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面对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困扰时,老师该如何辅导和应对?

适用对象: 班主任、心理老师
适用场景: 教室、辅导室

洪洁州 回答

匿名 提问: 面对中小学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困扰时,心理老师应该怎样辅导?能否对基本思路做个简要概述?

借鉴一些地方教育局发布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干预指引建议。我们分情况来看:

1.学习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虽然都在谈“减负”,但学校课业任务仍旧繁重,竞争依然激烈,父母的期望值始终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厌学是目前学生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学习差的同学。

建议解决方式:要区分学习障碍与智力低下;要详细询问学生近期是否出现家庭变故等原因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可予学习心理辅导:学习动机辅导+学习能力辅导+应试心理辅导。学校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弘扬人才多样化、成才不拘一格的学习理念,鼓励学生挖掘自身长处,培养学生制定人生计划,树立健康成长自信心。对学生开展提升心理自助技能的培训,避免学生陷入“唯学习论”。

2.情绪问题:学生在情绪感受中严重脱离现实,以一种妨碍解决问题的方式应对外界,并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进而出现躯体症状:紧张、焦虑、抑郁、孤独等。

建议解决方式:当情绪问题较轻时,学校可采用心理辅导等方式改变不合理的信念,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需要辅导和帮助,因此学校需要提供心理治疗的场地及人员。心理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当事人积极参与社会性活动、帮助当事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式来改善学生的情绪问题。

3.人际关系紧张:学生在与同学、老师、家长的交往过程中,因感情不和、观念差异、行为不当、沟通受阻等原因引起持续的人际关系紧张或者退缩,学生多伴有持续消极的情绪体验,并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建议解决方式:通过调整认知让学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通过训练沟通技巧(语言表达、沟通方式、化解矛盾的技巧等)改变不良的个性品质和交往方式。学校可根据情况开展小范围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校的心理教师进行一对一的连续、系统的心理咨询。

4.行为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某些行为、习惯偏离常态,以反复和持久的明显反社会行为为主要特征,但是情节轻微、未达到犯罪性质的行为偏差。如:说谎、课堂违纪、考试作弊(这类学生往往怕失败,但又爱面子)、吸烟厌学、逃学、网络成瘾、离家出走、彻夜不归;攻击、偷窃;自杀自伤等行为。行为问题与心理、生理、社会家庭因素均有关系。

建议解决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不要因为学生成绩不同有差别,导致成绩差的学生容易出现沮丧、没信心、没价值等负性情绪。坚持行为问题纠正:认真倾听,注重尊重与接纳,表达共情,积极正向关注。学校可根据情况开展小范围的团体心理辅导,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条件的学校也可由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连续、系统的心理咨询。当学生出现自杀自伤的行为时,需要进入危机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危机评估—确保安全—给予干预—必要时陪同就医。

5.常见的精神疾病(未达精神障碍程度):多动症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神经发育障碍,需要长期治疗。患儿常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动、行为冲动,通常智力正常或者接近正常,但是常伴有学习困难及多种共病。

建议解决方式:学校避免歧视、体罚或其他粗暴的方式对待多动症患儿。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有行为治疗和父母培训。对伴有学习困难的儿童应进行特殊教育,包括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行为改变干预技术通过对优良行为进行奖励来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通过撤销奖励或适当施加惩罚来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使得儿童养成良好习惯。学校还可以通过同伴监督、自我命令和社交技能培训来缓解其症状。行为治疗需要医生、父母、老师多方面合作,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是很有必要的。根据在学校的表现及时评估,必要时与监护人及时联系;对于需要休学或者复学的学生,学校给予必要的帮助。当学生出现持续性情绪异常、过激行为、影响学业生活的自伤或他伤行为,通过其他措施不能有效解决心理问题时,学校应及时联系监护人,陪同学生到精神门诊或心理门诊就诊。

这些建议能否落实,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积累。 dcW8xoixw5GW51USRacOYTTs/rMqmCyRedDGOUhK5RGaR7WX5AfaEXyWzSqKzos+

我的思考与经验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