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厕所女神与植村花菜

“故事是喂养我们内在生命的乳汁。儿童时期和青年时代读过的故事都会住进你我心中。我们读过的故事已经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每个孩子、每个曾经是孩子的大人都是书之子,都是故事之子。”

——奥利佛·杰弗斯(Oliver Jeffers)与山姆·温斯顿(Sam Winston)的《书之子》( A Child of Books ,2017)

说到创设故事空间的力量以及自己孩童时代关乎家庭的美好记忆,我很容易想到《厕所女神》这首歌。这是日本著名女歌手植村花菜的代表歌曲,也是植村花菜的成名作,讲述的是自己对已故外婆的思念。歌词中植村花菜没有过多的抒情成分,主要讲述了小时候跟外婆一起生活的小故事。

植村花菜小时候受父母分居影响,性格变得很内向。植村花菜觉得自己被爸爸抛弃了,不爱说话的她跟哥哥姐姐之间也逐渐疏远了,后来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也无法与同学们建立友谊,总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妈妈因为一个人抚养四五个孩子,无法分身,决定将其中一个孩子送去距离不远的外婆家。植村花菜毫无疑问地被大家选出来,来到了外婆家。

外婆想让6岁的植村花菜帮忙打扫厕所,但如同其他小女孩一样,植村花菜嫌厕所脏,不愿意去打扫。外婆就跟植村花菜讲了厕所女神的故事,告诉她厕所里住了一位女神,她会保佑帮她把厕所打扫干净的女孩子越长越漂亮,像女神一样。

听了外婆的故事,植村花菜每次打扫厕所时,都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她一边打扫一边想象厕所女神长什么样,平时躲在哪里,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女神,还会对着镜子想象长得更漂亮的自己将是什么样子。在愉悦的时光中,她将厕所打扫得干干净净,总是获得外婆的赞扬。

这首回忆家庭故事的歌曲获得了日本民众的热捧,后面也衍生出同名小说、绘本、电视剧等叙事作品。据笔者的一位日本好友说,他每一次听这首歌都会流泪,因为歌曲里有太多动人的家庭故事和对童年的回忆。

我们经常会说家庭是一个需要我们付出爱和责任心的地方。责任心一词的英语responsibility,就是response+ability,即回应的能力。植村花菜的外婆是一位叙事素养非常高的长辈,积累了一辈子的叙事资本。她用厕所女神的故事回应了外孙女对脏厕所的嫌弃,让小孙女心甘情愿地去打扫厕所,从小就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睿智的外婆没有用物质和金钱来诱惑年幼的植村花菜,因为她知道这些都不能回应“外孙女对脏厕所意象的嫌弃”。外婆不是用敷衍的态度,而是运用了一定的叙事智慧去引导小孙女,这是这首歌里最能引发我们深思的一点。

良好的家庭叙事生态(family narrative ecology)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小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而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会忽视叙事的教育力、叙事的人际互动力以及叙事带给家庭成员的美好想象力和温馨记忆力。父母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只要能为孩子挣更多的钱和做得更多,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如果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倾听,就很容易丧失与孩子建立亲密叙事关系的最佳时机。

在一些家庭中,甚至会出现亲子之间的叙事断裂状况。如果父母疏于与孩子之间的叙事交流,只是一味地要求和训教孩子,或者以物质、利益和金钱等方式建立与孩子之间的所谓亲子关系,很容易造成亲子沟通不顺畅,导致关系疏离。单纯用功利的方式刺激孩子只会增加孩子生活的无意义感,导致孩子身心不健康。由于父母的叙事素养不够或者缺乏与孩子的叙事性沟通,当孩子陷入某种严重的心理困境时,父母很可能会毫无觉察,或者干脆就是无能为力,最终导致家庭悲剧的发生。比如孩子由于叙事意识淡薄,性格极度孤僻和内向,容易出现抑郁、自残甚至自杀等倾向,如果叙事介入不及时或者不懂得如何干预,很容易酿成家庭悲剧。

从家庭叙事生态对孩子的影响视角来看,在父母叙事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孩子大多出现厌学、网络成瘾、自闭、偏执和自杀等倾向,自杀已成为导致全球青少年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越来越发达,现代科技看似拉近了彼此距离,实则不然。高科技让我们越来越趋向于逃避和害怕亲密的叙事性交流,甚至身处同一间房子,大家也习惯了用手机等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由于父母和孩子本应该亲密的叙事性沟通和交流变得越来越淡化,亲子情感也变得越来越疏离。由于家庭叙事生态堪忧,孩子大多性格偏执、冷漠、自私、不通情理,疏于或者不屑于人际交流,喜欢沉迷于个人世界,在虚拟世界中找寻快乐或者做自己的英雄。久而久之,这将最终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成年后重新建立温馨和睦健康的家庭叙事生态的努力和信心。也就是说,父母与子女的叙事关系是否良好可能会波及好几代人。

良好的家庭叙事生态能让家庭成员在正向推进的生命叙事进程中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尤其是针对青少年儿童,健康和谐的家庭叙事生态可以正向引导未成年人成功过渡到“成年初期”(emerging adulthood)这个最为关键的阶段,顺利克服自我认同危机。身处“成年初期”的子女可以利用从家庭中传承而来的优良的个人叙事素养将“自我”成功地整合为具有连贯性与一致性(congruence and coherence)的整体。这个时期的子女能体会和感受到“心理—社会的安适性”(psychosocial well-being),较容易实现身心安适的整体感受(psychosomatic integrity)。 oQmZt3P8rIuSboOfchWwgorVxD6Tr+LCkGaawzUNgnu91ntPODFqTqpnEAlYsJi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