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FOREWORD

茂名是一座以中医药师“潘茂名”命名的城市,潘茂名中医药文化深入民心。茂名地处热带亚热带,山水可人、山海并茂、物产丰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中药资源。据统计,茂名市现存药用植物800多种,种植面积200多万亩(1亩≈666.67m 2 )。化州为“中国化橘红之乡”,盛产的化橘红为道地药材,明清时期被列为宫廷贡品,2020年被列选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推荐处方用药。电白为“中国沉香之乡”,香农遍寻优质种源,改野生为家种,建设全国最大的沉香规范化种植基地。高州为“中国金牌龙眼之乡”,参与龙眼肉加工的家庭有800多家,产量居全国之最。信宜市种植的益智仁、肉桂质量上乘,深受市场欢迎。

中医药学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药膳食疗保健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药膳将药物与食物融为一体,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味,食借药力、药助食功,相得益彰。《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反映了自远古时期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据《周礼》记载,西周有医官叫“食医”,食医主要掌理调配周天子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体现了食疗在当时很盛行。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黄帝内经》提倡“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病后康复原则。清朝时期,茂名名中医梁玉瑜,在《医学答问》一书中,提出“饮食莫过度,宴客不飞觞”。药膳食疗能够在健康养生和疾病康复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茂名市近年来加快推进茂名南药文化与高凉菜系的融合,使“味”“药”充分结合,大力发展“药食同源”特色美食。在茂名的民俗里,处处可见南药药膳、南药日用的印记,如“正穷吃艾”“端午药浴”“冬至做冬”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于对自身健康的高度关注,对绿色食品和药物的焦点回归,回归自然、偏爱自然的群体趋向已经日渐形成。

本书基于“天人合一,治病求本,未病先防”的中医思想,分为南药、药膳和养生保健法三大篇章。第一章着眼于茂名本土特色南药以及民间习用南药的性状、药用价值、使用注意事项,以资源蕴藏量大、群众形成种植使用习惯为收集依据,共收集了茂名特色南药13种,习用南药31种。第二章挖掘了茂名群众喜闻乐见的南药药膳食谱66种,并对其容易混淆的药膳食材,进行了提示,介绍了其烹制方法及注意事项;此外,本书配有茂名南药及药膳图谱近200张,供读者学习参考。第三章科普了潘茂名及后人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总结出来的中医养生方法,蕴含起居养生、饮食养生和中医养生三方面内容,起到增强体质、预防保健、延年益寿等作用。

本书由茂名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心梁远进主编,其负责书籍统筹策划、组织编写、审定修改等工作。参与书籍编写的单位和人员还有茂名市中医药事业发展中心的麦周斌、谢思奇、林建清、赖柏宏、裴静柔、梁锋,茂名市中医药学会的黄小平,佛山市顺德区药品检验所的陈静义,茂名市中医院的吴洁,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的李龙明、彭勤燕。

编写过程中,还得到了其他单位的帮助和支持,如茂名市精武体育文化有限公司吴嘉辉和刘芳琪、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付爱丽、茂名职业技术学院李润对潘茂名养生保健操进行了动作指导等。编者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相关教材,在此一并致以诚挚感谢。

我们在编写书籍的过程中,努力追求严谨认真、切合实际,但由于编者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局限,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希望学界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期在下一步修订中改正完善。 xszSbFAULMRnuDHJffc42WCAX7hR9zbyY9n+dIKZPaDLWF4r8jaqcilb+zSArE5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