目都没有(我一度靠看电视购物节目取乐)。每周二下午还没电视看——暑假的难熬经历啊。那时想听音乐,只能自己去买磁带,放进录音机里;听完自己爱听的曲子,还得倒带重放。那会儿听港台明星唱歌,经常听不清楚歌词,只能靠磁带自带的歌词纸。所以我穿回去的乐趣何在呢?唔……
回到十岁?仔细想来,当时家里的电视机好像连体育频道和电影频道都还收不到,想看球赛非常辛苦。那会儿球赛都在周日晚上播,作为孩子,我得早早睡觉。想看球赛,得趁爸妈出去见朋友吃饭晚归时,偷偷摸摸地操作——还得在听见他们到家时,赶紧熄灯睡觉。虽是如此,只要爸妈一摸电视,发现是“热的”,就能把我的一切诡计揭破。
回到九岁?好像那会儿我都没啥游戏可打。那时红白机游戏卡还很珍贵,我只能拿着手里一盘买机附送的“52合1”,来回刷《马戏团》《冒险岛》,然后很快死掉。现在想起来,我为什么要为那几个游戏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呢?再说,那会儿我连《魂斗罗》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怎么操作都不知道。
回到八岁?那时的我完全不会骑自行车,出门得靠爸妈接送,而爸妈得上班,这么一想,我连门都没法出。既然出不了门,那就在家吧!没电视看、没音乐听、没游戏打,那时家里的书就那么几本,一半还是我外公送的线装书。电影院是不会让我这种孩子单独去的。而且我没记错的话,当时还不是一周双休呢……
回到七岁?回到六岁?回到五岁?不让吃,不让喝,要被妈妈牵着到处走,见人叫阿姨,叫叔叔,叫伯伯,叫三姑妈,叫小舅婆……好像穿越回去,也没啥乐趣呀……
我估计许多人都有类似经历:想要回到过去某个时间段,感受一下快乐;但真回去当儿童,再细想想,还是算了。
我曾认真看着旧照片琢磨过:小时候的乐趣,并不如现在多——人长大了点,自由了,有点消费能力了,加上这个时代有互联网提供数之不尽的精神内容,比起小时候,快乐是翻倍的。如此想来,小时候唯一的好处,大概便是烦恼少?
可是我再深回忆,发现小时候烦恼也不少——只是时过境迁,我们都忘了。五岁时没买到的玩具,七岁时考砸的一次考试,九岁时被其他小孩弄破的一本漫画书,十岁时爸妈去参加一次家长会后黑着脸回来……现在看来那些自然是小事一桩,但当时的我可是会正经当一件大事对待呢。我有个朋友,搬家时翻到自己小时候的日记,发现小时候自己无缘无故为许多事操心,小到鸡毛蒜皮,大到天下苍生。现在固然一笑了之,但“当时也没一天是真开心的”。
当然,做孩子还是有一点福利,那大概是可以做熊孩子,出了事也没啥后患。童言无忌嘛,做错了事还有补救余地;但大概也没几个人真想回去做熊孩子,祸害自己的父母。现在回忆起来,当孩子烦恼少,自由也少。毕竟,许多孩子都得经历“爸妈做这些都是为你好”,难免被管头管脚。
这么想想,做儿童似乎也没有成年人乍一想的那么好玩,就像当成年人也没有少年时想象的那么有趣。小时候,许多人大概都希望快点长大。当时也许存过这样的念头,“长大了就自由了,想买什么玩具就买什么玩具,那样就没烦恼了”。这和现在“回到小时候,当个儿童,就没啥烦恼了”的想法其实是一样的:自己此刻不在的那个时空最为美好。虽然实际身处其中怎么样,那是另一回事。最美好的永远是希望与选择性的记忆或想象。
长大自然也有好处。小时候的幸福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吃下去了却不知道滋味;长大了,多少知道人生的甜与苦。小时候一个铁环、一个陀螺、一本连环画就能带来的快乐当然更纯粹,但也是因为我们懵懂天真还不知道烦恼,以及没的选。长大了,人生多少有的选(至少比小时候多一些选项),虽常是烦恼焦虑之源,但也常是幸福之源。
我有个朋友,每到儿童节就要去某快餐店点儿童套餐吃。如上所述,穿越回去当儿童,其实没那么好玩;但作为成年人,偶尔享受回忆一下当儿童的感觉,却是人生福利。所以虽然童年少忧,到底还是长大了好——您看,长大了的自己,就有钱有自由去买儿童套餐吃,买自己小时候买不起的玩具,暂时躲避回童年里,却不用承担自己已经想不起来的童年时的苦楚;小时候的自己吃不吃儿童套餐,却得爸妈说了算,而且身在福中不知福,多半还不理解:
“为什么那些哥姐叔姨一把年纪了,还想过我们的儿童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