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怎么就你各别”

林冲雪夜上梁山,王伦却不肯收留他,推说他不知林冲是否真心入伙,定要他杀一个人提了首级来方罢休,叫作投名状。

这一个首级,意味可多了:

从此,林冲手上确实有人命了,回不去普通人世界了。

林冲也和山上的大伙一样了,不特别了。

从此,林冲确实服从江湖规矩了,无法翻身了。

就像古来各国外交,多要交换质子、约为婚姻。既显和睦,也算人质。以此类推,想要交心,须得将把柄送到对方手里,才能让人放心,所以许多聪明的人,懂得自污,来缴纳投名状。

即将成为秦始皇的秦王,给王翦老头六十万倾国之军,派他出征伐楚。王翦便聪明得很:他向始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索要田产。因为老王知道:大王以倾国之兵授予我,如果我清高自许,只会招致疑忌;非要显得贪财,陛下才相信我。

同样的故事,几十年后又来一次:刘邦远征在外,派人重赏留守京城的相国萧何。一个叫召平的聪明人,看透了刘邦此举的用心,就去向萧何说:“相国留守京城,没有军功,却得厚赏。陛下表面为您增加护卫,实则是为了监视您,这是陛下对您起了疑心。”萧何听从了召平的建议没有接受赏赐,反而故意强占百姓土地以自污名声,从而打消了刘邦的猜忌。

就像林冲似的,杀个人,显得自己也不干净了,王伦才能放心地用他。

上一代的长辈,许多都爱拿这句话斥责我们:“怎么就你不一样?”

如果你反问一句:“不一样,有啥坏处吗?”

这就说来话长了。

传统农耕社会,村里乡亲,因为丰熟有时,旱涝无常——老年间说法,三年存粮才抵一年饥荒——所以先辈都很讲究积蓄,很在意存粮,不太敢狠命花费,以节俭实用、能满足日常需求为美;因为务农必须将劳动力控在土地上,所以农耕社会,人口流动不频繁,是所谓安土重迁。于是大家更重视本乡本土的熟人关系:不喜欢陌生人,不喜欢出格的举动。所以乡村老习惯,普遍推崇踏实肯干的熟人,鄙弃耍心思的生人。长辈们喜欢安分守己,认可节俭实用,推崇踏实肯干,觉得大家都该一碗水端平。本乡人更愿意结群,而对外来的、与本乡不一样的人,会生警惕心。

投名状与自污,就是换一种角度的“知根知底,别和其他人不一样”。

众所周知,这世上有形形色色、偏好不同的人,参差多态乃世界之本原。秉持求同存异这一原则,有助于我们活得不那么憋屈。互联网时代的好处,本来应该是让世界可以彼此相望,求同存异。人结群,往往是因为意气相投或有其他共同点;既然意气相投,就越容易对与众不同、有违传统与平等的事,显出不友好来。任何时代,都是如此。所以在任何一个时代,大家要交流时,都会口是心非一下。我的一个朋友说,他自称单身狗时,并不是真的把自己当狗,只是这么做卖个“萌”,容易让朋友觉得他“真性情”“接地气”,其实算是一种自我保护,或者说投名状。

苏联作家巴别尔写过一个故事。一个随军记者在前线,遭遇士兵的冷嘲热讽:哟,你是有学问的人哪,跟我们可不是一路呀。于是记者就当着士兵的面,对农妇格外凶恶、粗鲁,口出脏话。这下,士兵们满意了,把记者引为知己:敢情,你跟我们是一路人啊!

如今那些指导我们“别出挑”“就你各别”“就你跟别人不一样”的长辈,也许年轻时,也是这么过来的,也许还吃过类似的亏。

许多性格内向的人为了和其他人打成一片,必须在同学、同事、亲戚们面前表演性地打哈哈、扯嗓门、自嘲和故作内心敞亮。他们摆出的姿势,就是林冲在雪天等候要杀了提给王伦看的那个人头:那是恳求群体“别因为看我不一样就区别对待我,我跟大家都一样”的投名状。 goRvCaZwq5km8fa4fyGNH4ROwOYEdAdCh8+emBAg7sEkwbKzPVpxoriFjDPeXg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