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救24孕周以前行预防性或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可能出现的手术失败。
在24周以前行预防性或治疗性宫颈环扎术后,若发现环扎线滑脱、宫颈缝线松弛、宫颈扩张或展平可行二次救援性经阴道宫颈环扎术。
感染、出血、胎膜早破,以及感染所致的规律宫缩,均不适宜行此术。要充分估计手术可能造成的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及早产的潜在危险,排除绒毛膜羊膜炎,并做好医患沟通。
1.人员素质要求
有经验的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者,具备熟练操作经验和技巧。
2.环境要求
在手术室按阴道手术术前准备并执行。
3.物品准备
增加2~4把无损伤组织钳,其余物品准备同本章第四节“紧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
腰硬联合麻醉。
膀胱截石位(充分外展双下肢)和头低臀高位。
常规碘伏消毒外阴3次,铺无菌巾单,器械物品点数。
消毒尿道口,导尿。
示范病例为双胎妊娠,孕20周外院超声指征行经阴道环扎术,术后3周复查发现环扎线滑脱移位转诊本院。术前评估具备救援性宫颈环扎指征。阴道拉钩暴露宫颈,用生理盐水在直视下清洗阴道和宫颈。观察并记录:原外院进行的单道的宫颈环扎10号丝线已滑脱至宫颈口,斜跨在11点和6点间,宫口未开,宫颈长约1.5cm,分泌物较多(图3-2-21)。
用6把无损伤组织钳钳夹宫颈12点、2点、10点、8点、6点和4点边缘处。检查见宫颈3点与9点处撕裂伤,长约1cm,无渗血(图3-2-22)。再次用碘伏消毒宫颈及阴道。
1.第一重环扎和拆除原环扎线
用W6977编织线环扎,分别在宫颈阴道穹隆顶12点处入针、11点处出针,10点处入针、8点处出针,7点处入针、6点处出针,5点处入针、4点处出针,2点处入针、1点处出针,环扎线在宫颈肌间穿行,剪掉针头,在宫颈阴道穹隆顶12点与1点之间缝线打结,助手打结1个并用血管钳固定。术者剪断并拆除原10号丝线环扎缝线,再次核实新缝线未穿透宫颈黏膜层,继续打结共8个,松紧以容纳1指尖为宜(图3-2-23)。
2.第二重环扎
用MB66编织线在距第一道环扎线外约0.2cm处再次缝扎宫颈,12点处入针、11点处出针,9点处入针、8点处出针,6点处入针、5点处出针,5点处入针、4点处出针,2点处入针、1点处出针,剪掉针头,缝线不穿透宫颈黏膜层,在1点处缝线打结,使宫颈内口缩小至仅容1指尖,打结8个,留线尾2cm(图3-2-24)。
图3-2-21 原环扎丝线滑脱至宫颈口,斜跨在11点和6点间
图3-2-22 宫颈3点处撕裂伤
图3-2-23 第一重环扎后拆除原环扎线
图3-2-24 双重环扎术后
再次消毒宫颈阴道,检查宫颈:无出血,缝线距宫颈外口1.5cm,宫颈口缩小仅容1指尖。
术毕,听胎心138次/min,观察无明显宫缩,安返病房。
(1)定位:阴道穹隆顶端。
(2)拆除原环扎线时机:若原环扎线影响本次救援线环扎的手术野暴露,先拆线;若对维持宫颈形态和救援性环扎操作有利,则完成第一道环扎打结固定后再拆线。
(3)缝线选择:W6977编织线和MB66编织线。
(4)缝扎方式:细、粗双重缝线加固缝合,Mcdonald术式荷包缝合。
·第一道环扎:在阴道穹隆顶端,以细线W6977编织线,于宫颈的12点处入针、11点处出针,10点处入针、8点处出针,7点处入针、6点处出针,5点处入针、4点处出针,2点处入针、1点处出针,打结松紧度以宫颈口容纳1指尖为宜,打结6~8个。
·第二道环扎:用粗线MB66编织线,在距第一道环扎线外0.2~0.5cm处再次缝扎宫颈,进出针点与第一道环扎针点稍微错开。
(5)打结及检查:缝线在宫颈肌层间穿行,避免穿透宫颈黏膜层,避免损伤羊膜囊。打结松紧度以宫颈口容纳1指尖为宜。防止线结滑脱。
(6)术后停留尿管24h。
(7)术后治疗性静脉使用宫缩抑制剂抑制宫缩3~5天,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2~3天。注意静脉血栓性疾病的评估和预防。
(李映桃 卢澄钰 钟彩娟 陈佳 陈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