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学名): 蕈树
拉丁学名: Altingia chinensis
别名: 山锂枝、阿丁枫等
科: 蕈树科(Altingiaceae)
属: 蕈树属( Altingia )
资源数量: 8份(株)
古树树龄: 100~200 a
蕈树为常绿阔叶乔木。树皮灰色;叶倒卵状长圆形,先端骤短尖或稍钝,基部楔形;雌雄同株异花,短穗状雄花序,雌花头状花序;果序近球形。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湖南、福建、江西、浙江等省区。
该树种喜光,喜温暖湿润环境,适生于深厚肥沃的湿润土壤,其侧根发达,萌芽力强,生长较快,是我国亚热带常绿林里一种常见的乔木。由于适应性较强,其树干挺直,枝繁叶茂,冠形呈圆锥形,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可作为城市乡村美化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
鉴于其速生性及其木材坚重的特点,亦可作为用材树种使用。另外,蕈树的木材含挥发油,可提取蕈香油,有药用价值;其树脂、根亦有药用价值。蕈树木材还是优良的菌材。
古树编号:44148111522300301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3 m
胸围: 152 cm
平均冠幅: 5.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夜明村委会烂塘坑至枫树之间。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中,西南坡,坡下部,坡度40°,海拔334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相传种植于1913年前后,是当年种植的香料取材树。
树龄/分级: 约2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9 m
胸围: 290 cm
平均冠幅: 16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罗浮镇小佑村委会小寨村。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靠近民房平地,海拔262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相传是修建旁边老祖屋时种植的风水树,老祖屋修建于1820年前后。
树龄/分级: 约17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3.4 m
胸围: 370 cm
平均冠幅: 11.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罗浮镇勤光村委会北塘村水口。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31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天然存在,无历史记载。
树龄/分级: 约17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4.5 m
胸围: 360 cm
平均冠幅: 12.1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罗浮镇勤光村委会北塘村水口。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31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天然存在,无历史记载。
树龄/分级: 约16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4.2 m
胸围: 330 cm
平均冠幅: 11.9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罗浮镇勤光村委会北塘村水口。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31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天然存在,无历史记载。
树龄/分级: 约12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3 m
胸围: 207 cm
平均冠幅: 14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水口镇坪畲村委会小坪畲。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11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00年前后,种植初期为一般用材树,随树龄增长又因生长在风水重要位置,村民称之为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12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1 m
胸围: 218 cm
平均冠幅: 14.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水口镇坪畲村委会小坪畲。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11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00年前后,种植初期为一般用材树,随着树龄增长又因生长在风水重要位置,村民称之为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12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9 m
胸围: 198 cm
平均冠幅: 13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水口镇坪畲村委会小坪畲。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11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00年前后,种植初期为一般用材树,随着树龄增长又因生长在风水重要位置,村民称之为风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