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因上幼小衔接班时老师要求严格,一年级新生惧怕进课室

适用对象: 班主任、心理老师
适用场景: 教室、辅导室

冯荫 回答

匿名 提问: 一年级新生由于暑假期间家长安排上幼小衔接班,班上老师要求非常严格,学习任务很重,由此产生阴影。现在到了班级门口不愿意进去,老师上课时她就一直站在门口听,不论老师如何鼓励、邀请都不愿进去。妈妈在门外也一直鼓励,可是孩子还是不进教室。我该如何引导这个孩子?

这个案例属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厌学情绪的典型,尤其是适应新环境比较缓慢的学生比较容易出现逃避的现象。

建议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在辅导该生时,辅导理念要体现在尊重学生当下的情绪感受,让学生在被看见后,再加以引导。即不勉强学生一定要回到教室,可以给她一些支持,例如搬个椅子给她坐,再通过聊天、谈心、点赞等来建立信任感。你可通过观察她的外表(表情和肢体动作)找到聊天的契机,与她充分沟通,针对她内在担忧的点进行疏导与安抚,弱化或消除学生对学习的抗拒,找到积极的点进行赞美赋能。在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你可以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邀请学生带老师进入教室,介绍分享她的文具、书本等,最终鼓励学生留在教室上课。

根据实际情况,如果需要处理其他学科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时,我会建议你,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邀请相关老师带学生去辅导室玩一些游戏器材或者沙盘游戏,让双方有良好的互动关系,亲切的师生关系可减少学生对老师的抵触。

此外,同伴关系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建议班主任邀请班级活泼开朗的孩子或她的幼儿园同学在课间找她说话,和她一起游戏,借助同伴的力量带她回教室,在小学阶段同伴的力量是最大的。特别强调一下,在所有的过程中我个人不建议家长在场,所以要提前做好对家长的解释、沟通工作。

同行补充

陈银欢: 学校“可怕”的印象已刻在孩子的内在感觉里,要她重新改变这种感觉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耐心,也需要技术上的软硬兼施。

1.从学校老师层面。①先说“软”的技术。如你是同性别的班主任,可课后多与该女生玩游戏,建立信任,多给予身体上的鼓励(如摸头、拍背、拥抱)。每次放学前做约定和承诺,告诉该生你明天想见到她来学校。可能头几次还会反复,上学时还是哭闹,只要她愿意拉着你的手哭着走进课室门口,就要鼓励她今天比昨天有进步,赞赏孩子愿意尝试改变,老师喜欢成长的她。此外,课间多安排友善的小伙伴和她一起玩游戏,邀请心理老师来上节新生适应心理课,增加班级支持。②再说“硬”的技术。允许她站在门口(事前跟学校相关管理领导说明白,以免造成你体罚的假象),等她站累了再邀请她进来课室内,老师只是给予关爱眼神的提醒。或者在课室门口放个凳子,让她坐着,先安抚好她的情绪再上课。最重要的是对孩子有耐心,她最终会平静下来回归班集体的。

2.从家长配合层面。安抚家长的焦虑情绪,正常化看待孩子的担心和害怕,有条件的家庭可购买、阅读和上学有关的绘本,如《大卫上学去》。孩子放学回家后多拥抱、亲吻孩子,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补充知识点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所产生的短期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等,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Y/xpUMQ/TcD5GOJTuLRRh4m2fngz0HOrIOVS2KqLkJw5RVdc5ix74vJFDtJX+Qp3

我的思考与经验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