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标准术式包括Shirodkar术式和McDonald术式两种,但紧急宫颈环扎术一般只能应用McDonald术式进行荷包缝合,其他方法都不适用。
1955年,Shirodkar提出了关于宫颈机能不全(Cervical Incompetence,CIC)的成功管理,就是应用黏膜下绑带。他起初用羊肠线作为缝线材料,后来使用Mersilene环扎带在宫颈内口水平缝合。该手术方法需要上推膀胱并在宫颈内口尽可能高的位置进行U形缝合。这种术式难以在宫颈表面下拆除缝合线,以致许多患者需剖宫产分娩,而且通常需在产后拆除缝合线。
具体手术流程如下:
(1)麻醉: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静脉全身麻醉(全麻)。
(2)选择体位:膀胱截石位。
(3)常规消毒外阴,铺无菌巾单,点数。
(4)常规消毒尿道口后导尿。
(5)阴道拉钩暴露宫颈,观察并记录宫颈长度、宫颈表面是否光滑、有无阴道出血、宫颈口处有无赘生物;消毒阴道和宫颈。
(6)两把无损伤组织钳,分别钳夹宫颈前唇和宫颈后唇,并轻轻向外牵拉,横行切开宫颈前唇的阴道黏膜,上推膀胱。术中需游离膀胱宫颈间隙、直肠阴道间隙,分离出宫颈阴道上部,切开宫颈后唇黏膜,用卵圆钳将宫颈前、后唇拉近,于近宫颈内口处从切开的黏膜下由前向后进针,再由后向前进针,从切开的黏膜下出针打结,连续缝合黏膜并包埋线结(图3-2-1)。
(7)再次消毒宫颈和阴道,检查宫颈有无出血、长度、宽度及缝线与宫颈外口的距离。
(8)术毕,听胎心,观察宫缩,安返病房。
1957年,McDonald发明了荷包缝合的环扎技术,它不需要切开宫颈,更易于妊娠期操作。这种手术方法一般是在宫颈上缝合4~5针,并尽可能地避免对膀胱或直肠造成损伤。缝线在前穹隆或后穹隆处打结,易于拆除。McDonald术式具有简易性及有效性,因此推荐它作为首选的术式。
具体手术流程如下:
(1)麻醉: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或静脉全麻。
(2)选择体位:膀胱截石位。
(3)常规消毒外阴,铺无菌巾单,点数。
(4)常规消毒尿道口后导尿。
(5)阴道拉钩暴露宫颈,观察并记录宫颈长度、宫颈表面是否光滑、有无阴道出血、宫颈口处有无赘生物;消毒阴道和宫颈。
(6)两把无损伤组织钳,分别钳夹宫颈前唇和宫颈后唇,并轻轻向下牵拉,在靠近阴道穹隆部的宫颈内口水平予Mersilene环扎带荷包缝合(自宫颈11点处进针,在9点至10点处出针,环绕宫颈缝数针,在1点处出最后一针,拉紧环绕宫颈的缝线,将宫颈管的直径缩小到5~10mm,在阴道前穹隆处打结)(图3-2-2)。
(7)再次消毒宫颈和阴道,检查宫颈有无出血、长度、宽度及缝线与宫颈外口的距离。
(8)术毕,听胎心,观察宫缩,安返病房。
术中无须游离膀胱,在宫颈和阴道交界处进行荷包缝合环扎。
图3-2-1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Shirodkar术式)
图3-2-2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McDonald术式)
McDonald术式只需在宫颈和阴道交界处做简单的荷包缝合即可;Shirodkar术式则需要切开宫颈膀胱黏膜,推开其间隙,试图让环扎线更接近宫颈内口位置。目前的临床研究资料尚未证实这两种方式中哪一种缝合方法和手术技能更优。
目前,临床常用于宫颈环扎术的缝线主要包括编织缝线和非编织缝线两大类,根据缝线是否可被机体吸收,又细分为不可吸收缝线和延迟可吸收缝线。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常用缝线成分及其特点见表3-2-1。
表3-2-1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常用缝线成分及其特点
注:“—”表示暂无相关文献报道该特性
常用的环扎材料包括Mersilene环扎带、Prolene不可吸收缝线及少部分网状材料等。多数临床医生更倾向于选择Mersilene环扎带,5mm宽Mersilene环扎带具有打结后不易滑脱、对宫颈的慢性切割力较小的优点,为目前宫颈环扎术的首选材料。但也有学者提出应用更细的缝合材料,如丙烯或其他合成的不可吸收缝线进行环扎,这是因为Mersilene环扎带径线较宽,与宫颈周围组织摩擦较多,可能会增加环扎后的感染风险。无论何种类型的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所使用缝针均不宜粗大或过长,以直径2mm的半圆曲度的胖圆针或胖角针为宜。对于宫口未开、宫颈组织正常、无宫缩的患者,缝线的选择范围较广;对于宫口开大、宫颈组织很薄且有宫缩的患者,可选择2号不可吸收的聚酯纤维缝线或尼龙线,因这些器材对组织的切割力小。以往较常用的7号或10号丝线较细,对宫颈有慢性切割力,故有学者使用丝线外套输液管或将丝线编织成带,以减轻其对宫颈的慢性切割力作用。有学者提出聚丙烯网带可避免腐蚀。2014年,Israfil-Bayli等对英国产科医师进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时缝线选择的电子采访调查结果显示,86.6%的医师选择编织缝线、13.4%的医师选择非编织丝线。
近年来,广医三院对预防性和治疗性宫颈环扎,选用Mersilene环扎带和MB66编织线环扎,紧急环扎则采用W6977编织线和VP-523编织线双重环扎,或利用W6977编织线缝第一重还纳水囊而后使用MB66编织线缝第二重,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图3-2-3至图3-2-6)。
图3-2-3 Mersilene环扎带
图3-2-4 MB66编织线
图3-2-5 W6977编织线
