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中应用运动和改变体位可以对分娩产生积极的效果。自由体位分娩能使产妇更舒适,更符合生理体位,更利于自然分娩,应该鼓励产妇自愿选择舒适的体位进行分娩。
自由体位分娩,是指产妇根据自身情况,如病情、体力、环境、设备等,自愿选择自己感到舒适并能有效促进分娩的体位,如站立位、坐位、蹲位、跪位、侧卧位等,而不是静卧在床或固定某种单一的体位,并且多指除仰卧位以外的体位分娩。
Richard J. Atwood早在1976年就不同分娩体位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和探讨,分为直立位和非直立位两大部分。
(1)直立位:是指产妇的第3和第5腰椎的连接线几乎垂直于水平线,第3腰椎高于第5腰椎。包括的体位有站位、坐位、蹲位和跪位。
(2)非直立位:指直立体位以外的情况,也就是指产妇的第3和第5腰椎的连接线更趋于水平线。包括的体位有侧卧位、俯卧位、半卧位、手膝位和仰卧位。
图3-3-1 分娩体位的分类
现代产科在非直立体位上再发展出以下几种体位:截石位、加强截石位、头低臀高位、双腿垂下体位和侧俯卧位。国内也有学者根据产妇的自愿选择,进一步探讨了分娩体位的分类,将其分为主动体位和强迫体位。
在临床实践中,只要能促进产程进展,并达到让产妇舒适且不受伤的体位,就是最优的分娩体位。
1.体位姿势
侧卧位分娩多采用侧卧弓箭步。产妇侧卧,身体后移,摆正头部,双膝间垫软枕,右脚蹬在产床脚架上,宫缩时产妇保持右腿弯曲、屏气用力,间歇期可放下右腿休息(图3-3-2)。
图3-3-2 侧卧位分娩
2.优点
(1)可改变骨盆形状,轻微打开骶髂关节,增大骨盆空间。
(2)胎儿重力方向与母体产道垂直,可减轻胎头对宫颈和骶尾骨的压迫,有利于在产程进展过快时降低分娩速度。
(3)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保证胎盘供血,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
(4)第二产程胎儿下降时有利于骶骨向骨盆后方移位,有助于异常胎方位的胎头旋转。
(5)可改善由仰卧位低血压及脐带受压导致的胎心异常。
(6)会阴放松,可减少会阴撕裂。
(7)适用于使用镇痛药物及较疲惫的产妇。
(8)有助于降低血压,尤其是采用左侧卧位时。
(9)可缓解痔疮及骶骨受压。
3.缺点
(1)对抗重力,不利于产程进展,胎儿重力方向与母体产道垂直,减轻了胎头对宫颈和骶尾骨的压迫,从而减缓分娩速度,故产程进展缓慢时不宜采用。
(2)长时间侧卧也易导致产妇疲劳,故应及时指导产妇更换体位。
1.体位姿势
(1)站立位:地面铺一次性垫床纸(防止分泌物过多打滑,可加铺软垫,预防胎儿坠地)。协助产妇面向产床站立,调整床高至产妇手肘平面,产妇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在宫缩时,产妇双手抓住床栏、扶手等支撑物,双腿弯曲向下用力,也可身体前倾,趴在产床上用力(图3-3-3)。
宫缩间歇期可给予产妇背部按摩或指导骨盆摇摆运动;产妇疲惫时可让其坐在椅子上休息,补充体力。
图3-3-3 站立位分娩
(2)蹲位:协助产妇面向产床,双手握住产栏,身体下蹲,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可在一两次宫缩后指导产妇站立或坐下休息,以免发生下肢神经性麻木(图3-3-4)。
图3-3-4 蹲位分娩
2.优点
(1)有助于借助重力,使胎先露更好地压迫宫颈,从而加强宫缩,促进胎头下降。
(2)与仰卧位及坐位比较,可增大骨盆入口。
(3)调整胎轴与骨盆轴之间的角度,使胎轴与骨盆入口一致。
(4)有助于胎头俯屈,配合骨盆摇摆,有利于促进正枕横位(OT)及正枕后位(OP)内旋转。
(5)减轻宫缩痛及胎先露对骶骨的压迫,从而减轻腰骶部的疼痛。
(6)可增加产妇向下屏气的力量,缩短产程。
(7)增加胎儿供氧量,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
3.缺点
(1)受体位限制,助产士控制胎头娩出速度较其他体位困难,同时有新生儿坠地风险,助产士多不愿意用此体位接生。
(2)胎儿娩出速度过快,脐带牵拉可能造成子宫内翻及软产道的严重裂伤。
(3)硬膜外麻醉镇痛可能干扰产妇下肢运动神经,不宜同时使用。
1.体位姿势
摇高床头大于60°,拉起床栏。产妇双膝跪地或跪于产床上,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身体前倾趴在床背上,双手抓住床头。膝下垫软垫或佩戴护膝,减轻膝盖受压。宫缩时,产妇双手抓住床头向下用力,间歇期可指导产妇坐于跪位辅助分娩凳休息(图3-3-5)。
2.优点
(1)跪位时,胎体纵轴和母体骨盆轴一致,有利于借助重力,促使胎头下降,从而加速产程进展。
(2)可缓解脐带受压,减少因脐带受压导致的胎儿缺氧。
(3)与仰卧位、侧卧位及坐位比较,跪位能较大程度增加骨盆入口,有助于枕后位胎儿胎头旋转。
图3-3-5 跪位分娩
(4)减轻骶尾部疼痛及痔疮的压迫疼痛,缓解分娩疼痛,增加产妇舒适度。
(5)便于产妇骶尾部的按摩及骨盆摇摆运动。
3.缺点
(1)产妇易疲劳,较难长时间承受膝盖压迫。
(2)硬膜外麻醉镇痛可能干扰产妇下肢运动神经,不宜同时使用。
1.体位姿势
图3-3-6 坐位分娩
在产妇会阴部下方铺垫床纸(防止分泌物过多打滑,地面也可垫上双层水垫,以防胎儿坠地)。产妇坐于分娩椅或分娩凳上,双腿自然分开与地面成90°,双手握住椅子把手,背部可靠在椅背上,也可垂直坐于分娩椅或分娩凳上(图3-3-6)。
2.优点
(1)有助于借助重力,加强宫缩效果,缩短第二产程。
(2)可轻微增大骨盆入口,有助于产力的传导,促进胎头下降和异常胎方位的胎头旋转。
(3)可以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胎盘循环,减少胎儿窘迫的发生。
(4)有助于减轻腰骶部疼痛,利于产妇休息。
(5)增加舒适度,减轻疼痛,便于肩部、骶部热敷及按摩。
3.缺点
(1)坐位分娩,胎先露直接压迫会阴体,容易造成严重的会阴撕裂伤。
(2)分娩时间超过1h,容易导致宫颈及会阴水肿,增加会阴侧切概率及宫颈裂伤的风险。
(梁伟璋 夏华安 胡静 钟演珠 李映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