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学名): 细柄蕈树
拉丁学名: Altingia gracilipes
别名: 细柄阿丁枫、细齿蕈树、齿叶蕈树等
科: 蕈树科(Altingiaceae)
属: 蕈树属( Altingia )
资源数量: 42份
古树树龄: 100~350 a
其中,古树单株41株、古树群1个(以下两个编号为同一古树群)。
细柄蕈树为常绿阔叶乔木。嫩枝略有短柔毛,干后灰褐色,老枝灰色;有皮孔;叶卵状披针形,革质;雌雄同株异花;果序头状,蒴果;种子细小,多角形,褐色。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及浙江南部地区,是我国中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的建群种,也是广东东部低海拔常绿林里常见的乔木。
该树种为喜光树种,较速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城市乡村美化绿化的优良乡土树种。
此树种边材浅红褐色或黄褐色,心材红褐色且有光泽,心材和边材区别略为明显;木材强度中等,耐腐性中等,胶黏容易,可当普通用材或纸浆材使用;其木材还是培养香菇的好木材之一。细柄蕈树的树脂中含有芳香性挥发油,可药用或用于香料和定香。
古树编号:Q4414810002(古树群)
树龄/分级: 平均200 a(6株)/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平均16 m
胸围: 平均226 cm
郁闭度: 0.5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圩镇双头村委会上杨。
环境特征: 土壤为紫色土,人类活动较少。
人文描述: 村落风水林。
树龄/分级: 平均200 a(15株)/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平均16 m
胸围: 平均212 cm
郁闭度: 0.4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圩镇双头村委会横江肚。
环境特征: 土壤为紫色土,人类活动较少。
人文描述: 村落风水林。
树龄/分级: 约350 a/二级古树
健康情况: 一般(主干腐朽形成空洞)
树高: 22 m
胸围: 420 cm
平均冠幅: 17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刁坊镇刁坊社区居委会神光山三山洞。
环境特征: 位于原老神光寺旁边平地,海拔25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有历史记载,为当年神光寺三山大王古树之一。
树龄/分级: 约12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树干空心,濒危)
树高: 8 m
胸围: 160 cm
平均冠幅: 3.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福兴街道办事处梅子村委会神光山。
环境特征: 位于神光山三山大王古树附近,坡中部,坡度46°,海拔25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相传当年生长不错,后期因光照原因逐步萎缩,推测是神光山三山大王古树子代。
树龄/分级: 约350 a/二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2 m
胸围: 360 cm
平均冠幅: 16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刁坊镇刁坊社区居委会神光山三山洞。
环境特征: 位于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西北坡,坡中部,坡度30°,海拔25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时间约为1670年,生长在旧的兴宁神光寺庙旁边。
树龄/分级: 约350 a/二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基部分成三叉)
树高: 17 m
胸围: 410 cm
平均冠幅: 16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刁坊镇刁坊社区居委会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
环境特征: 位于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平地,海拔26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寺庙)。
人文描述: 有历史记载,为当年神光寺三山大王古树之一的白沙大王。
树龄/分级: 约1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基部、树干被水泥石砌包围)
树高: 16 m
胸围: 200 cm
平均冠幅: 8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圩镇双头村委会冯屋。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观音坛旁边平地,海拔182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初期为一般香料取材树,因靠近神坛,被村民称为神坛树,村民拜祭已经上百年,历史悠久,相传种植时间可追溯至1860年前后。
树龄/分级: 约1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主干基部被砌墙)
树高: 16 m
胸围: 200 cm
平均冠幅: 8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圩镇双头村委会冯屋。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观音坛旁边平地,海拔182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初期为普通香料取材树,因树龄增长又生长在神坛附近,村民称之为观音坛树、神坛树,村民拜祭已经上百年,历史悠久,相传种植时间可追溯至1860年前后。
树龄/分级: 约2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8 m
胸围: 310 cm
平均冠幅: 12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圩镇新圩社区居委会黎陂寨。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139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770年前后,是村里当年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2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9 m
胸围: 250 cm
平均冠幅: 1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圩镇新圩社区居委会黎陂寨。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139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767年前后,跟旁边树株一样是当年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6 m
胸围: 150 cm
平均冠幅: 8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圩镇民新村委会羊发塘老屋后。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祖屋旁平地,海拔228 m,较疏松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是当年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在老祖屋后的风水树,相传种植时间在1917年前后。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主干木质部腐朽)
树高: 16 m
胸围: 120 cm
平均冠幅: 8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圩镇民新村委会羊发塘。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祖屋旁平地,海拔228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是该村老祖屋修建后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在屋后的风水树,相传种植时间在1917年前后。
树龄/分级: 约2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0 m
胸围: 400 cm
平均冠幅: 20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圩镇民新村委会刘屋排。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西坡,坡下部,坡度45°,海拔133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770年前后,相传是当年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也有村民说是当年种植的香料取材树。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6 m
