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华蜜”或“大蜜李”,2003年华南农业大学与翁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翁源县龙仙镇三华村发现的三华李芽变,当时母株树龄约35年生嫁接树。2009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果2009003,图2-1)。
图2-1 华蜜大蜜李
树姿开张,树冠圆头形或半圆形,主干粗糙,树皮纵裂,灰褐色。枝条较密,多年生枝褐色,1年生枝黄绿色,光滑无毛,节间长1.43厘米,叶片倒阔卵圆形,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叶长7.16厘米,叶宽2.49厘米,叶柄长1.01厘米,叶缘整齐,单锯齿,锐、浅。
果实重44~60克,单果重51.5克,最大果重85.2克;平均纵径46毫米,平均横径48.2毫米;果实近圆形,果顶圆平,缝合线浅而明显,缝合线两侧果肉较对称;梗洼深度和宽度中等;果皮密布褐色斑点,底色为黄绿色,随着成熟度增加,逐渐出现红色晕并逐渐加深,果皮薄,有少量白色果粉;果肉暗红色,肉质软溶,纤维少,汁多,风味甜多微酸,香气浓;黏核,果核较小,椭圆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1%,可溶性总糖含量8.49%,可滴定酸含量1.1%,品质上等,但不耐贮运。
树势强健,萌芽率高,成枝力强,7年生干径13.8厘米。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丰产性强,栽后第2年即开始结果,5年生后大量结果,8年生树单株产量100千克,最高可达200千克,稳产。但果实成熟期遇雨落果、裂果严重。
在广州2月初始花,花期约20天。果实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果实发育期约130天,属较早熟三华李类型。
该品种果大,酸甜味浓,肉质软溶,汁液多,丰产稳产,综合性状好。但红熟后果肉易软、较难贮藏。
简称“白脆”或“鸡麻李”,2003年华南农业大学与翁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翁源县龙仙镇三华村发现的三华李芽变,当时母株树龄约36年生嫁接树。2009年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果2009004,图2-2)。
图2-2 白脆鸡麻李
树势强健,树姿开张,树冠半圆形,树干及多年生枝有纵裂,粗糙。1年生枝黄绿色,节间长1.65厘米,光滑;叶片倒阔卵圆形,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叶长7.47厘米,叶宽2.99厘米,叶柄长1.1厘米,主脉黄绿色;叶缘整齐,单锯齿,锐、浅。
果实重44~62克,单果重52.7克,最大果重92.1克;平均果实纵径45.2毫米,横径49.9毫米;果实椭圆形,果顶部靠缝合线一侧常凸出,缝合线浅,缝合线两侧果肉不对称;梗洼深度和宽度中等;果皮黄绿色,密布褐色斑点,被少量白色果粉;成熟时果肉浅红色,肉质脆嫩,纤维少,汁多,风味甜,无苦涩味;黏核,核中等大小,椭圆形;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3%,可溶性总糖含量6.88%,可滴定酸含量0.98%;裂果或落果少,品质上等,丰产性强。较耐贮运,一般冷藏条件下,可贮放15天左右,常温下可贮放7天左右。
成枝力强,萌芽力强,树形开张,枝条较密,7年生树冠可达5米×6.5米,树高5.5米,干径14.7厘米。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定植后第2年开始结果,5年大量结果,8年生树单株产量80千克,最高可达150千克,稳产。
在广州2月初开花,花期约20天。果实成熟期6月下旬—7月初,果实发育期135天左右,在三华李中属晚熟类型。
该类型果实大,较均匀,皮无残留涩味,肉质淡红脆嫩,酸甜可口,丰产性较好,综合性状优良,是三华李中稀少的白肉类型,抗病性强,晚熟,在雨季落果和裂果稍多,值得大面积推广。
又称“竹丝李”,2003年华南农业大学和乳源县农业局在乳源县乳城镇岭溪村岭头李园发现的竹丝李芽变,当时母株树龄约40年生根蘖树。2014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果2014004,图2-3)。
图2-3 岭溪李
