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是大自然经过漫长历史变迁后留给人类的珍贵遗产,它们具有重要的科研、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它们,我们可以了解到其所在地区环境的变化历史,特别是气候变化和土壤特征等。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目前可通过分析古树的年轮、树轮密度等特征推测过去的气候变化情况,了解地区的自然地理演变过程。古树作为一种特殊的种质资源和植物样本,研究它们可以洞悉植物群落的变化历史,揭示植被区系的起源、演化和分布规律。特别是根据古树的物种组成、分布范围等特征,可以推断植被区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了解植物的迁移和适应性变化。由于世界气候环境的剧烈变化,在历史长河滚滚发展中,存活下来的古树显然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其个体中可能包含着特殊抗性基因或耐性基因,这对于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工作来说显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根据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我国的古树名木有508.19万株,包括散生122.13万株和群状386.06万株。其中,散生古树有121.486 5万株,其树龄主要集中在100~299 a(数量为98.75万株),1 000 a以上的古树有10 745株。在广东,截至2022年年底,普查结果显示有84 309株古树,其中树龄500 a以上的有761株。古树中以榕树、荔枝、樟树、龙眼树种资源最为丰富,其数量占比超过了52.8%。
兴宁盆地地处广东东部(粤东),四面环山,是北部南岭山地与南部莲花山脉之间的内陆盆地。年平均气温21.5℃,常年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左右,达到37.4℃;常年最冷月是1月,平均气温11.4℃,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左右,达到-0.2℃。平均年降水量1 596.9 mm,夏季降雨最多,占年降水量的41.5%。年平均日照时数1 814.2 h。兴宁盆地有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广东兴宁铁山渡田河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市级自然保护区(兴宁和山岩市级自然保护区、兴宁石壁市级自然保护区、兴宁神光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兴宁四望嶂市级自然保护区、兴宁合水市级自然保护区、兴宁白鹤仙师市级自然保护区),以及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广东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陆盆地的地貌特征及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条件为古树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也为我们进一步保护和利用特殊地理条件下的古树资源提供了很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