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命名参考秦仁昌系统(1978年)、郑万均系统(1978年)、恩格勒系统(1964年),以及 Flora of China 。
本次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95科219属272种(含变种),分类群统计详情见表3-2。根据物种统计可知,物种数超过10种的共有4个科,分别是豆科(24种)、禾本科(22种)、夹竹桃科(11种)和锦葵科(11种)。具体见附录1。
表3-2 海南东寨港维管植物资源分类群统计
本次调查共记录了蕨类植物13科13属14种。依照秦仁昌系统,东寨港红树林湿地13属蕨类植物的分布区可划分为4种类型(表3-3):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旧世界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分布。世界分布的3个属为卷柏属、铁角蕨属、满江红属,而其中的卷柏属、铁角蕨属也是以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
除去世界分布的3个属,东寨港蕨类植物100%的属为热带性质,说明该区蕨类植物区系为热带性质,这与东寨港的水热条件相符。
表3-3 海南东寨港蕨类植物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
注:百分数计算时不含世界分布类型。
本次调查共记录种子植物82科206属258种。东寨港的植物组成中,种子原生植物共计234种,隶属于78科189属,占所有维管植物的86.03%。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吴征镒 等,2010)的方法,除去海南特有物种和外来物种(分布区在《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中没有被描述的),对东寨港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布类型进行划分(见表3-4)。
表3-4 海南东寨港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布区类型
注:百分数计算时不含世界分布类型。
东寨港种子植物属的分布类型占了我国种子植物属的15个区系中的11个,显示了该区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的多样性。除世界分布的11个属外,其他各类型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有77属100种,占海南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43.26%,占海南东寨港非世界分布种的45.25%;其次为热带亚洲至热带澳大利亚分布和旧世界热带分布,分别有25属28种和24属34种,分别占海南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14.04%和13.48%,以及海南东寨港非世界分布种的12.67%和15.38%;再次是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分别有16属20种、13属14种、13属14种,分别占海南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8.99%、7.30%、7.30%,以及海南东寨港非世界分布种的9.05%、6.33%、6.33%;最后是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东亚分布、北温带广布,分别有3属3种、3属4种、3属3种、1属1种,分别占海南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1.69%、1.69%、1.69%、0.56%,以及海南东寨港非世界分布种的1.36%、1.81%、1.36%、0.45%。下面将按大类就各类分布区类型加以分析。
世界分布的属包括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洲且没有特殊分布中心的属,或虽有一个或数个分布中心而包含世界分布种的属。世界分布的属由于生态适应幅度较广,很难看出植物区系的地理特点,常在统计分析时被排除。
海南东寨港植物中世界分布有11属12种,隶属于睡莲科Nymphaeaceae(1属1种)、苋科Amaranthaceae(3属3种)、酢浆草科Oxalidaceae(1属1种)、大戟科Euphorbiaceae(1属1种)、蔷薇科Rosaceae(1属2种)、伞形科Apiaceae(1属1种)、车前科Plantaginaceae(1属1种)、莎草科Cyperaceae(2属2种)。这些类型通常是具有随人传播的杂草特性的草本植物,如苋科的苋 Amaranthus tricolor 、酢浆草科的酢浆草 Oxalis corniculata 、车前科的车前 Plantago asiatica ;或者是草甸中的主要成分,如苋科的南方碱蓬 Suaeda australis 和蔷薇科的悬钩子属 Rubus ;也有一些常见的水生种类,如睡莲科的红睡莲 Nymphaea alba var. rubra 和莎草科的野荸荠 Eleocharis plantagineiformis ,这是因为水中环境条件更为稳定,天然障碍少。
泛热带分布乃是热带植物广泛分布在环球的热带,其中许多乔木、草本或灌木属的绝大多数植物都能达到亚热带甚至暖温带。在东寨港植物区系组成中,泛热带分布有77属100种,占海南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43.26%,是数量最多、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呈现绝对优势。在科的分布上比较集中,尤其是禾本科Poaceae(12属13种)、豆科Fabaceae(12属14种)、锦葵科Malvaceae(4属8种)。有较多的属是各生境地带中的优势成分,在东寨港植物组成中起重要作用,如陆域林地中的豆科金合欢属 Acacia 、桑科榕属 Ficus 等,红树林带的主要成分红树科红树属 Rhizophora 等,红树林伴生植物马鞭草科大青属 Clerodendrum 、豆科刀豆属 Canavalia 、锦葵科桐棉属 Thespesia 和木槿属 Hibiscus 等。