树姿较开张,树冠圆头形,树姿直立,自然状态下树高可达8米。主干褐色或暗灰色,树皮纵裂,枝条密度大,多年生枝褐色,1年生枝直立,阳面红褐色,背面灰褐色,光滑,无毛,有光泽,皮孔小,不明显,节间长1.2厘米,无刺。叶色浓绿,叶片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叶片长8.1厘米,宽2.7厘米;叶柄长0.6厘米;叶色较浓绿,主脉黄色,侧脉明显,6~8对,下陷;叶柄黄绿色;叶缘复锯齿,浅、细,叶背面无茸毛。花瓣5,白色,每个花芽有花1~2朵,花冠直径2~2.3厘米。
单果重31.7克,最大果重46.2克;平均纵径32.1毫米,平均横径40.3毫米;果实近扁圆形,果顶微凹,果缝合线浅,缝合线两侧对称;梗洼深度和宽度中等;果皮底色为绿色,随着成熟度增加,逐渐变浅黄,果皮薄,有少量白色果粉和密布白色斑点;成熟时果肉由淡绿色逐渐转为淡黄色,绿熟时脆爽,黄熟时柔软多汁,纤维少,风味甜微酸,清香浓郁;离核,果核小,重约0.8克,扁椭圆形;品质上等。
树势较强,萌芽率较高(46%),成枝率中等(11%)。成年树每年抽一次梢,幼树每年抽3~4次梢。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短果枝占坐果量的85%,花束状果枝占坐果量10%。丰产性强,栽后第2年即开始结果,根蘖苗4年生结果,5~6年生进入盛果期,7年生树单株产量55千克(折合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4.4千克)以上,稳产。但果皮较薄,果实成熟时若遇连续强降水天气易裂果。
又称“香蕉李”,2003年华南农业大学和乳源县农业局在乳源县乳城镇岭溪村岭头李园发现的三华李芽变,当时母株树龄约28年生嫁接树。2014年1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果2014005,图2-4)。
生长势中等,分枝角度较大,树姿开张,树冠常为圆头形,树高7米。主干粗糙,树皮不规则开裂,灰褐色。枝条较密,多年生枝褐色,1年生枝黄绿色,光滑无毛,节间长1.57厘米。叶色淡绿,叶片长椭圆形,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叶长7.12厘米,叶宽2.35厘米,叶柄长1.03厘米,叶缘整齐,单锯齿,锐、浅。花瓣5,白色,每个花芽有花1~2朵。
单果重46.1克;果实近圆形,果顶微凹,果缝合线深,缝合线两侧在果柄端稍不对称;梗洼深和宽度中等;果皮底色为黄色,随着成熟度增加,红晕逐渐显著,间有淡黄色斑点,果皮较薄,有少量白色果粉;果肉红色,纤维中,汁多,果肉甜酸,充分成熟时肉质软,并有较浓郁的香气;黏核,果核小,重约0.8克,扁椭圆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可溶性总糖含量9.53%,可滴定酸含量0.68%,糖酸比14.01,品质上等。
树势较强,成枝力中等。成年树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为结果枝,其中短果枝占坐果量76%,花束状果枝占坐果量24%,丰产性强,栽后第2年即开始结果,5年生后大量结果,7年生树单株产量60千克,最高可达180千克,较稳产。
图2-4 瑶山李
1—果蒂与果实不同切面;2—缝合线;3—坐果情况;4—果粉。
嫁接苗2~3年生开始结果,5~6年生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30余年。在乳源,1月20日现蕾,2月10日左右始花,2月底花谢,花期约20天。子房在花冠枯萎时开始膨大,6月中下旬随着果肉开始转红,果皮也逐渐退绿呈黄红色;果实成熟期在7月中旬软熟,果实发育期约130天,属中晚熟,也是三华李中最迟成熟的一个类型。2月下旬叶芽萌发,2月底新梢开始生长,12月上旬落叶。
要求年平均气温19~21℃,年降水量1 500~1 800毫米,无霜期280~320天的坡地栽培。在三华李中低温需求量较多(冬季≤7.2℃时间500~800小时)的品种,在乳源海拔200米以上地区栽培效果较好。
简称“云开1号”,2004年华南农业大学和信宜市农业局在信宜市钱排镇池垌李园发现的竹丝李芽变,当时母株树龄约28年生嫁接树。2016年3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粤审果2016004,图2-5)。
分枝角度较大,树姿开张,自然状态下树冠常为圆头形。主干粗糙,树皮不规则开裂,灰褐色。枝条较密,多年生枝褐色,1年生枝黄绿色,光滑无毛,节间长1.57厘米。叶色淡绿,长椭圆形,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叶长7.08厘米,叶宽2.3厘米,叶柄长1.05厘米,叶缘整齐,单锯齿,浅。花瓣5,白色,每个花芽有花1~2朵。
