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用四种分类维度构建一个理解供应链库存类型的结构,以帮助读者清晰识别供应链库存优化对象及其关系。
从供应链层级产品形态、存货流动空间位置、存货目的、库存周期四个由大到小的范畴对供应链库存类型进行划分,形成四组(共十二个)基本概念。
(1)按供应链层级产品形态划分
图2-1显示了一个基础的供应链三级结构,库存可分为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库存三种类型。这种划分方法体现了供、产、销产品形态变化过程,每一次的形态变化都将带来产品价值升值,由此改变供应链中库存产品价值量。供应链中存放更多的产成品库存会比存放更多的原材料库存占用更多资金。那么供应链各级库存比例和结构应该怎么设置呢?这将涉及更广泛的供应链协同和流程设计安排。
图2-1 基于供应链层级产品形态的库存分类
(2)按存货流动空间位置划分
根据存货在供应链上下游流动的空间位置,库存可以分为在制库存、在途库存和在库库存,如图2-2所示。这种分类维度的视角是下游购买方审视自己已购买库存的空间分布状态,库存有明确的归属。为了理解这组概念,要厘清“在制品”与“在制库存”的区别:“在制品”重在描述产品处于制造阶段,没有所有权属性;而“在制库存”描述有所有权属性的产品正处于制造阶段。这种分类维度下的库存指的是购买方可以用来满足需求的既有库存,但是由于库存还在供应链中流动,因此可用来满足需求的时间不同:在库库存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满足需求,在途库存次之,在制库存满足需求所需的时间最长。按存货流动空间位置划分的库存可以用于计算某个时点或周期购买方已有的库存总量。
图2-2 基于存货流动空间位置的库存分类
(3)按存货目的划分
图2-3显示了基于存货目的的库存分类。为满足补货周期(供应商两次送货之间)内的需求而设置的平均库存称为周转库存,为预防提前期不确定性和需求不确定性而设置的库存称为安全库存,为应对未来突增需求而预先建立的库存称为预建库存。在每个周期内三类库存构成了库存总量。由于安全库存和周转库存是每个周期都一定存在的库存,所以对安全库存和周转库存的决策成为供应链库存优化决策的核心内容。
图2-3 基于存货目的的库存分类
(4)按库存周期划分
图2-4显示了在一个库存周期内的库存分类,包括期初库存、期末库存和平均库存。库存周期可以是财务会计定义的周期,也可以是补货周期,或者其他根据具体目的划分的周期。平均库存是周期内停留的库存平均值,等于(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周转库存也常常被定义为补货周期内的平均库存,但与库存周期内的平均库存并非同一概念。周转库存是补货周期内已满足需求的平均库存,等于(期初库存-期末库存)/2。而库存周期内除了周转库存,还有安全库存、呆滞库存等,呆滞库存是指因需求不足、计划失误或市场变化而长期未被消耗或销售的库存,其存在通常无实际用途,因此平均库存一般大于周转库存。该分类维度下的三种库存属于过程变量,常用于对库存的统计。
图2-4 基于库存周期的库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