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巅峰年龄,该是多大呢?
如果按日本少年漫画的逻辑,大概高中时代是人生的最佳阶段了吧——毕竟好多日本漫画中的高中生都能随意创造人类极限传奇,高中毕业就登上人生巅峰,扬名立万,抱得美人归了。
如果按金庸小说的逻辑,大概是二十来岁吧?——除了杨过等少数年过三旬才名扬天下的,或者如韦小宝这样要按照历史年代完成任务的人物,金庸小说大多数男主角二十来岁就达到人生巅峰了。
《三个火枪手》里,达达尼昂不过二十来岁,他的三个哥们里,背景最深、能耐最大、最为忧郁老辣的阿多斯,不过三十岁。《基督山伯爵》结尾,富可敌国、全知全能的主角觉得自己已经老了,配不上年少的海蒂了——那年他已年近五十。
村上春树的小说主角,多是三十来岁——哪怕村上春树自己年过七旬了,主角依然如此:独居,喜欢喝酒、听音乐、读书、看电影,也许养猫。
像《深夜食堂》这部漫画,作者自己开始画漫画时已经年近四旬,所以里头五十多岁找到真爱、七十多岁还在谈恋爱的故事,俯拾皆是。这也显得出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了,大家的恋爱,也都越谈越老了。
想必您也明白了:虚构作品,总得这么设计。给年轻人看的故事,就把主角设置得年轻;给中年人看的故事,就让主角在中年才功成名就:为了让读者有代入感嘛。
所以正经地说,一个人到底多少岁才能达到他的人生巅峰呢?
古代,营养和医疗条件差,平均寿命短,所以人也成熟得早。十来岁成婚生子的所在多有。《红楼梦》里,王熙凤二十来岁,已经是当家少妇的身份了。成熟得早自然也老得早,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时,不过四十岁左右。朱自清先生写出沉重苍凉的《背影》时,还不到三十岁。古代人杜甫感叹人生七十古来稀,年纪大一点,身体就容易出问题。
但即便是上古时代,人的巅峰年龄也有的说。古希腊时期是最崇尚身体健美的时候了,斯巴达是最尚武的城邦了,但好像也不尽是崇奉少年。斯巴达公民一般年过三十岁才娶妻生子,兵役则要从二十岁服到六十岁。斯巴达的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除去两个国王外,需要六十岁以上公民方可入选。大概生活在公元前的斯巴达人也明白:不同的年龄,长处也不同。少年适合上阵打仗,老人适合运筹帷幄。
体育爱好者大概更能理解:比如对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职业足球,球员到三十岁,其体能算是要下滑了,但在现代营养条件与训练条件下,职业足球运动员三十来岁,那还活蹦乱跳呢;网球,以前打到三十岁算老将,而到二十一世纪,德约科维奇、纳达尔和费德勒都是三十五岁之后还在巅峰期;NBA,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赛场上打十二三年,到三十三岁上下退役,是球星标配,如今打了十六七年甚至二十年往上的球员所在多有。在最考验身体素质的体育领域,大家都越撑越久,何况现在体力劳动日益减少、越来越依靠脑力的普通人呢?如此这般,现代人摄入的蛋白质,远胜过古代人,而且现代人依赖体力的时候更少,平均寿命也随之延长,所以说现代人的巅峰年龄,也该更推后才是。
还是以竞技体育为例,竞技体育是个用运动能力兑换技艺与经验的领域。大多数天才运动员的运动能力随时间流逝,而经验技术日益增长。此消彼长之间,如果身体先垮了,那就是早衰;如果技艺大成时,身体还能保持巅峰状态,那就是老而弥辣。
村上春树有个小说《游泳池畔》,里头的男主角三十五岁。虽然自己也承认在变老,然而因为坚持锻炼,身体爆发力虽不及少年时,但持久力却比少年时还要好些。而且到三十五岁,他经济也优裕了,见识也广了,只要身体还成,理论上,三十五岁比二十岁时,要好得多了。
理论上,人年少时,除了年轻体力好,其实一无所有。学习,奔忙,工作,成长。用青春换取一切。到了某个年纪,不说不惑、从心所欲吧,至少能够自持了。按照现在一般人的营养摄入和现在的医疗条件,可以说我们的人生很长。别着急觉得自己老了,巅峰期过了——老这种事,等真来了的时候再考虑好了。
《红拂夜奔》里,王小波说,李靖是在放弃跟人证明自己很聪明时,才一瞬间变老了。王小波自己写出那些最有趣的小说时,人其实也四十多岁了,但我们读者不太会觉得,因为他的心态一直挺活泼。
历史上,李靖在五十岁那年才为李世民正经做点事。刘邦四十七岁开始起事。刘备在和此时的刘邦差不多岁数时刚遇到诸葛亮。日本史上浮世绘第一人葛饰北斋,六十三岁到七十一岁之间搜罗素材,七十四岁出版《富岳百景》。他曾如此感叹:“我从六岁起就喜欢临摹,到了五十岁左右我的作品常被出版,但直到七十岁都还没画出什么值得一提的作品……希望到了八十岁的时候,我的技艺会有长足的进步;九十岁的时候,我能钻研透绘画中的奥义;到了一百岁的时候,我就能够达到神妙的境界……”到年近九十,将要过世时,他还说:“我多希望自己还能再多活五年,如此我才能尝试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
大概,世上没有巅峰的年龄,只有人在不同年龄时所得与所失的落差。人当然无法抵抗生理规律,但具体看怎么分。体操运动员巅峰期普遍是十几到二十岁,足球运动员三十岁前后正当年,高尔夫球手可以打到四五十岁,国际象棋大师的巅峰期那就更宽了,托尔斯泰三十六岁还在折腾他的《战争与和平》,苏轼在黄州时是四十来岁,巴赫最好的作品多在其四十岁往后创作,海顿的音乐巅峰期一般被认为是在他的花甲之年了。通常越依赖体力的领域,在该领域活跃的人的巅峰年龄越小;越仰仗脑力和经验的领域,在该领域活跃的人的巅峰年龄越靠后。如果能在汲取经验、技艺并争取经济自由的同时,尽量减缓自己生理上的退步——简单说,变得更聪明,经济更宽裕,同时身体也别弄得太差——人大概就能一直延长自己的巅峰岁月啦!
毕竟,人只有在服老时,那才是真正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