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翠翠 回答
匿名 提问: 有的小学生上课时小动作非常多,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经常因为与同学闹矛盾而砸东西。班主任劝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做心理检查,但是家长不愿意。请问这种情况下心理老师可以怎么做?
根据您的描述,家长不愿意带孩子去医院诊断,可能是担心给孩子贴标签,或是家长不愿意协助,也有可能家长根本不觉得这事值得关注。
建议您作为心理老师约谈家长,了解家长的顾虑,同时破除家长对“多动”“心理问题”等名词的“污名化”负面认知。家长担心孩子去医院检查后会被定性,影响日后孩子在校学习,以及将来的升学,这种心情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如果孩子真的患有多动症而做诊断,那将失去及早干预、恢复正常社会功能的机会。
不论这个孩子去不去医院诊断,他的行为表现都不可能快速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跟家长保持联系,多给家长支持,不管是科普知识还是情感支持。
2.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定会因为课堂受影响而心情变差,如果老师们找您的话,给他们一些支持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成绩。
3.采取具体措施帮助“多动”儿童减少不良行为。具体措施有:①建议班主任张贴行为守则,监督告诫。②建议班主任将该生安排在远离窗户、门的座位。③爱发脾气是因为不太懂得表达情绪,所以要训练情绪表达能力。④和同学闹矛盾之后,该生爱砸东西,是因为不太会用语言沟通,所以需要提高语言沟通能力。⑤特别好动,因为精力比较充沛,可以在课后多进行体育运动。
以上建议都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当然,校外的时候就得靠父母了,所以在这里建议您(或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应注意:①不带评价地解读孩子的行为、孩子现在及未来会遇到的困境与压力。②帮助制定循序渐进的目标,切忌急于求成。③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成为孩子真正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