果实近圆形,红色。果缝合线深,缝合线两侧在果柄端稍不对称;果顶微凹,具一条与缝合线垂直的宽纹;梗洼深和宽度中等;果皮较薄,成熟时红色,布有大量淡黄色斑点,并覆盖一层淡蓝色果粉;果肉红色,纤维少,汁多,果肉甜酸,充分成熟时肉质软溶,并有较浓郁的香气;离核,果核小,重约0.8克,扁椭圆形;单果重49.4~57.2克;果实可食率95.5%~96.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2%~13.2%,总糖含量7.3%~8.1%,总酸含量1%~1.4%,风味浓厚,品质上等。
图2-5 云开1号三华李
1—4月下旬早花果和正季幼果;2—刚采收的成熟果;3—果实不同切面。
嫁接苗2~3年生开始结果,5~6年生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近40年。在信宜市钱排镇池垌村(海拔约250米),1月5日现蕾,1月25日左右始花,2月中旬花谢,花期约20天。子房在花冠枯萎时开始膨大,4月20日前后开始有部分早花果果皮和果肉开始转红而进入脆熟期,5月中旬大量进入红熟期,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是三华李中最早成熟且成熟时间持续最长的一个类型。
树势中等,成枝力中等。成年树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为结果枝,其中短果枝坐果量占75%,花束状果枝坐果量占25%,丰产性强,栽后第2年即开始结果,5年生后大量结果,7年生树单株产量约60千克(折合每平方米树冠投影面积产量5.5千克),稳产。
在信宜海拔500米以下的中低山区2月上旬叶芽萌发,2月中旬新梢开始生长,12月上旬落叶;1月20日左右始花,2月中旬坐果,4月下旬早花果开始转红,果实成熟期在5月上旬—6月中旬,采收期可达50天,属中熟李品种,是三华李中最早成熟的一个类型。
在三华李中属于低温需求较少的品种,在信宜海拔200米以上地区栽培效果较好。耐热性和抗病性较强。耐寒性较弱,在冬季有冰雪的地区会影响开花坐果。
该品种果色艳丽,果大,风味浓厚,成熟较早,丰产稳产,裂果少,耐热,是三华李品种群中优良的早熟品种。
兴华三华李是由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和兴宁市农业局2008年从兴宁市径南镇马山村硬枝三华李中选育出的芽变,当时母树为35年生。2018年6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现场鉴定(图2-6)。
生长势较强,分枝角度较小,树姿稍开张,树形较紧凑,自然状态下树冠常为圆头形。主干粗糙,树皮不规则开裂,灰褐色。多年生枝褐色,1年生枝稍直立,黄绿色,光滑无毛,皮孔密,节间长1.62厘米。叶色浓绿,质地较厚,宽椭圆形(新梢)至倒卵披针形(果枝),基部楔形,先端渐尖;叶长7.5厘米,叶宽4.4厘米,叶柄长1.06厘米,叶缘整齐,单锯齿,浅。叶基两侧各有蜜腺1个。花瓣5,白色,每个花芽有花1~3朵。
单果重约60克,最大果重76.3克;平均纵径4.5厘米,平均横径5厘米;果实近圆形,稍扁,果缝合线较浅,缝合线两侧在果柄端较对称;果顶平或微凹;梗洼深和宽度中等;充分成熟后果洼果皮上有多个环纹;果皮较薄,成熟时浅紫红色,布满大量淡黄色斑点,果粉较厚;果肉红色,纤维少,汁多,果肉酸甜;黏核,果核中等大小,扁卵形,重约1.1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可滴定酸含量1%,风味较浓厚,品质中上等。
图2-6 兴华三华李
树势较强,成枝力较强。成年树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为结果枝,其中花束状果枝坐果量占75%,短果枝坐果量占25%;春季嫁接苗第3年开始挂果(不移栽情况下)。丰产性强,1年生嫁接苗栽后第2年即开始结果,第3年即有经济收益,第5年开始大量结果,6年生树单株产量60~75千克,较稳产。
较适合于粤东、粤北山区气候。
简称“从早1号”,该品种是由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和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08年由从化区吕田镇早李中选育出的芽变。2020年12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评定编号:粤评果20200010,图2-7)。