胸围: 100 cm
平均冠幅: 12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新圩镇民新村委会刘屋排。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西坡,坡下部,坡度45°,海拔133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15年前后,无其他记载。
树龄/分级: 约1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
树高: 28 m
胸围: 220 cm
平均冠幅: 1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胪声村委会长塘屋。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祖屋旁,南坡,坡下部,坡度20°,海拔27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相传此树为当年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种植于1866年前后;村民的另一种说法是此树就是一般香料取材树。
树龄/分级: 约1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8 m
胸围: 210 cm
平均冠幅: 14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胪声村委会长塘屋。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祖屋旁平地,海拔27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此树种植于1866年前后,相传此树为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也有村民说就是当年种植的一般香料取材树。
树龄/分级: 约1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8 m
胸围: 270 cm
平均冠幅: 12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宝兴村委会梧坑洞门口。
环境特征: 位于村道附近平地,海拔279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此树种植于1865年前后,属水门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18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8 m
胸围: 360 cm
平均冠幅: 17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宝山村委会兔屋坳。
环境特征: 位于公路旁,东北坡,坡下部,坡度30°,海拔333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相传此树初期是村民种植的香料取材树,种植于1842年前后,树龄较长;也有村民描述是当年村里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18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白蚁生长)
树高: 15 m
胸围: 340 cm
平均冠幅: 12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宝山村委会兔屋坳。
环境特征: 位于公路旁平地,海拔335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此树种植于1842年前后,听说初期只是种植的香料取材树;也有村民说是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28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8 m
胸围: 350 cm
平均冠幅: 17.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陂蓬村委会石牛塘。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305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传说种植于1740年前后,起初只作香料取材树或一般用材树种植,因树龄较长,现在村民称之为土地伯公树。
树龄/分级: 约28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0 m
胸围: 380 cm
平均冠幅: 1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黄槐镇新村村委会重阳寨山顶。
环境特征: 位于村神坛旁平地,海拔529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740年前后,相传初期为村民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当地村民称为伯公树、神坛树。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5 m
胸围: 250 cm
平均冠幅: 14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胪声村委会长塘尾。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中,东南坡,坡下部,坡度40°,海拔271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此树种植于1916年前后,是当年种植的一般用材树。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6 m
胸围: 208 cm
平均冠幅: 14.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石马镇公陂村委会栗子牌。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中平地,海拔209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18年前后,相传是当年村民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5 m
胸围: 205 cm
平均冠幅: 14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石马镇公陂村委会栗子牌。
环境特征: 位于村道旁平地,海拔207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18年前后,相传是当年村民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4 m
胸围: 202 cm
平均冠幅: 13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石马镇公陂村委会栗子牌。
环境特征: 位于村道旁,东坡,坡下部,坡度45°,海拔211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村民称之为土地伯公树,种植于1918年前后,相传初期是村里种植的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2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白蚁生长)
树高: 16 m
胸围: 268 cm
平均冠幅: 9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夜明村委会黄屋坪。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老屋旁,西北坡,坡下部,坡度45°,海拔313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旁边老祖屋族谱记载这些树是村民7世祖先修建祖屋时种植,祖屋修建时间在1750年前后,此树被村民称为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2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2 m
胸围: 188 cm
平均冠幅: 8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夜明村委会黄屋坪。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老屋旁,西北坡,坡下部,坡度45°,海拔313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旁边老祖屋族谱记载这些树是村民7世祖先修建祖屋时种植,祖屋修建时间在1750年前后,此树被村民称为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2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2 m
胸围: 170 cm
