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再见,怪物

急诊科,是紧张而有序的地方,也是人活得最拼命的地方。世间万象,人生百态,全都汇聚于此,而穿梭在急诊室中的大多数人心里都有着一个“怪物”。这一晚,我遇到的事情再次唤醒了我12岁那年碰到的“那只怪物”。22点32分,随着120急促的警报声由远而近,院前120同事提示接回一位昏迷的患者,值班的我立即准备好抢救器材。

患者送入抢救室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我们一行人有序地予患者行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及颅脑CT检查。经检查,发现患者脑干出血,当危急值报送出来时,患者的妻子直接瘫软在地,专科医生建议立即送入ICU。正当我们转运准备就绪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医生开始心肺复苏、电击除颤、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紧张而有序地抢救了1个小时,可奇迹并没有出现。在抢救室外的妻子哭喊着:“你们救救他吧,孩子才12岁,不能没有父亲!”面对患者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而我却只能轻轻握着她的手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当各项抢救工作结束后,我走出抢救室,看到候诊区的小男孩,仰着头,独自一人,坐在最后一排无声地落泪。我朝他走过去,只见他紧握的双拳,放在大腿上。我轻声对他说:“哭出来吧。”只见他弯下身子垂着头轻声哭泣,嘴里说着:“我再也没有爸爸了!”我赶忙给他递上了纸巾。过了好一会儿,他的情绪平静下来了,我递上一杯温水,轻声对他说道:“看着你,我想起了我12岁那一年。”小男孩抬起头望了望我。

我接着说:“那晚我正在上晚自习,突然老师让我回家。回到家门口,听到屋里传来阵阵哭声。我父亲是肝癌去世的……跟你同样的年龄,我也失去了自己最可靠的大树,我能体会你现在的心情。那时我也很难接受,甚至常常在夜里被噩梦惊醒,就像康纳每晚12:07分遇到的怪物一样。”这时小男孩一脸疑惑地问:“康纳?怪物?”

我轻轻地搂着小男孩的肩膀说道:“康纳是我读过的一本书里的小男孩,他的母亲患了癌症即将离世,然后他每晚12:07分遇到一个怪物……”小男孩挂着眼泪认真听我讲述《当怪物来敲门》的故事。讲到故事结尾,我说:“面对怪物,他最终亲口说出最不想面对的事情,我以前也一样,有时候真相确实残酷,但我们也要面对和接受真相。”说到这里,只见小男孩抹着眼泪低头思索着。我接着说:“我们要勇敢地正视自己的情绪,可以悲伤,但又要坚强。你的妈妈,需要你这个小男子汉陪她走下去。”小男孩轻轻地点了点头说:“嗯,谢谢姐姐。”

佩特里克·内斯(Patrick Ness)的绘本叙事《当怪物来敲门》( A Monster Calls )是一部具有治愈力的暗黑童话,这部电影其实讲述的正是康纳接受亲人离去、展开自我哀伤辅导的成长故事。没有一个人的成长道路是平坦的,谁都会遇到困难坎坷、谁都会滋生负面情绪,体验到离合悲欢与酸甜苦辣。慢慢学会疏导负面情绪,调整好心态是成长中必经的过程。

影片《当怪物来敲门》讲述了一个内向孤独的12岁男孩康纳的故事,他在学校遭受着同学的霸凌,父母离异,与妈妈生活在一起。但妈妈罹患癌症,需要进行化疗,渐渐她头发脱落,变得憔悴、衰弱。自从妈妈开始化疗,康纳每天晚上12:07分都被噩梦困扰。梦中总是一片阴暗,狂风声、尖叫声让人不寒而栗,最让他感到痛苦的是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紧握母亲的双手。他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噩梦,一次次重复着与母亲的生离死别。

直到有一天家里出现一位不速之客,拥有古老气息的怪兽告诉康纳自己是受康纳的召唤而来,它要以三个故事交换一个康纳自己真实的故事。康纳并不害怕恶魔,因为他正在面对的事——最心爱的妈妈正一步步走向死亡,是更加恐怖的事情。起初康纳并不想听,他除了妈妈谁也不想关心,但是此后,每晚12:07怪兽都会来给康纳讲一个故事。巨大的怪物“树人”的出现,让深藏于康纳内心的恐惧慢慢消解。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版本的康纳,在迷茫与痛苦中挣扎,面对离别、面对死亡、面对从未经历过的各种事情,只有正确面对它们,才能最终找到一条正确道路,迎来一个好的结局。

电影结尾,康纳翻看着妈妈小时候的画册,发现那个怪兽和怪兽讲的那些故事都出现在妈妈的画里,画册的最后,一个小女孩坐在怪兽肩头看着远方,原来,妈妈一直都是懂他的。面对最爱的人,我们往往无法表达,无法说出真相,但现实是残酷的,每个人都会与这个世界告别,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漫长的告别。

死亡、疾病和离别这样的残酷现实就像一头突然敲响家门的怪物,你是本能害怕地逃避,还是勇敢地面对?如果你选择逃避,就永远摆脱不了噩梦的纠缠。如果你敢于直面它,它反而能够帮助你摆脱痛苦。直面怪物、直面心魔,与它和解就是与自己和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孤独总是存在的,不要试图摆脱它,要学会跟孤独相处,那是充盈内心的必经之路。

终于,小男孩在怪兽的引导和鼓励下勇敢地说出心里的巨大痛苦——“妈妈,我不想让你走!”他也明白了有些告别,是注定要发生的,接受事实,是疗愈的第一步。只有在接受死亡、接受依附关系的结束时,我们才能将投注在逝者身上的情感抽回来,重新调整自我,寻求与死者构建一种全新的关系,这是一个痛苦的成长过程。成长意味着我们要学会与不想失去的人告别,真正的长大,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生长痛”,只有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的挣扎和内心的恐惧,才是自我疗愈真正的开始。

现实中,经过一番忙碌之后,小男孩妈妈与亲属们,终于处理完了医院的相关事宜。小男孩站起来,走到妈妈的跟前,红着眼拉着妈妈的手,跟在亲属们的后面慢慢地离开了。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越来越远,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们每个人都是康纳,终会在某一刻,失去挚亲,最后得以成长。

跟怪物说再见,重启我们幸福快乐的生活。

(本文素材由深圳盐田人民医院赵苠蓉提供) oYIxVOVi8+W1hge3C0yCG/SbOeA94WR+eOLU2Q0ESGIg6gzoxraavZlDYrqZ0Zu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