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是供应链库存优化中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任何忽略了时间特征的库存优化都没有现实意义。回顾第1章蓄水池的例子,要决定蓄水池是否需要补水,需要先检查水位是否达到补水线,如果达到,则发出补水需求,打开用于补水的水龙头,直到达到补水量。从库存管理角度,检查蓄水池中的水位等同于盘点库存,何时盘点是第一个时间点——盘点时间;发出补水需求等同于订购,何时订购是第二个时间点——订购时间;打开用于补水的水龙头是供货,何时补货是第三个时间点——补货时间。由于供需之间的时间差,这些时间点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库存管理中的盘点周期、订货周期、补货周期和提前期四大时间概念。
若要掌握系统中真实的库存量(即库存水平),需要对系统内货物进行清点,这就是盘点。相邻两次盘点的时间间隔是盘点周期。在不同盘点周期可以采用不同盘点策略,2.4节将介绍盘点策略。
图2-5显示了订货周期、补货周期和提前期的关系。当盘点时的库存低于设定的订货点时,就会发出订单,订货周期(Order Cycle)是两次订货(发出订单)之间的时间间隔。补货周期(Replenishment Cycle)是供应商两次补货(产品入库)之间的时间间隔,反映了企业补充库存的频率。提前期(Lead time)指发出订单到产品入库之间的时间间隔。提前期包括订单处理时间、生产时间,以及运输时间。
图2-5 订货周期、补货周期和提前期的关系
在设置补货周期和订货周期时,企业通常会综合考虑提前期与库存消耗的速度。如果提前期较长,企业需要较早发出订单,以确保在库存耗尽之前能够及时收到货物。提前期的长短直接影响订货周期和补货周期。
图2-5中提前期短于补货周期,如果提前期延长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假定在连续盘点策略下,提前期延长到与补货周期相等,如图2-6的“提前期2”所示。首先看订货点的变化,订货点是决定何时发出订单的关键指标,是由提前期的需求加上安全库存确定的。提前期延长,图2-6中订货点从原来的订货点1上升到了订货点2,意味着要用更多的库存来覆盖提前期的需求,以确保在较长的提前期内企业不会缺货。
图2-6 提前期和补货周期的关系对订货点的影响
如果提前期超过补货周期,除订货点会继续上升外,企业还面临在一个补货周期内无法到货的问题。为了应对延长的提前期,企业可能需要一次性下更大的订单,以确保在提前期内不会缺货。这会导致短期内需要动用大量资金来支付采购成本。提前期延长后,企业在预测未来需求和订购数量时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订货可能会导致库存过剩或不足,企业的订货计划变得更加复杂。
当提前期超过补货周期且存在多次到货的情况时,库存量、订货点和订货周期的计算变得更加复杂。企业需要考虑每一批货物的交货时间差异和库存消耗情况,进行更加精细的库存盘点和订单管理。
在多次到货的情况下,就比较容易理解库存分类中在制库存、在途库存和在库库存的重要作用了。盘点的时候,并非只计算在库库存,还要计算在制库存、在途库存及到库时间,测算提前期内的供给能力。为了应对提前期的延长和多次到货的复杂性,订货周期可能会缩短,以维持更灵活的库存策略,即每次少量下单,确保多次小批量到货。这可以降低单次大批量订货引发的库存积压风险。
如果能够通过优化供应链流程来缩短提前期,或者能够准确预测需求波动,企业就可以更有效地缩短订货周期和补货周期,从而降低库存成本并提高供应链响应速度。提前期、订货周期、补货周期间的复杂关系,是导致库存优化复杂性高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