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饮食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食物是指人类食用的天然物质,食品是食物的升华,常以米面羹汤、茶饮酒剂等形式出现。饮食泛指可喝可食的食物和食品。饮食不但可以营养机体,而且可以防治疾病。利用饮食以营养机体、维护健康、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活动称为“食养”,利用饮食以防治疾病的活动称为“食疗”。食养食疗学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眸食养食疗学漫长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经历代无数先贤的传承与弘扬,如今已发展成为理论体系完备、内涵深邃、内容宏富、作用明显、影响久远的一门独立学科。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医学模式改变,人民对传统的健康理念有了新的认识,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日益迫切。强调饮食营养、崇尚传统养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食养食疗学的发展也因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理论与实用价值得以充分彰显。
传承、创新与发展食养食疗学,对健康产业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对促进人类的健康长寿意义重大。
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中医药学名词》定义,食养(health preserving with food)为选择适宜的食物以养生的方法。食疗(dietetic therapy)为用具有药理作用的食物治疗疾病的方法。饮食调理(dietetic regulation)为根据中医理论,指导人们合理摄食,促进健康,治疗疾病的养生方法。食养食疗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食物维持生命、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延年益寿的一门学科。营养实际上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正常活动,按一定规律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食物,并经过消化吸收而取得能被机体利用的各种营养素的过程。
中医食养食疗学和西医营养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食养相当于营养学,食疗相当于临床营养学。尽管食养食疗学与西医营养学的理论体系有所不同,但二者可以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使机体既可“营养平衡”,又可“阴阳平衡”。这对于丰富相关知识和方法,提高我国民众整体健康水平有积极意义。
学习的目的重在应用,学习食养食疗知识的目的在于提高应用能力:一要注意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把本学科的学习和其他相关知识有机联系,互相参照,加深理解。二要重点掌握基本理论,包括常用食物的性味、功效、宜忌及其异同点,做到鉴别应用。三要掌握辨证施膳中的证型、治则、代表方及其制作方法。四要了解健康食品、保健食品的制作工艺,重点了解配方及产品设计方法,对直观性、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如食物、食品的形态和制作工艺等,可通过图片、视频等环节加深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