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分娩是指妊娠37~41 +6 周的孕妇自然临产,产程进展正常,胎儿以头位自然娩出,且分娩后母儿状态良好的分娩。头位接生技术是产科最常用的基本技术。医护人员上岗前需要进行技术强化培训。培训可以在实操工作坊进行,使用仿真分娩模型。
协助产妇完成正常分娩接生过程。
妊娠晚期,有阴道分娩条件,宫口开大3~6cm时进入产房待产分娩。
无阴道分娩条件。
分娩机制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连串的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以LOA(枕左前位)示范枕先露的分娩机制为例(图3-3-17)。了解分娩机制对产程的观察、异常分娩的评估和医疗管理至关重要。
图3-3-17 LOA的分娩机制
1.人员素质要求
初级及以上职称。
2.环境要求
环境整洁安静、布置温馨,可保护隐私。
3.物品准备
(1)产包:①敷料,包括臀巾、裤腿套、手术衣、大孔巾、中单、小单、纱块和有尾纱若干;②器械,包括聚血盘1个、小杯2个、持针器1把、小直钳4把、会阴侧剪1把、弯剪1把、有齿镊和无齿镊各1把、2-0和4-0可吸收缝线若干、脐圈或脐夹、护脐敷料贴和洗耳球各1包(个)。(图3-3-18)
图3-3-18 产包
(2)消毒用品:0.5%碘伏、75%乙醇、0.1%~0.2%碘伏、2%~3%碘酊各1瓶、棉签1包。
(3)麻醉用品:2%利多卡因10mL、0.9%生理盐水10mL各1瓶,10mL或20mL注射器、会阴阻滞麻醉穿刺针各1个(图3-3-19)。
图3-3-19 麻醉用品
(4)产科药物用品:缩宫素10 U、麦角新碱0.2mg、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各1瓶。
(5)新生儿复苏用品:新生儿复苏台、导管、导管芯、简易呼吸球囊、合适的面罩、T组合、负压吸引器(调节压力<100mmHg)、吸引连接管、吸痰管、氧气、装上合适叶片的喉镜片各1台(个)(图3-3-20)。
(6)其他:无影灯、无菌手套、分娩模型。
图3-3-20 新生儿复苏用品
4.操作者准备
(1)确认患者信息,核实产程进展和胎方位,密切监测胎心。指导产妇用力。术前评估,术前沟通。
(2)初产妇宫口开全、胎头拨露2~3cm或经产妇宫口扩张6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将产妇送至分娩室,准备接生。协助产妇呈仰卧位或半卧位,双腿屈曲分开呈膀胱截石位(国内常用膀胱截石位分娩,也可采用蹲位、跪位、站立位或趴位分娩)。
(3)打开新生儿复苏台,设定辐射温度,连接T组合,吸痰管接负压吸引器,调节压力<100mmHg。
(4)洗手,戴帽子、口罩。
(5)常规外阴消毒,必要时导尿。
(6)外科刷手并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
1.清点用物
打开产包,摆放器械,添加所需药物和消毒用品,双人清点用物。
2.铺巾
(1)打开臀巾,垫于产妇臀下。
(2)穿裤腿套。
(3)铺大孔巾或中单,孔的下缘位于会阴后联合水平,注意需遮盖肛门。
(4)新生儿复苏台上铺无菌中单。
3.麻醉
20mL注射器抽取2%利多卡因10mL和0.9%生理盐水10mL,用会阴阻滞麻醉穿刺针,行双侧会阴阻滞麻醉(图3-3-21)。
4.控制胎头娩出速度的时机
待胎头拨露至会阴后联合紧张时,保护会阴,控制胎头娩出速度,防止会阴裂伤(图3-3-22)。
图3-3-21 会阴阻滞麻醉
图3-3-22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的时机
5.保护会阴
接生者右手手掌及大鱼际紧贴于产妇会阴体中心处(须露出会阴后联合边缘,以便观察会阴紧张程度),根据产妇用力情况,适时向内上方托压,同时左手应下压胎头枕部帮助胎头俯屈,或仅以单手控制胎头娩出速度来保护会阴。宫缩间歇期保护会阴的右手可稍放松,同时和产妇沟通,让产妇配合用力。控制胎头娩出速度,以每次用力时胎头娩出直径增大不超过1cm为宜。必要时行会阴切开术(图3-3-23)。
图3-3-23 保护会阴控制胎头娩出速度
6.协助娩出胎儿(截石位分娩体位示范)(图3-3-24)
(1)当宫缩胎头拔露时向上、向内用力,左手四指并拢向下轻压以协助胎头俯屈。