平均冠幅: 8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夜明村委会黄屋坪。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老屋旁,西北坡,坡下部,坡度45°,海拔315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旁边老祖屋族谱记载这些树是村民7世祖先修建祖屋时种植,祖屋修建时间在1750年前后。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0 m
胸围: 170 cm
平均冠幅: 14.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夜明村委会烂塘坑至枫树之间。
环境特征: 位于村郊,西南坡,坡下部,坡度45°,海拔331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13年前后,相传当时作为香料取材树而种植。
树龄/分级: 约12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8 m
胸围: 189 cm
平均冠幅: 10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石马镇宫前村委会安仔坡。
环境特征: 位于村道旁,西北坡,坡下部,坡度10°,海拔178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00年前后,相传初期为种植在村庄风水要地的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1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
树高: 28 m
胸围: 350 cm
平均冠幅: 18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宝兴村委会梧坑栋。
环境特征: 位于村道旁平地,海拔312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870年前后,初期为种植的一般用材树,随着树龄增长又刚好在村中风水关键位置,村民称之为风水树,即使生长在路中间,修建村道时照样得以保留。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
树高: 16 m
胸围: 320 cm
平均冠幅: 10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七层村委会烂口塘。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中,南坡,坡下部,坡度45°,海拔265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15年前后,当时只作为一般用材树及香料取材树种植。
树龄/分级: 约18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6 m
胸围: 270 cm
平均冠幅: 11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七层村委会烂口塘。
环境特征: 位于村神坛旁平地,海拔268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840年前后,相传初期是村里从风水学角度考虑而种植的挡财风水树,亦为水门树,意为守住村中财运风水,财不能往外流;又因生长于社官坛旁边,随着树龄增长,被人称为社官树。
树龄/分级: 约1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8 m
胸围: 205 cm
平均冠幅: 11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七层村委会烂口塘。
环境特征: 位于村中小河边平地,海拔262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10年前后,是当年村里种植的水门树。
树龄/分级: 约14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5 m
胸围: 228 cm
平均冠幅: 11.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夜明村委会茶仔坳。
环境特征: 位于村道旁平地,海拔345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875年前后,随着树龄增长,因生长位置被认为是种植的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14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6 m
胸围: 250 cm
平均冠幅: 17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夜明村委会茶仔坳。
环境特征: 位于村道下边,东南坡,坡下部,坡度45°,海拔355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877年前后,只是当年种植的一般用材树。
树龄/分级: 约11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20 m
胸围: 360 cm
平均冠幅: 18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宝兴村委会梧坑栋。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333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908年前后,相传只是当年种植的普通用材树及香料取材树,没有其他相关历史记载。
树龄/分级: 约1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
树高: 12 m
胸围: 300 cm
平均冠幅: 8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径南镇宝兴村委会梧坑栋。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327 m,较疏松紫色土,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870年前后,种植初期为一般用材树,随着树龄增长,又处在风水关键位置,现在一直被村民当作风水树。
树龄/分级: 约1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根系及树干木质部腐朽,白蚁生长)
树高: 12 m
胸围: 320 cm
平均冠幅: 9.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刁坊镇贵丰村委会社下伯公树下。
环境特征: 位于村道旁平地,海拔138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于1870年前后,种植初期为一般用材树,随着树龄增长,又生长在风水重要位置,被村民称为风水树,现村民也习惯叫土地伯公树,常有拜祭活动。
树龄/分级: 约2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4.8 m
胸围: 340 cm
平均冠幅: 13.0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刁坊镇贵丰村委会社下伯公树下。
环境特征: 位于村神坛旁平地,海拔33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初期为一般香料取材树,又因生长在庙宇旁边,村民称之为神坛树,村民拜祭已经上百年,历史悠久。
树龄/分级: 约20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较差(主干受虫害)
树高: 16.5 m
胸围: 360 cm
平均冠幅: 15.15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水口镇下畲村委会下凹。
环境特征: 位于村神坛旁平地,海拔30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种植初期为一般香料取材树,又因生长在庙宇旁边,村民称之为神坛树,村民拜祭已经上百年,历史悠久。
树龄/分级: 约15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7 m
胸围: 337 cm
平均冠幅: 17.7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黄槐镇新村村委会新村。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48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相传此树初期是村民种植的香料取材树,种植于1870年前后,树龄较长;也有村民描述是当年村里从风水学考虑而种植的风水树;时常有村民前来拜祭。
树龄/分级: 约180 a/三级古树
健康情况: 良好
树高: 18 m
胸围: 405 cm
平均冠幅: 17.7 m
地理位置: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黄槐镇新村村委会新村。
环境特征: 位于村落平地,海拔450 m,赤红壤,人类活动频繁。
人文描述: 据村民介绍应是以前作为普通树材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