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为什么现在的学生会有这么多的心理问题和困扰?

适用对象: 班主任、心理老师、家长
适用场景: 教室、讲座

洪洁州 回答

匿名 提问: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学生心理越来越脆弱,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要如何理解这个现状?

当前的教育体制(如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一考定终身”等模式)导致学校、家长,甚至社会过于看重成绩,三者给孩子的压力非常大,从而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比较明显和突出的,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疏导,会对其今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当问题产生后,孩子们又找不到可以解决的人或办法,甚至有些家长不承认自己的孩子已经有心理问题了,这样最终就会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如自杀、放弃学习等)。关于现在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心理问题和困扰,这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在此分享一些角度,仅供参考。

1.学生自身成长的发展性原因。青春期是个人追求自我认定的时期,青春期的学生最显著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自我意识突然高涨和自我同一性混乱。其发展特征是“矛盾”,比如:①他想独立,但还需要依赖父母的经济与情感支持。②青少年对亲密关系既期待又怕受伤害。③需要他人提供意见、指导方向,但又反叛权威与控制。④他们被期待像个大人,但却未被赋予完全的自主权。⑤他们遭受很大的压力与挫折,却不具有足够的因应能力。而自我意识突然高涨表现为青少年的内心独立性形成,他们常认为自己是对的,思想又具偏执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很敏感,当别人低声讲话时就认为是在议论自己。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并认为青少年经历了同一性混乱这一心理冲突。表现为青少年的思想中常会出现我是谁,我将来向哪里发展?别人是喜欢我还是讨厌我?第二个是反抗心理。随着自我意识高涨,他们更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当某些想法和行为不能被接受,便产生反抗心理。但反抗心理的表现不同,有的态度强硬,有的冷漠相对。第三个是这个阶段特有的行为问题。随着青少年自我意识、同一性混乱,反抗心理出现,必然伴随行为问题。当他们得不到成年人的认可,或者在学校受挫,就容易形成小团体,出现拒绝上学、网瘾、早恋、偷窃等行为问题。

2.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社会上弱势群体(农民工)、单亲家庭(离婚)、留守儿童家庭等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部分家庭由于对孩子关心不够,或者夫妻关系处理不好等原因,加大孩子心理负担。一项调查显示,35.8%的学生、37.5%的教师和27.9%的家长认为,亲子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些结论和我们在工作中的实际感受是类似的。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手机管控及有效引导缺乏方法,导致学生与家长关系紧张,从而也容易导致心理问题出现。

3.不少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部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没有足够的了解,将心理健康教育推给思想品德课,没有制定科学完善的心理疏导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学生正确价值观和优良品德的形成,限制其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各个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到位,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没有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个别学校有也是形同虚设。此外,教师上岗及日常教学工作培训中缺少学生心理健康识别管理课程;适合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指南、手册)缺乏,培训资源不足;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与心理相关的课程标准极少,辅导资料稀缺。当学生出现心理困扰急需辅导和介入时,老师往往因能力不足或动机不足而错失最佳的介入机会。

4.社会负面因素影响。当前社会信息发达,中学阶段学生好奇心较强,会对一些新鲜事物进行思索及探究,这一阶段所接收到的如果是消极信息,就会产生一定的困惑,加剧心理健康问题。有专项调查显示,32.9%的家长认为网络社交媒体、潮流文化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还有27.7%的学生认为校园欺凌/孤立也会影响心理健康。例如,某些剧本杀中掺杂异世界、恐怖、血腥暴力、人格分裂、灵魂附体等不健康元素,导致部分青少年产生严重心理障碍,甚至诱发犯罪。

当然,并不是说只有以上这些原因,每个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其根源都是复杂的,多维度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lc01c+ZQ2gJP25aV1gEl7vZVAFbyvbDCNBzDyI6OJ40Wd2JZb+5zUgxJ7TM/Xbuh

我的思考与经验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