树势较强,枝密生,分枝角度较大,树形较开张。1年生枝红褐色,多年生枝为灰褐色。长新梢(25厘米以上)中上部叶片较大,倒卵状椭圆形;中短梢上的叶片较窄小,倒椭圆至倒椭圆状披针形;叶色淡绿。
果近球形,果顶圆,微凸,缝合线浅,缝合线两侧对称;完熟后果皮紫红色,有少量果粉和淡黄色斑点;果肉淡黄色,酸甜,脆;黏核,软熟时有香气;单果重18~28克,核重0.5~6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5%~10.5%,总糖含量5.5%~6.5%,可滴定酸含量1.5%~1.8%。成熟期4月下旬—5月中旬。
图2-7 从早1号早李
树势较强,该品种成花易、早熟、丰产稳产、果较大,鲜食加工兼用,适宜华南李产区种植。
原产广州从化区,有200多年栽培历史。20世纪80—90年代大量发展荔枝、龙眼,使其栽培区逐步收缩到吕田、良口等山区镇。
单果重33.5克,最大果重42.08克;果实纵径36.23毫米,横径38.84毫米;果实椭圆形,果顶圆平,缝合线较浅,缝合线两侧果肉对称;梗洼深度和宽度中等;果皮底为黄绿色,着暗红色晕,被少量果粉;果肉暗红色,肉质硬脆,纤维稍多,汁液多,风味酸多甜少,有香气;半离核,果核中等大小,椭圆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可溶性总糖含量8.84%,可滴定酸含量0.94%;裂果或落果少,品质中等,丰产性强(图2-8)。
2月初始花,花期约20天。果实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果实发育期约145天,属晚熟品种。
图2-8 从化三华李
从化三华李是三华李类品种中唯一能在北回归线附近低海拔(约100米)地区栽培的品种。该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华南农业大学近年调查发现有上罗三华李、灌村三华李、新南三华李、桂峰三华李、桃叶三华李等5个栽培类型,并选育一批优株。其果实中等大小,风味较酸,肉质硬脆,丰产性强,适合喜食酸味人群食用。
又称“早李”“早食李”,原产广州至惠州博罗县罗浮山一带,华南各地有栽培。近年已引种到越南、老挝北部山区栽培(图2-9)。
图2-9 三月李
树姿为半开张,树冠为半圆形,主干粗糙,树皮为灰褐色。枝条较密,多年生枝为灰褐色,1年生枝为黄绿色,光滑无毛,节间长约1.02厘米。叶倒阔卵形,基部为楔形,先端渐尖,叶平伸,向下弯曲,叶尖下垂,叶黄绿色,有光泽,叶长4.93厘米,叶宽2.15厘米,叶柄长0.6厘米,叶缘整齐,单锯齿,锐、浅。花为总状花序,一个花芽有2~3朵花,为两性花;花瓣5,发育在叶前,花瓣白色,为椭圆形,少褶皱,无毛;花瓣长约9毫米,张开直径24~26毫米,花梗长11~14毫米,雄蕊数27~32,花丝长7~9毫米,雌蕊花柱长7~9毫米。
果实生长均匀,果形指数0.9,椭圆形,果顶圆,微凸,缝合线钝尖,缝合线两侧果肉较对称;梗洼深度和宽度浅;成熟度基本一致,果实较小,单果重19.55克,最大果重达23.93克;果实纵径29.81毫米,横径32.88毫米;果皮光滑,果实着色均匀,充分成熟时整个果面着紫红色,有光泽,有少量果粉,果皮薄;果肉纤维少,成熟果肉较软,风味酸多甜少,香气浓郁,汁液多,含水量89.7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可滴定酸含量1.19%,还原糖含量4.13%,总糖含量为7.28%,单宁含量0.06%,维生素C含量4.09毫克/100克;果核长椭圆形,黏核,果核较小;果实可食率可达95.46%,品质中等,较耐贮运。
树势中庸,无中心干,3~4个主枝,每个主枝上有3~4个侧枝,成枝力弱,树形小,在一般管理条件下,5年生树,树高仅2.3米,冠径4米×4.2米,干周0.27米,干高0.45米。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坐果部位主要是树冠外围中上部。采前落果轻,无裂果现象。结果早,丰产性强,一般栽后2年开始结果,3~4年后进入盛果期,经济结果树龄30年左右。8年生树,单株平均产量为50千克左右,无大小年现象。
广州在1月10日左右始花,花期约20天。果实成熟期在4月28日—5月10日,果实发育期75天左右,属特早熟品种。
抗病性强,在丘陵和山地条件下生长良好,未发生严重病害。因成熟期较早,避开了多雨季节,避免因雨水而造成裂果落果问题,栽培适应性强。
需冷量低,成熟早,丰产性强,能有效避开小食蝇危害,红熟后酸甜,适合喜酸味的人群食用。
