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保乳手术是指切除原发乳腺癌及瘤腔周围1.0~2.0 cm的正常腺体组织,通过游离邻近残余正常腺体组织,并简单地拉拢缝合填充缺损区域,以达到修复并维持乳房外形和美观的目的。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局部病灶切除术(lumpectomy)、象限切除术(quadrantectomy)或部分乳腺切除术(partial mastectomy and segmental mastectomy)。但是,术中所切除的癌灶标本容积与患者乳房容积相比要≤20%,否则容易导致术后乳房畸形。
最早在1924年,国外学者Keynes采用乳腺癌病灶区段切除辅助镭针插植术治疗早期乳腺癌获得成功。这是乳腺癌手术史上首次对一级水平保乳手术的探索,但受限于当时美国Halsted教授所提出的乳腺癌是一种局部区域性疾病的影响,学术界并未普遍接受该理念。
直到进入20世纪50年代,美国Bernard Fisher教授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明确提出乳腺癌的远处转移可先于淋巴结转移,淋巴结通过特殊的生物免疫作用与癌细胞抗衡,开创性地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假设,并在1971年和1976年分别开展了NSABP B-04及NSABP B-06两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临床研究,其研究数据为一级水平保乳手术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