图3-3-24 协助娩出胎儿
(2)胎头枕部露出耻骨弓时,左手协助胎头仰伸,使胎头缓慢娩出。顺序娩出额、鼻、口、颏,挤出新生儿口鼻内黏液和羊水。
(3)待胎头自然复位后,在胎儿下降过程中协助胎头外旋转。
(4)待胎头完全娩出后,不急于娩肩,等待下一次宫缩。
(5)先后娩出胎儿前肩、后肩:宫缩时,双手托住胎头,叮嘱产妇均匀用力娩出前肩,娩肩时注意不要用力下压,以免增加会阴裂伤程度。胎儿前肩娩出后,双手托住胎头轻轻上抬缓慢娩出后肩,产力较大的产妇娩后肩时,叮嘱其暂不用力。
(6)胎儿双肩娩出后,保护会阴的手方可放松,双手协助娩出胎体。
(7)助手在胎儿娩出前肩时开始静滴缩宫素10 U或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 U,以加强子宫收缩。
7.处理脐带(图3-3-25)
胎儿娩出后,怀抱或放置胎儿于未剥离的胎盘同一水平位,接生者手摸脐带,等待搏动减弱或停止时再进行断脐。抽取脐动脉血1mL做血气分析。胎膜早破者抽取脐静脉血做细菌培养。
图3-3-25 断脐和新生儿护理
(1)第一次断脐:在距脐根部15~20cm处用2把血管钳(小直钳)钳夹,在两钳之间剪断脐带;抱新生儿置于复苏台上,擦干、保暖,清理呼吸道,进行新生儿阿普加(Apgar)评分。根据具体情况协助新生儿复苏。待新生儿大声啼哭后,方可处理脐带。
(2)第二次断脐:将套有脐圈的小直钳在距脐根部1~1.5cm处钳夹脐带,断脐,残端消毒,用护脐敷料贴包好。也可用脐带夹代替脐圈结扎(图3-3-26)。
(3)新生儿其他处理(助手操作):新生儿体格检查、新生儿按足底印、母亲按拇指印、系新生儿手腕带和填写标识卡。可让新生儿置于母亲怀抱中早接触和早吸吮。
8.协助娩出胎盘
子宫收缩变硬呈球形,宫底上升达脐部,阴道流血增多,按压子宫下段脐带不回缩,并伸长;胎盘娩出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至胎膜排出,或弯钳协助排出(图3-3-27)。
图3-3-26 脐圈结扎
图3-3-27 协助娩出胎盘
9.检查胎盘和胎膜(图3-3-28、图3-3-29)
将胎盘铺平,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测量胎盘重量、面积和脐带长度。双人查对胎盘。
图3-3-28 检查胎盘和胎膜
图3-3-29 检查胎盘和胎膜(模型)
10.检查软产道(图3-3-30、图3-3-31)
先按压宫底,了解宫缩和观察阴道流血情况。
如有急产、巨大儿、异常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必须应用窥宫包,详细检查宫颈有无裂伤和出血。然后将有尾纱塞入宫颈处,以利于检查阴道壁及侧切伤口有无裂伤、出血和血肿形成等。
11.缝合伤口(见本篇第三章第四节)(图3-3-32)
根据软产道裂伤情况,按层次缝合伤口。擦净伤口周围及外阴部血渍,消毒伤口。最后进行肛门检查。
图3-3-30 按摩子宫
图3-3-31 检查宫颈
图3-3-32 缝合伤口
12.接生完毕后护理
(1)双人清点用物,分类处理医疗废弃物,书写分娩记录。
(2)协助产妇垫好产褥垫或卫生巾,更衣盖被、关心产妇,确保产妇体位舒适。
(3)观察产后的一般情况:测量血压和脉搏,注意子宫收缩、宫底高度、膀胱是否充盈、阴道流血量、会阴和阴道是否有血肿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产后2h后,将产妇和新生儿送回产后病房。
(1)鼓励和安慰产妇,陪伴分娩。
(2)按分娩机制协助胎儿娩出,控制胎儿娩出速度,预防会阴裂伤和新生儿产伤发生,预防肩难产发生。
(3)胎头娩出后,若发现脐带绕颈,可以将脐带从胎儿头顶滑出,或脐带过紧张者,用2把血管钳钳夹脐带,断脐后娩出胎头。
(4)协助胎盘娩出,注意胎盘自然剥离征象,防止暴力牵引及子宫内翻的发生。
(5)胎盘自然娩出后,检查胎盘,注意检查母面有无胎盘小叶缺损,子面边缘有无血管断裂,避免胎盘残留或副胎盘残留。
(6)当胎儿前肩娩出时,可肌肉注射麦角新碱0.2mg或缩宫素10 U,并同时给予缩宫素10~20 U静脉滴注,增强宫缩,促使胎盘剥离与娩出及子宫血窦关闭,预防产后出血。
(李映桃 胡静 钟演珠 梁伟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