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是中国传统地方菜系之一,它与广府菜、潮州菜并称为粤菜的三大分支,以其独特的口味和烹饪技巧闻名于世。客家菜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地域特色,选用大量的本地农产品和食材,注重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让人感受到土地的滋养和自然的馈赠。
客家菜烹饪过程中,讲究刀工的精细和火候的掌握,既有炒、煮、炖等常见的烹饪方式,也有腊、蒸、烧等更具特色的烹调方法。这些独特的烹饪技巧,使每道菜肴都能够体现出浓厚的家乡特色。
客家菜的菜品种类繁多,从荤素搭配的佳肴到独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无不体现着客家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比如,有远近闻名、家喻户晓的客家盐焗鸡;有色香味俱佳、营养丰富的梅菜扣肉;还有以豆腐和野菜为主料,清淡可口的客家小炒等。
客家菜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美食本身,更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通过客家菜,我们可以感受到客家人民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众所周知,客家话是古老而又广泛使用的汉语方言,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但客家文化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就像客家话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一样,客家菜也是起源于中原,繁茂于南粤。
客家菜和客家话一样,被客家人视为集中反映客家文化与中原历史渊源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推动,客家菜师傅继往开来,不断发掘创新。客家菜随之兴起,既是粤菜的重要组成,也是海内外“客人”的乡土菜和家乡情。
客家菜的传承与发展势头正盛,传统的经验传授、口口相传已无法满足当下需求。得知梅州市围龙屋星园酒家陈泽换师傅要出书,托我赠序,我喜出望外,万分支持。在此之前,我刚硬着头皮,带着弟子出版了《方树光经典潮州菜技法》,正是期望能以50多年从厨之所悟,为潮州菜传承贡献微薄之力。
陈泽换师傅与我相交已久,虽年纪有差,但在我看来,他是新生代客家菜师傅中的佼佼者,是现今客家菜师傅中的杰出代表。这本书,正是陈师傅师承香姨(星园酒家第四代主理人邓琼香,以下简称“香姨”)客厨技艺多年、积极思考、不断改良创新的优秀之作,值得一读。
就民间而言,人们总认为客家菜就是以家常菜、民间菜为主,高档菜品不多,少登高雅之堂。对于这个见解,我从不苟同。在我看来,每一个菜系都有其独到之处,客家菜从中国饮食文化及中国菜系烹饪技艺上讲,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及深厚的技艺功底。据我了解,陈泽换师傅深谙此理,他积极对外交流,不断博采众长,创造了“群咸毕致”“奔流到海”等气势磅礴的客家大菜,令人叹为观止,心悦诚服。
陈师傅清楚,创新菜在传统客家菜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传统客家菜大都是人们在社会物质及生活条件提升以后,即改革开放之初对既有“百姓菜”的直线拓展和横向延伸,在选材用料、烹饪调理、摆盘装饰、名称内涵等方面都较为朴素。这与客家地区长期以来相对滞后的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不无关系。毕竟,历史上,客家地区山多田少,交通落后,工商业基础薄弱,本地人口流出多、外来人口流入少,居民的主体是贫苦的农民。
想要创新,就要多“走出去”和“请进来”。回顾历史,清末以来,一代又一代外出的华侨、水客深刻地影响了客家族群的饮食习惯和结构,丰富了客家菜的内容。一方面,他们从异国他乡带回来不同的食材和烹饪技术;另一方面,为迎合他们在水上长途漂泊、上岸后探亲访友的需要,又有不少新的客家美食应运而生。陈师傅对此更是认识深刻。
更难得的是,通过阅读本书及与陈师傅的当面交流,我发现陈师傅对客家菜的定位相当清楚,而且他对客家菜的未来充满信心。他所创作的客家菜,已然超脱广东一省的局限,将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四川、广西等省区市的客家菜有机融合,扩大了客家饮食的格局,丰富了客家菜的内容。
我们知道,当代人的饮食需求,早已不是单纯的求饱求营养,而是求意境求文化。质朴天然、经济实惠的客家菜本色固然要保留,创新也不是完全地凭空捏造或胡作非为。让我感到非常欣慰的是,这本书,让我看到年轻一代客家菜师傅正在对客家菜往精品菜发展、高端特色菜研发进行积极尝试,同时感受到他希望让客家菜出品更高端、体系更完善的决心。陈师傅创新而不忘本、传承而不守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本书除了介绍菜品,每道菜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同样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静心阅读本书,细品陈泽换师傅之匠心,挤尽墨汁,谨以此文献给客家菜大师陈泽换师傅,愿他一切如期实现、一切安好。
世界(中国)烹饪大师
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潮州菜)
方树光
2023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