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导致的会阴裂伤十分常见,85%以上的妇女阴道分娩后会发生会阴裂伤,高达2/3的需要缝合,高达30%的女性遭受产后肛门括约肌损伤(obstetric anal sphincter injury,OASI)。
胎儿娩出后,常规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特别是在阴道助产后。主要检查内容:宫颈、阴道及会阴。软产道裂伤分类如下:
(1)宫颈裂伤:裂伤常发生在宫颈3点处与9点处,有时可上延至子宫下段、阴道穹隆,亦可能损伤膀胱,偶可见子宫颈阴道部环形撕裂脱落。
(2)阴道裂伤:多发生在阴道后壁,可延至阴道侧沟,甚至达阴道穹隆。检查者用中指、示指压迫会阴切口两侧,仔细查看会阴切口顶端及两侧有无裂伤及裂伤程度,有无活动性出血。
(3)会阴裂伤:可能在阴道分娩时自发发生,或为方便分娩而有意做的手术切口(会阴切开术)。会阴切开和自发裂伤也有可能同时发生。国内专家组和RCOG等多个学术组织均推荐统一会阴裂伤的分度标准(表3-3-1)。
表3-3-1 会阴裂伤分度标准
(1)止血。
(2)逐层缝合,恢复损伤组织解剖关系。
软产道裂伤。
无绝对禁忌证。
1.人员素质要求
Ⅰ度、Ⅱ度会阴裂伤要求初级及以上职称;Ⅲ度、Ⅳ度会阴裂伤要求高年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必要时需胃肠外科医师会诊协助完成操作。
2.环境要求
环境整洁安静、布置温馨,可保护隐私。
3.模拟演练物品准备
(1)器械准备:窥宫包,包括阴道上下叶拉钩1套、一次性肛管1个、无齿卵圆钳4把、持针器1把、线剪1把、长镊1把、齿镊1把、止血钳2把、Allis钳2把、小圆针和三角针数个(图3-3-33)、缝线(2-0、3-0、4-0可吸收缝线或7号、4号和1号丝线)若干、纱布(有尾纱条若干)等。
(2)消毒用品:0.5%碘伏1瓶、妇科棉签2包。
(3)麻醉用品:2%利多卡因10mL、0.9%生理盐水10mL、22号穿刺针、10mL或20mL注射器各1瓶(个)。
(4)其他:无影灯、无菌手套若干。
(5)会阴裂伤模型(图3-3-34)。
图3-3-33 缝合器械准备
图3-3-34 会阴裂伤模型
4.患者准备
(1)取膀胱截石位。
(2)排空膀胱。
(3)已经签署规范的知情同意书。
(4)必要时术前开放静脉通路。
5.操作者准备
(1)确认患者信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术前评估,术前沟通。
(2)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3)外科刷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4)铺无菌中单及大孔巾。
(5)麻醉: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会阴局部浸润麻醉、硬膜外麻醉。
(1)阴道黏膜用2-0可吸收缝线连续或间断缝合(图3-3-35)。
图3-3-35 Ⅰ度会阴裂伤修补术
(2)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或用4-0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皮肤(图3-3-36)。
图3-3-36 外阴皮肤裂伤缝合后
(3)Ⅰ度会阴裂伤皮肤丝线缝合者,可于术后3~4天拆线,拆线时核对缝合针数。
(1)造模:用手术刀行会阴正中切开,露出裂伤的皮下及肌肉(图3-3-37)。
(2)用2-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肌层,缝合时应注意创面底部勿留死腔(图3-3-38)。
图3-3-37 造模
图3-3-38 缝合会阴肌层
(3)用2-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皮下(图3-3-39)。
(4)从裂伤口顶端上方0.5cm处,用2-0可吸收缝线间断或连续缝合阴道黏膜(图3-3-40),两侧距切缘0.5cm,针距0.5~0.8cm。
(5)用4-0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或1号丝线间断缝合会阴皮肤(图3-3-41)。
图3-3-39 缝合会阴皮下
图3-3-40 缝合阴道黏膜
图3-3-41 皮内缝合会阴皮肤
(6)再次检查伤口对合情况、有无渗血及血肿,做肛门检查。
(7)擦净伤口周围及外阴部血渍,消毒伤口。
(8)Ⅱ度会阴裂伤皮肤丝线缝合者,术后4天拆除缝合丝线,拆线时核对缝合针数。
(1)造模:用手术刀行会阴正中切开,保留肛门的完整性,露出皮下及肌肉。检查肛门的情况,对裂伤进行分度(图3-3-42)。
图3-3-42 Ⅲ度会阴裂伤模型
(2)辨识肛门括约肌:用Allis钳寻找、提出与拉拢肛门括约肌的两个断端,肛门检查时感觉肛门括约肌收缩力,确认肛门括约肌(图3-3-43)。
图3-3-43 辨识肛门括约肌
(3)缝合断裂的肛门括约肌:以2-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2~4针,进行端—端缝合(图3-3-44、图3-3-45)。
图3-3-44 肛门括约肌端—端缝合示意图
图3-3-45 缝合断裂的肛门括约肌
(4)缝合会阴体肌层:用2-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肛提肌,会阴深、浅横肌及球海绵体肌等组织(图3-3-46)。
