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概述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头痛病证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而引起的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头痛首载于《黄帝内经》,称为“首风”“脑风”,外感与内伤是其主要病因。如《素问·风论》谓“新沐中风,则为首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并认为六经病变皆可导致头痛。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病头痛的症状,并列举了头痛的不同治疗方药,如厥阴头痛,可见“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代李杲的《内外伤辨惑论》将头痛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并补充了太阴头痛和少阴头痛。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痛》中论及痰厥头痛和气滞头痛,并提出分经论治的观点,至今对临床仍有指导意义。部分医著中还记载有“头风”一名,如明代王肯堂在《证治准绳·头痛》中的论述:“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也。”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头痛》中大力倡导瘀血头痛之说:“查患头痛者无表证,无里证,无气虚、痰饮等证,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血府逐瘀汤)一剂而愈。”丰富了对头痛的认识。

头痛一般可分为外感、内伤两类。本病病位在脑,常涉及肝、脾、肾诸脏。外感头痛一般起病较急,痛势剧烈,病程较短,多属实证,预后较好。内伤头痛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常起病较慢,痛势较缓,病程较长,临床有实证、有虚证,且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若头痛日久不愈,则可由实转虚或见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证候。内伤头痛还常常因情志、劳倦、饮食等诱因而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各种头痛若迁延不愈,可致久病入络,多见本虚标实之瘀血头痛。

现代医学中的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头痛、神经症及某些感染性疾病、五官科疾病的头痛等,凡符合头痛证候特征者均可参考本章辨证论治。 6bFpM2y9f6a21L6gqCWh3iYJ+E+M7lRU52YAv658gbIrWD2kMJbeKandgr/JWb2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