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是指间断分布于美洲和亚洲暖温带地区的热带属,在东半球可延伸到澳大利亚东北部或西南太平洋岛屿。东寨港中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有16属20种,占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8.99%。其中,有常绿阔叶林灌木层种的常见优势属柃属 Eurya 中的细齿叶柃 Eurya nitida ;也有百合纲中的较原始的水生植物科,如姜亚纲美人蕉科Cannaceae中的大花美人蕉 Canna × generalis 和黄花美人蕉 Canna indica var. flava ;有引种后逸生或自行归化的,较为原始的茄科Solanaceae中的辣椒 Capsicum annuum 和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的紫茉莉 Mirabilis jalapa ,天门冬科Asparagaceae中龙舌兰属 Agave 的3个种,即龙舌兰 Agave americana 、金边龙舌兰 Agave americana ‘Variegata’、剑麻 Agave sisalana ;还有来自亚洲北缘的原有种类,后在云南高原和横断山区的深陷干热河谷中形成天然群落的仙人掌 Opuntia dillenii 。
旧世界热带分布属是指在亚洲、大洋洲、非洲三大洲热带上广布的属。东寨港植物中旧世界热带分布有24属34种,占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13.48%。旧世界热带分布的属中有多种真红树和红树林伴生植物。真红树植物有红树科Rhizophoraceae(2属4种,木榄属 Bruguiera 中3种和角果木属 Ceriops 中1种),海桑科Sonneratiaceae(1属5种,海桑属 Sonneratia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2属2种,对叶榄李属拉关木 Laguncularia racemosa 和榄李属榄李 Lumnitzera racemosa ),楝科Meliaceae(1属1种,木果楝属木果楝 Xylocarpus granatum ),紫金牛科Myrsinaceae(1属1种,蜡烛果属桐花树 Aegiceras corniculatum );半红树植物有玉蕊科Lecythidaceae(1属1种,玉蕊属玉蕊 Barringtonia racemosa ),梧桐科Sterculiaceae(1属1种,银叶树属银叶树 Heritiera littoralis ),马鞭草科Verbenaceae(1属1种,豆腐柴属伞序臭黄荆 Premna serratifolia )。
热带亚洲至热带澳大利亚分布属是指分布在热带亚洲和大洋洲的属,该分布区位于旧世界热带区域的东翼,其西端可达马达加斯加,但不包括非洲大陆。东寨港中热带亚洲至热带澳大利亚分布有25属28种,占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14.04%。禾本科Poaceae中,淡竹叶属淡竹叶 Lophatherum gracile 见于中国长江以南的亚热带常绿林下,向温带海滨发展的有结缕草属 Zoysia 的2种;豆科Fabaceae中,水黄皮属 Pongamia 为单型属(全世界仅1属1种,即水黄皮 Pongamia pinnata );姜科Zingiberaceae有姜属 Zingiber 和山姜属 Alpinia 各1属1种;夹竹桃科Apocynaceae海杧果属海杧果 Cerberamanghas 是半红树植物;桃金娘科Myrtaceae桃金娘属桃金娘 Rhodomyrtus tomentosa 仅见于海南;无患子科Sapindaceae龙眼属(1种,龙眼 Dimocarpus longan )在亚热带林中颇占重要地位,滨木患属(1种,滨木患 Arytera littoralis )仅见于近海次生林;棕榈科Arecaceae的3属3种,其中水椰属虽仅单型(水椰 Nypa fruticans ,红树植物),但却显示很重要的古代化石分布;桑科Moraceae的波罗蜜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为热带雨林或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常见种。
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范围位于旧世界热带的西翼,即从热带非洲至印度-马来西亚,尤其是其西部,部分属也可分布到斐济等南太平洋岛屿,但不见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寨港中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有13属14种,占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7.30%,它们绝大多数是古南大陆中部的固有种类。真红树植物有大戟科Euphorbiaceae海漆属海漆 Excoecaria agallocha ,爵床科Acanthaceae老鼠簕属(2种,小花老鼠簕 Acanthus ebracteatus 和老鼠簕 Acanthus ilicifolius );半红树植物有紫葳科Bignoniaceae猫尾木属海滨猫尾木 Dolichandrone spathacea ;夹竹桃科Apocynaceae长春花属长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 可栽培、观赏和药用,中国南方常见;锦葵科Malvaceae木棉属木棉 Bombax ceiba 为岭南名花,野生在南方各省稀树草原中。
