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余儿时对中草药治病十分好奇,常常听母亲说起,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老中医看病十分了得,特别是对儿科疾病,总能药到病除。母亲也会用草纸抄录一些该老中医给我们治病的方药,简单注明当时的主要症状,当我们出现同样病症时就按方取药,往往效如桴鼓。这是我所看到的最早、最简单的医案。

我早期接触阅读的一本中医书籍是我大哥1970年购买的,那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当地县卫生防疫站编写的一本《农村常见疾病中草药治疗手册》,里面有一些常见病的简便验方和一些常见中草药的功效、主治与用法。由于当时信息闭塞,医疗卫生条件有限,一些小恙求治于该手册也确实有效。等到高考报志愿时,非常巧合,教语文的老师得知我报考西医院校后,建议我改报广州中医学院学中医。由此,我开始了自己的中医之路。

刚入校门时,我对中医理论体系一无所知,学习也无从下手。这时一位颇有学习心得的师兄告诉我,如果学习没有头绪就看《名老中医之路》,里面的中医大家无一例外均能熟读甚至背诵《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四大经典。因此,我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特别用心研读四大经典,包括熟读《黄帝内经》,背诵《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的条文。参加工作20年后,我有幸被选中成为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培养对象,拜国医大师熊继柏、全国名老中医徐富业、广东省名老中医黄培新等为师,习各家之所长,并开始积累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医案。最近,我和我的弟子们将这些医案整理成册,并给每一个医案附上按语,以体现该医案的临床思路。

希望本书的出版能为读者学习中医提供参考。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吴海科
癸卯年冬至日于禅城 cX7H07d32zYmR0DP6s3oeIikh73zpGibTKzqmjkuHve2EvFYQdaHi8Hu0nSn+v9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