图3-3-46 缝合会阴体肌层
(5)逐层缝合阴道黏膜、皮下组织及会阴皮肤(同Ⅱ度会阴裂伤修补术)(图3-3-47、图3-3-48)。
图3-3-47 缝合皮下
图3-3-48 缝合完成
(1)检查裂伤的解剖关系:用有尾纱条填塞阴道,助手用阴道上下叶拉钩暴露伤口,仔细辨认裂伤部位及解剖关系。缝合前用碘伏彻底清洁会阴黏膜及直肠两侧间隙,修整直肠、阴道及会阴破损边缘,采用电凝止血以减少异物刺激。活动性出血的血管应单独结扎。肛门指检检查直肠壁的裂伤程度(图3-3-49)。
图3-3-49 检查裂伤的解剖关系
(2)缝合直肠前壁裂伤:Ⅳ度会阴裂伤(直肠壁撕裂)时,直肠裂口内松松塞入一条无菌纱布或一次性肛管(无肛管的基层单位可选择注射器筒代替)(图3-3-50A),确定伤口的顶端,自伤口顶端开始缝合,以3-0可吸收缝线+小圆针间断内翻缝合直肠黏膜下及肌层组织(勿穿过直肠黏膜层),边缝合边退纱布(或一次性肛管),时刻注意缝线勿穿过直肠黏膜(图3-3-50B),间断缝合肛门内括约肌和直肠膈(图3-3-51)。
图3-3-50 缝合直肠前壁裂伤
图3-3-51 缝合直肠前壁肌层
(3)缝合断裂的肛门外括约肌:用Allis钳寻找、提出与拉拢肛门外括约肌的两个断端,以2-0可吸收缝线间断、重叠缝合2~4针(图3-3-52)。缝合后检查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力情况。如需加强缝合,可在皮肤、肌肉上再贯穿缝合1~2针。加强缝线于术后7天拆除。
图3-3-52 缝合断裂的肛门外括约肌
(4)缝合会阴体肌层:用2-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肛提肌,会阴深、浅横肌及球海绵体肌等组织(图3-3-53)。
(5)逐层缝合阴道黏膜、皮下组织及会阴皮肤(同Ⅱ度会阴裂伤修补术)(图3-3-54)。
(6)缝合完成后,取出阴道内填塞的有尾纱条。清点所有的棉纱,针头和器械。再次检查伤口对合情况,有无渗血及血肿;检查阴道口、阴道壁、会阴体、直肠壁、肛门形态、松紧度及有无缝线穿透等。一旦缝穿一定要拆除并重新缝合,否则容易造成创口感染,发生肠瘘(图3-3-55)。
(7)擦净伤口周围及外阴部血渍,消毒伤口。
图3-3-53 缝合会阴体肌层
图3-3-54 间断缝合会阴皮肤
图3-3-55 完成
(1)手术记录需详细记载裂伤程度、缝合技术和使用材料,最好附上一张图(表)来说明裂伤的程度,或拍照记录缝合前、后情况。
(2)在医疗机构外分娩者,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 500 U。
(3)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周内避免灌肠、直肠检查或放置肛管。
(4)Ⅲ、Ⅳ度会阴裂伤者,术后保留导尿管5~7天,术后无渣饮食5天,知情同意下口服易蒙停(盐酸洛哌丁胺胶囊,4mg,每天1次),减少患者排大便量和次数。必要时在术后10~14天内使用软化剂(乳果糖,10~15mL,每天2次),保持软便通畅。
(5)须保持局部伤口清洁,每次大、小便后清洁会阴,每日冲洗会阴2次,共5天。
(6)术后第5~7天拆线,产后6~12周应进行随访。
(7)术后及时锻炼盆底肌肉,对恢复盆底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1)巨大儿、手术助产、臀牵引等分娩后,应常规检查软产道。
(2)如有严重的会阴疼痛或肛门坠胀痛,或突然出现张力大、有波动感、可触及不同大小的肿物,表面皮肤颜色有改变,则需要警惕是否发生阴道壁血肿。
(3)软产道裂伤合并子宫下段破裂者,应及时剖腹探查进行缝合止血。
(4)缝合前、后均需要清点缝针、纱布及器械数目,避免遗留于产妇体腔。
(5)分层缝合:分娩后阴道壁松弛,手术时应仔细检查,认清解剖关系,按撕裂的大小及深浅,将组织对合整齐,分层缝合。如阴道壁撕裂位置较高,无法暴露,可于顶端下方用可吸收缝线先缝合1针做牵引,然后于顶端上方0.5~1cm处缝合,以防撕裂的血管回缩出血形成血肿。在保证有效止血的前提下,缝线不宜过紧、过密,组织间不留空隙。
(6)Ⅲ、Ⅳ度会阴裂伤者的肛门括约肌对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①肛门括约肌断裂后两断端由于肌肉的回缩而致局部凹陷,用2把Allis钳或鼠齿钳分别从两侧凹陷处钳夹肛门括约肌两断端,用两钳夹住对拢,示指伸入肛门试探括约肌收缩感,若有紧缩感即找对括约肌断端,缝合后肛周皮肤恢复放射状结构。②肛门内括约肌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相连,是直肠环形肌纤维的延续和增厚部位,在静止状态下对粪便的控制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在肛门外括约肌修补处的稍上方,肛管与直肠交界处加固缝合1~2针很重要。
(7)Ⅲ、Ⅳ度会阴裂伤应尽早修补,一般认为在24h之内修补为佳。
(8)Ⅲ、Ⅳ度会阴裂伤修补完毕后应行常规检查:修补创面既要求缝合组织具有足够厚度,又不能缝得太深而穿通肠壁。一旦缝穿,一定要拆除并重新缝合,并请肛肠专科医师协助完成。
(9)对于既往发生过Ⅲ、Ⅳ度会阴裂伤的女性,再次妊娠时应注意分娩方式的选择,建议考虑剖宫产分娩。
(10)对于有感染风险的会阴裂伤,推荐使用含抗菌剂的可吸收缝线 。
(胡静 钟演珠 张苏玉 李映桃 梁伟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