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范围广,热带植物分化激烈,两次泛古大陆之间海陆变迁频繁,因此各科属内容复杂。东寨港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有13属14种,占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7.30%。裸子植物的分布区类型组成突出了热带东亚是现存裸子植物大本营这一特点,属于此分布区的裸子植物有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罗汉松属罗汉松 Podocarpusmacrophyllus 和买麻藤科Gnetaceae买麻藤属小叶买麻藤 Gnetum parvifolium 。木兰科Magnoliaceae含笑属(2种,白兰 Michelia × alba 和黄兰花 Mchelia champaca )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共建种,红树科Rhizophoraceae秋茄树属秋茄 Kandelia obovata 常为红树林建群种(海南地区因其水热条件除外),同时也是红树植物中最广布的种;防己科Menispermaceae秤钩风属(1种,苍白秤钩风 Diploclisia glaucescens )和轮环藤属(1种,毛叶轮环藤 Cyclea barbata )的分布最北都可达长江南岸,是古热带第三纪成分。
综上所述,东寨港植物区系中热带分布总计占比94.37%,体现了其强烈的热带性质,其中泛热带成分最占优势。亚热带植物成分不占主导地位,亚热带性质较强的科种系较少,充分反映了它所处热带北缘地理位置的特点。
北温带广布是指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温带地区的属,绝大部分无疑是古北大陆的长期“居民”,但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有些属沿山脉向南延伸到热带山区,甚至达南半球温带,但其原始类型或分布中心仍在北温带。海南东寨港的北温带广布植物仅1属1种,占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0.56%,即菊科Asteraceae蓟属蓟 Cirsium japonicum 。
东亚和北美间断分布主要是指间断分布于东亚和北美洲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的许多属。其中有些属虽然在亚洲和北美洲分布到热带,个别属甚至出现于非洲南部、澳大利亚或中亚,但其现代分布中心仍在东亚和北美洲,也包括在此分布型中。属于此分布区的植物,东寨港仅有3属3种,占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1.69%,即豆科Fabaceae决明属决明 Senna tora ,漆树科Anacardiaceae漆属野漆 Toxicodendron succedaneum ,菊科Asteraceae向日葵属向日葵 Helianthus annuus 。
旧世界温带分布一般是指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中高纬度的温带和寒温带的属,基本上以草本为多,并比较集中在一些以草本为主的大科和以古地中海为起源地或集中分布地的一些草本大科。东寨港属于此分布区的植物仅有3属4种,占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1.69%。十字花科Brassicaceae芸薹属(2种,羽衣甘蓝 Brassica oleracea var. acephala 和白菜 Brassica rapa var. glabra )是人所共知的观叶草本和重要蔬菜,栽培种广布;夹竹桃科Apocynaceae夹竹桃属夹竹桃 Nerium oleander 对生境适应范围广,也是被广泛栽种的绿化树种;禾本科Poaceae芦竹属芦竹 Arundo donax 在华东、华中常见。
东亚分布区是中国15个分布区类型中最富有特色的一个,它含有世界上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白垩纪-第三纪以来变动最少的木本植物领地,所以它能包含世界上温带至亚热带地区的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的众多属种,特别是许多孑遗类型。属于此分布区的植物,东寨港仅有3属3种,占东寨港非世界分布属的1.69%。柏科Cupressaceae单型属侧柏属侧柏 Platycladus orientalis 天然群落可在云南德钦见到,但不分布于喜马拉雅,作为绿化植物栽培种分布范围很广;唇形科Lamiaceae紫苏属(1种,野生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var. purpurascens )为东亚特有属;禾本科Poaceae刚竹属(东寨港1种,水竹 Phyllostachys heteroclada )全部50种,均见于中国,分布于中国江南,多在平原,能组成大片群落或林下林间层片。
综上所述,东寨港植物区系中温带分布总计占比仅5.63%,缺乏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与中亚分布类型,这与东寨港的地理位置和水热条件相符。
东寨港植物包含了2种海南岛特有植物:一种是蔷薇科Rosaceae悬钩子属的裂叶悬钩子 Rubus howii ,生于低海拔杂木林中;另一种是禾本科Poaceae业平竹属的山竹仔 Semiarundinaria shapoensis ,《海南植物志》上仅记载其见于儋县(今儋州市),生于山野间。
采用专家咨询法,将苔藓标本寄给苔藓研究专家进行鉴别。本次调查中委托我国著名苔藓研究学者吴玉环教授(杭州师范大学,长期从事苔藓种类鉴别研究)进行鉴别。
在东寨港范围内共发现4种苔藓植物,所采集的25份苔藓标本,除在堤坝壁、地面、高潮带石块上生长外,主要生长在海莲、黄槿、榄李、海漆4种生长于高潮带的植物树干上,见表3-5。
表3-5 东寨港红树林苔藓植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