图3-2-6 VP-523编织线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有单层缝合、双重缝合两种缝合法。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双重缝合比单层缝合具有更好的效果。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双重缝合组与单层缝合组的早产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也表明,在宫颈外口水平双重缝合以维持这个部位的黏液栓,未能使患者获益。
行宫颈锥切组织活检、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 of cervix)或米勒管发育异常等的患者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是否有益,目前证据尚不足。若诊断为宫颈机能不全且宫颈与阴道壁齐平时,患者拒绝开腹手术,仍可尝试进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建议在超声指引下,打开膀胱宫颈间隙,分离出宫颈阴道上部,采用荷包缝合或从12点至6点处、从3点至9点处交叉缝合的方式。国外学者报道有32名患者完成了此种术式,避免了开腹手术并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50%的患者进行剖宫产分娩,50%的患者在阴道后穹隆切开一个小口进行拆除缝线后经阴道分娩。
手术时间原则上在14~16孕周进行,或在既往流产的妊娠周数前3~4周进行。专家建议有3次或3次以上中期妊娠流产或极早产史的女性,排除宫颈机能不全之外的诱因后,在孕12~14周行择期宫颈环扎术(ⅠA,一级推荐A类证据);有自发性早产或可能有宫颈机能不全病史的女性,若其孕24周前的宫颈长度<25mm,建议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ⅠA)。
全身麻醉或区域麻醉均可。事实上,考虑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属于短时操作的手术,区域麻醉已足够,椎管内麻醉对于经阴道行宫颈环扎术更合适。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发布的《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指南》指出,无并发症患者,行McDonald术式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建议在孕36~37周拆除缝线。如果计划经阴道分娩,不推荐人为推迟拆除缝线。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缝线拆除并不是分娩的指征。对于选择在孕39周或孕39周后行剖宫产分娩的患者,可以在剖宫产分娩时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拆除缝线;但是,必须考虑孕37~39周分娩自然发动的情况。国内专家认为,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出现明显宫缩、阴道出血、胎膜早破,需及时至医院检查,必要时拆除环扎线,避免出现严重宫颈裂伤;若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无特殊不适,待妊娠至足月,即单胎孕36~37周时应拆除环扎线,也有专家建议双胎孕34~36周时应拆除环扎线。若发生胎膜早破、先兆早产,根据英国皇家妇产科学院(RCOG)的指南,孕24~34周的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后患者,在没有感染证据的情况下,可以推迟48h拆除缝线,以完成宫内转运或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治疗,但对于孕周<24周或孕周>34周的患者,因延迟拆线的获益远远低于宫内感染的风险,故推荐尽快拆除环扎缝线。
国内专家认为,发生胎膜早破但无感染征象,应根据孕周决定是否拆除环扎线:
(1)孕周≥32周,胎儿娩出可以很好存活,则可拆除环扎线。
(2)孕周<22周,环扎线也应拆除,因为此时胎儿大多不能存活,或者新生儿的死亡率及发病率都很高。
(3)在22~31 +6 孕周之间的孕妇,应该个体化区别对待。
总的来说,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已报道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宫颈撕裂伤、宫颈性难产、缝线移位等。值得说明的是,纳入多项研究的荟萃分析(Meta分析)并未证实接受经阴道宫颈环扎的女性患绒毛膜羊膜炎及早产的风险更高。并发症可分为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
(1)近期并发症:出血、感染及手术刺激可能增加子宫收缩的风险,以及宫颈创伤、胎膜早破、缝线移位,环扎线难以去除。
(2)远期并发症:宫颈撕裂伤、瘢痕及每次妊娠都需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
并发症的发生率因经阴道宫颈环扎的时机及适应证的不同而不同。当胎膜破裂或宫颈扩张时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子宫破裂、孕产妇败血症等是极为罕见的,但在所有类型的环扎术式中均有个案报道。与经阴道宫颈环扎术相比,经腹宫颈环扎术除了有所有与腹部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外,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并发症的概率更高。
(李映桃 卢澄钰 钟彩娟 徐崇彬 陈佳 陈慧)