红线李为三华李果肉颜色突变类型,成熟时通常仅缝合线处果肉为红色,其他处的果肉黄绿色,是三华李的颜色深变体(图2-10)。
图2-10 红线李
单果重45.44克,最大果重50.19克;果实纵径39.01毫米,横径44.71毫米,果实均匀;果实近圆形,果顶圆平,缝合线较浅,两侧果肉对称,成熟时缝合线变为红色,缝合线变红是该品种成熟的标志;果皮黄色,被少量果粉;果肉除缝合线外均黄绿色,肉质细嫩,纤维少,汁液多,风味酸甜可口,香气浓;半离核,果核中等大小,椭圆形;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可溶性总糖含量8.21%,可滴定酸含量1.01%;无裂果或落果现象,品质上等,丰产性强;较耐贮运,一般冷藏条件下,可贮放15天左右,常温下可贮放9天左右。
2月初开花,花期约20天。果实成熟期在6月中下旬,果实发育期135天左右,属晚熟品种。
该品种果大,味甜,肉质细嫩,香气浓,综合品质优良,外观很有特色,果实成熟期,缝合线变成红线,果皮果肉仍为黄色。在一些三华李产区,仍可发现果肉不同程度红黄相间的嵌合体类型及红线李类型。因此,分子标记也显示该品种应该是三华李的芽变。
果实近圆形,单果重12.24克,果实纵径26.14毫米,横径28.18毫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32%,可食率达95.39%,果核很小,重0.56克;果顶圆平,缝合线钝尖,缝合线两侧果肉对称;红皮黄肉。4月底成熟。
该品种果小,成串坐果。基本上散生在各地的三月李园中。
原产福建、广东北部,在南方多省有栽培。
树势中庸,果实心脏形,单果重80克,果皮底色浅绿黄色,偶有红色彩斑;离核,果肉近核处有一空穴。果肉淡黄色至黄色,肉质脆,纤维少,味甜爽口,风味好。自花结实率低,有大小年结果现象。果实大,品质优,是鲜食优良品种。
㮏李品系较多,有青㮏、花㮏等。青㮏果实外形似桃,又具有李之风味,因此,又被称为“桃形李”。
日本很早就引种栽培,称为“甲州大巴旦杏”“兜李”。1870年美国人Hough吃后对其品质非常惊喜,并从山梨县甲西町引种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Berkeley)的Kelsey(ケルシー)农场,并起名为‘Kelsey’。改良后传入日本称为‘ケルシー日本’。单果重150~200克,最大果重250克。是目前日本市场上的人气李品种。
原产福建省永泰县,栽培历史有700余年。粤东地区有零星栽培。
树势强,树姿开张。果实近圆形,单果重82克,最大果重达130克。果皮底色黄绿,着紫红色,果皮富有韧性,不易剥离;果粉厚。果肉紫红色,肉质致密硬脆,果汁多,味甜微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2%,有机酸含量0.75%,鲜食品质中等,常有苦涩,适宜于做果脯。
原产美国,为Cariota和Nubiana杂交育成。粤北有引种栽培,但冷量不够,易衰老,病虫也较多。
树势强,树姿直立。果实扁圆形,单果重72克,最大果重127克。果面紫黑色,无果点,果粉少。果肉乳白色,肉质细而脆,汁多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离核,品质上等。
较抗寒,适应性强,结果早,果实大,耐贮运能力极强,是优良的晚熟品种。除多雨和沿海地区外,可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栽培。
由日本引进的品种,为中国台湾李自然杂交的后代。
树势强,树姿直立,结果后逐渐开张。果实卵圆形,自然结果单果重42.5克,疏果后单果重75克,最大果重106克。果皮较厚,底色黄绿,着鲜红色。果肉黄绿,肉质细,松脆。酸甜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黏核,核小。
抗旱、抗寒能力强,适应性广。自花不实,栽植时需配置授粉树。成熟期早。粤北有引种栽培,但冷量不够,易衰老,病虫也较多。
原产美国。为黑宝石和玫瑰皇后杂交育成。
树势中庸,树姿直立,以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果实扁圆形,单果重101.6克,最大果重158克。果皮中厚,底色黄绿,着紫黑色。果肉淡黄,肉质松软。酸甜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4%。离核,品质中上等。
抗旱、抗寒能力强,结果早,果实大,耐贮运,鲜食品质好,加工制罐也可。应选择在干旱地区发展。粤北有引种栽培,但冷量不够,易衰老,病虫也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