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二年级学生经常情绪失控,爱发脾气

适用对象: 班主任、心理老师
适用场景: 教室、辅导室

冯荫 回答

匿名 提问: 最近遇到一个二年级的孩子,班主任反映从一年级开始就常常情绪失控,有时在课堂上嚎啕大哭;有时躺地上不愿意去上课,或者自己走出教室在校园里逛;有时一生气就不跟路队,自己到处走,谁说都不听,发完脾气又跟没事人一样,自己又会回到班里。家长反映这孩子在家和校外托管的时候也经常情绪失控,常跟哥哥发脾气,跟同学闹矛盾。孩子三岁之前没在妈妈身边,家里人很惯着她。请问老师,像这个孩子的情况心理老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辅导?

针对个案学生不合适的情绪表达,可参考以下的工作思路:

1.收集个案学生5~10条行为表现,可以制作成表格进行ABC行为功能分析,ABC分别代表“Antecedent(刺激)”“Behavior(行为)”“Consequence(后果)”,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分析他们的行为,找出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从综合分析上选择合适的干预策略,并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不良行为。

2.从描述看,个案的情绪表现主要还是希望引起关注、获得满足。我们要明确一点,需求是没有对错的,但表达的方式有对错之分,针对学生不合理的表达方式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所以我们对个案进行个体辅导时,在充分共情之后,重点要通过行为改变的策略帮助个案建立规则与界限。

3.在与家长老师沟通中,可以引导大人看到孩子的需求,深层次可能安全感不足。所以重点引导家长给予孩子切实的安全感,多点高质量的陪伴、关心。老师能构建温暖的班级氛围,在实操中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关爱小天使”等。

4.各方面关系建立好之后,可以由心理老师统筹使用行为主义代币制来帮助孩子正确表达情绪。

补充知识点

代币制(token program):是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主要实施步骤包括明确目标行为、确定代币、确定后援强化物、确定代币交换系统、实施代币制,将期望的行为移植到自然情景中。 Y/xpUMQ/TcD5GOJTuLRRh4m2fngz0HOrIOVS2KqLkJw5RVdc5ix74vJFDtJX+Qp3

我的思考与经验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