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达到了目标,为什么不快乐?

完成了某个大目标后,开心了一下子,然后就陷入这种心情:“啊,就这样?我本来以为会更开心一点呢!”古龙的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李寻欢便是如此:他和阿飞分别历经艰险,击败了当世顶尖对手上官金虹与荆无命后,各自觉得有点……空虚。

大概许多人,多少都会有类似的感觉。

王菲有首歌名为《催眠》,歌词里提道:“第一口蛋糕的滋味,第一件玩具带来的安慰。”据说期望值高涨时,多巴胺也会大量分泌。如此说来,大概期望值与快感挂钩。想想最美好的时候,是买到了,终于开箱了的一瞬间。那是所谓期望理想与现实相切的一瞬间,大概就是快感的顶峰了。但到手之后,期望值平复了。追求的事物也许并不差,但人不再那么孜孜以求、想入非非时,情绪就平稳了。

大概不是追求的事物不够好,只是我们自己的心情变了。毕竟最好的东西,都是未得到的或已失去的。大概这也是为什么,越是到手得顺理成章,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快乐越多,达成目标之后的快乐越少。达成目标的过程稳健平稳,于是一路都期望着、快乐着,最后到手,水到渠成,难免会有“啊,就这样,我还以为会更刺激些呢”之感。

按这个逻辑算,最快乐的是:本来期望值就不高,天上掉馅饼,还接住了。哇!喜出望外!!那一下的快乐,要远胜过水到渠成的快乐。所以人总容易记住意外之喜,淡忘水到渠成的快乐。容易记住一路的大逆转,淡忘一路无压力的按部就班。

所以意外之喜比水到渠成更好吗?也未必。

意外之喜的大逆转快乐,当然逆转的一瞬间更激烈刺激,但任何快乐毕竟都是暂时的,此后很容易进入漫长的无聊期。我猜这也是许多突获横财的人,无力再踏实工作的缘故:快感的阈值从此提高了,再难靠一步一个脚印获得快乐了。

许多习惯踏实工作获取目标的人,往往会说那么句心得:“快乐主要在过程之中。”没经历过的人觉得,真胡扯,真造作。过程那么累那么烦琐,人做事不都是图个结果吗,说啥过程呢?但不断完成目标的人,能领会这番心情:

设定一个不那么远的目标,稳稳地干着活,期望值稳定,心情愉悦……做到了,获取简单的快乐,再一次加强了自我控制力的认知,“嗯,我还行”,那么继续下一个活吧……

以我所见,许多人容易混淆一时的目标与持久的状态。比如一个普通人念叨“想当亿万富翁”,这很正常。但他喜欢的,未必是“当上亿万富翁”这个瞬间,而是享受“作为亿万富翁”的状态。美剧《老友记》里有个细节:莫妮卡因为想结婚,都偏执了,但结完婚后第二天她满脸不爽地说“我不再是新娘了”。这其实有点本末倒置:结婚典礼是个仪式,宣布她从此进入已婚状态。但她却迷恋于“当新娘”这一瞬间:长期偏执于一个目标,有点跑偏了。此前她比较清醒时,曾清楚地表达过:她要的不只是个婚礼,她要一段婚姻。大概类似于不是“要当上亿万富翁”,而是享受“作为亿万富翁”的状态。

一旦想清楚目标和状态的区别,就很容易做好其他选择。

许多人追求世俗意义上的——亲友及其他想象中的看客眼中的——成功,是为了进入一种有更多选项的状态;但实际上要维持在亲友与看客眼中的成功,也很容易压缩自己的其他选项,比如牺牲健康,比如牺牲爱好,或者牺牲其他。

而世事难两全,捡到什么,总得丢掉点什么。

世上总有形形色色的声音,会试图混淆目标、状态、期望与现实,让人无法想清楚自己想要的东西。许多人因此牺牲许多,以便追求一些其实并不是本心想要的东西。于是许多人哪怕达成了目标,也会怅然若失:因为失去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而所获得的,又似乎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这样走远之后,又没法回头:许多人因为一路做的各种选择,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尤其是可能已失去了得到自己本心想要的东西的机会。就像老港曲《一生何求》里所谓“寻遍了却偏失去,未盼却在手”。

所以不妨偶尔想想:自己想要的状态,到底是什么,然后才好朝那个方向踏实地努力。

毕竟我们做的一切努力,是为了朝自己希望达到的某种状态去的。我们定下一个个目标,都只是通向那种状态的手段。

人得分清手段和目的,分清一时的目标和持久的状态:大多数人持久的快感,来自对美好未来的期望。这也是许多时候,达到目标后不一定会有想象中快乐的原因。大多数人牺牲时间与各种东西,最后追求的也无非是这种状态:在许多事情上“有的选”。没必要为了某个点,委曲求全,牺牲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吧?

用句最俗气的话说就是:搏了命挣钱,也得有命、有闲空去花才对呀! LH8p9vUOQJrnZgWbB8R2KVLzeshQ2aNN7yKUlOxaVGDyrLk8V3zU8muueVs+def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